[摘要]學生自改作文是相對教師的批改而言的,包括學生獨立修改自己所寫的作文或修改同學的作文,或在教師指導下修改自己或同學所寫的作文。提倡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作文批改 主動權 批改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養(yǎng)成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相互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因此,在作文批改這一問題上,語文教師必須切實轉(zhuǎn)變思想觀念和教學角色,以嶄新的現(xiàn)代教育視野為指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改文章的活動中,在評改中學會修改、發(fā)展提高。把原來老師居高臨下的審視缺點、批改不足的修改方式,變?yōu)榘l(fā)現(xiàn)優(yōu)點、欣賞個性的平等交流,給出自己建議式、商量式、比較式的評估結果,這樣,對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學生形成他們的寫作個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極大的幫助。
學生自改作文是相對教師的批改而言的,包括學生獨立修改自己所寫的作文或修改同學的作文,或在教師指導下修改自己或同學所寫的作文。提倡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我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力水平和作文實際,在作文批改方式上進行改革,采用學生互批、互評、互改與教師改相結合的方法,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教給學生批改的范圍。學生每寫一篇作文,首先,要求在立意、選材上進行修改。如思想內(nèi)容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有意義,所選的材料是否切合思想內(nèi)容。如果是寫幾件事,是否每件事都與中心關系密切。其次,在組材上進行修改。如材料先后的安排是不是恰當,前后意思有沒有連貫,開頭結尾有沒有“畫蛇添足”的毛病,結構是否完整,詳略是否合適等。最后,檢查字、詞、句和標點符號方面的毛病。
教給學生批改的基本方式。換——就是去掉作文中的錯別字、不恰當?shù)脑~,以及病句和不正確的標點,代之以正確的字、詞、句和標點。訓練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就要從字、詞、句、標.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抓起。增——就是充實作文內(nèi)容。有的學生作文,重點段落寫得不具體,筆總落不到實處,空話多。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充實重點段落的內(nèi)容。對一些作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不僅要指導他們擴寫好重點段,還應指導他們增添一些新的內(nèi)容。撤——就是壓縮語句,撤掉多余的部分。有的學生作文,由于沒有注意圍繞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不該詳寫的地方卻寫得很細,致使文章重點不突出。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撤掉非重點段落中瑣碎的情節(jié),使文章結構更嚴謹,中心更明確。調(diào)——就是指導學生調(diào)整自己作文中的某些語句和段落,把文章寫得有條理。
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1)示例修改法。在指導學生批改作文的初始階段,教師先要示范,做出樣子,示例修改法就是選擇作文訓練存在共性問題的1~2篇作文,作為“病文例子”。在進行自改訓練時,教師當著全班學生,對“病例”進行修改,讓學生獲得修改這些共性問題的有關知識和技能。然后,讓學生照樣子修改自己的作文。(2)討論修改法。討論修改法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和如何修改。討論修改法的步驟與“示例修改法”基本相同。先是教師從學生作文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從中選擇或編成“病例”,接著是變教師修改為師生合作修改。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學生提出的需修改處和修改方法,一般會比教師發(fā)現(xiàn)的要多,對同一處毛病修改起來方法也會不一樣,教師要善于引導。最后,運用討論修改的方法,修改自己或同學的作文。(3)點撥修改法。教師在通讀全班學生作文時,把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號標出來,并把本次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歸納成幾點,寫在小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參照教師的修改意見,逐條逐項地檢查自己的作文,查出毛病加以修改。教師在學生作文本上只出示幾點修改要點,讓學生逐點檢查修改。(4)獨立修改法。這個方法就是讓學生獨立按作文訓練要求和自改作文的基本要求,檢查毛病進行修改。這種修改方法不宜多用,一學期安排幾次,而且不能放任自流。學生修改后,教師要檢查學生的修改稿,了解情況,進行總結。
出示范文,師生共賞。教師從每一個小組的學生推薦的優(yōu)秀作品中選二到三篇好的作品,讓寫該篇作品的學生范讀;或讓學生自我推薦,把自己的文章讀給大家聽。讀完之后,師生共同賞析。如該文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哪些方面值得借鑒?還有哪些不足?也可以讓作者談談是怎樣構思的,讓批者談談是怎樣批改的,等等。還可選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打在屏幕上,師生共同探討,各抒己見,進行口頭修改,甚至口頭續(xù)寫,課后整理成文。最后,指導學生用獲得的經(jīng)驗與體會再修改自己的作文,取長補短,直到滿意為止。值得注意的是:好的作文,教師要設法擴大影響,引起“轟動效應”,辦優(yōu)秀作文板報,向報刊推薦,使習作者、評論者獲得成功的喜悅,激起其他學生努力嘗試的欲望,提高寫作興趣。
教師審閱,反饋信息。整個過程結束后,教師將學生批改的情況瀏覽一遍,了解這次作文訓練的基本情況,總結寫作得失。這種互批互改、自改與師改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自始至終參與了作文的全過程,徹底改變了學生寫、教師批的傳統(tǒng)做法。學生動了腦筋,琢磨了問題,受到了啟發(fā),得到了鍛煉。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作文的能力。當然,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是說教師可以“清閑”,可以撒手不管或少管了。在訓練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字上的運用等方面的提高,必須靠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互批互評、自批自審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經(jīng)過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教師要教會學生批改,也要面改、筆改、講評。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在作文方面探索與實踐,才能在最后的批、評、改中得到提高。
讓作文批改成為師生寫法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陣地。教師要強調(diào)學生作文要“說真話抒真情”,所以從學生作文中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這也是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其次,作文批改不僅有利于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有利于滿足學生對作文的期待心理,因為自己寫出來的作文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這會大大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方法,又有了興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個大難題了。
總之,作文批改的目的在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綜合運用多種批改方法,教師應采取寬松的、多樣化的評估手段,“蹲”下來看學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這樣,才會引起學生的作文興趣;才會誘導他們多寫,樂寫,善寫。這樣,作文批改才不會失去它在作文教學中具有的重要的實踐意義。
(作者單位:廣東河源市和平縣四聯(liá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