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課在成人英語教學中一直占有較大的分量,因此閱讀教學的成敗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著成人英語學習的其它技能。目前,閱讀課教學中存在嚴重的誤區(qū),閱讀課上的訓練活動多數(shù)以學習語言知識為主,閱讀課多數(shù)成了語言知識課,而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了忽視。鑒于此情況,如何有效提高成人英語閱讀的教學水平,就成為閱讀課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本文從認清閱讀是什么開始,進而論述了閱讀目的、閱讀過程、閱讀內(nèi)容、閱讀要培養(yǎng)的技能、閱讀方法等,旨在能在探索有效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同行切磋。
[關(guān)鍵詞]有效閱讀 閱讀目的 閱讀過程 閱讀內(nèi)容 閱讀技能 閱讀方法
在成人英語教學中,閱讀課一直占較大的比重,但是閱讀課上的訓練活動多數(shù)以學習語言知識為主,閱讀課多數(shù)成了語言知識課,而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了忽視,這樣教學的后果不利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技能與語言教學的其它技能關(guān)系極為密切。Grellet(2000)認為學習外語最佳方式是到該語言國家生活,其次,就是廣泛閱讀??梢婇喿x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要提高閱讀能力,首先必須弄清閱讀是什么。
一、什么是閱讀
1.閱讀的定義
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閱讀進行了界定。Harris and Sipay (1979:27)以及Russel (1949:p-74)等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界定了閱讀:閱讀就是能看懂書寫或印刷的內(nèi)容,它包括感知、行為動機、注意、情感、認知、各種記憶。Martin Wedell (1995:74-94)認為閱讀是心理語言學過程,讀者開始閱讀一套語言符號,作者用這些符號來表達思想;閱讀結(jié)束時,讀者已經(jīng)把他們需要理解的作品的大部分意思理解完畢,即作者通過語言表達思想,讀者把語言轉(zhuǎn)換成作品的思想。Irwin (199l:p-5)認為閱讀理解是一個積極的過程,讀者會牽涉自己態(tài)度、興趣、期望、技能、背景知識。他把閱讀理解分為五個過程:微觀過程、綜合過程、宏觀過程、細化過程、元認知過程,這五個過程同時出現(xiàn),不斷相互作用。
2.閱讀的過程
Martin Wedell(1995)提出了閱讀過程中的三個模式,如下圖所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交互模式(或也叫做綜合模式或交替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認為在閱讀時,讀者是從語篇的微觀單位到語篇的宏觀單位的一個過程;自上而下模式與之相反,讀者是從語篇的宏觀單位到語篇的微觀單位的一個過程;交互模式(也叫做綜合模式或交替模式)則認為,閱讀時,讀者同時在利用著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模式。
從閱讀的三個過程中,可以看出閱讀要理解的不僅是語篇的字面知識,還要理解語篇的深層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讀者除了要利用語篇的固有知識手段外,還要利用讀者的背景知識與已有知識,圖式理論對此做出了詳細研究。Ann M. Colley是這樣界定圖式理論的:我們對世界的知識長期保存在記憶中,這是把輸入的知識抽象化的結(jié)果,儲存抽象信息的知識結(jié)構(gòu)就是圖式。Rumelhart (1980)認為圖式有四個屬性:(1)按照層次儲存在記憶里;(2)它們的層次按照概括程度排列,具體圖式在底部,抽象圖式在上部;(3)圖式是知識,不是定義;(4)圖式使用時有各種變體。圖式理論體現(xiàn)了讀者已有知識即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的作用。大量的實證研究(Roller,1992: 129;Swaffar,1988;Anderson et al.,1976;Chiesi 等,1979;Steffenson等,1979;Johnson,1982;王初明,1988:24-30)表明背景知識確實影響閱讀理解過程。
此文中,我們認為閱讀是基于作者與讀者之間積極的意義建構(gòu)的動態(tài)過程(Beech),讀者利用視覺信息和非視覺信息與作者交流,利用背景知識來理解作者的思想,即閱讀理解是一個包括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的交互過程。
二、閱讀課教什么
上閱讀課時學生最好明白閱讀目的。閱讀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消遣和獲得信息。可見閱讀不應(yīng)只是為了學習語法、詞匯,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閱讀,還可以得到必要的語言輸入,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語言水平。這些目的可以糾正一些學生的誤區(qū),他們認為上閱讀課只是為了應(yīng)付英語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項,他們通常把英語學習看出了提高英語考試成績的手段。
1.閱讀內(nèi)容
那么學生閱讀什么樣的材料呢?Grellet(2000)認為:閱讀文本的類型可謂五花八門,可以包括小說、短篇小說、故事、隨筆、日記、逸聞趣事、傳記、戲劇、詩歌、五行打油詩、兒歌、書信、明信片、電報、便條、新聞雜志上的標題、文章、社論、讀者來信、廣告、天氣預報、媒體節(jié)目預告、專題文章、報告、公函、總結(jié)、摘要、賬單、政治宣傳冊、手冊、課本、指南、食譜、旅游手冊、目錄、謎語、游戲規(guī)則、告示、通知、規(guī)章制度、海報、路標、表格、亂涂亂畫、菜單、價目表、票據(jù)、連環(huán)漫畫、卡通、地圖圖標、統(tǒng)計數(shù)字、圖表、地圖、電話本、詞典等,即我們生活中能看到的內(nèi)容,都可以作為閱讀材料。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有英語存在,這就要求學生要熟悉各種英語文體,要有一顆英語敏感之心(awareness of English),隨時隨地關(guān)注周圍的英語材料,獲取英語信息,增長英語知識。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泛讀語料的原則不同,在初級階段,應(yīng)該遵守SAVE原則(Grellet,2000)。S代表Short,開始進行泛讀時,最好選擇短篇進行; A代表Appealing,閱讀材料應(yīng)該具有趣味性,引人入勝,這樣才會有信心讀下去; V代表Varied,閱讀體裁和題材一定要做到多樣化,以便了解各種文體特定;E代表Easy,閱讀語料開始時要本著簡單的原則,不能一味追求難度,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在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根據(jù)自己的水平作適當調(diào)整。
2.閱讀技能
英語閱讀需要培養(yǎng)的技能包括辨認語言文稿、猜測生詞意思、理解行文顯性信息、理解行文隱性信息、理解概念意思、理解語言的交際價值、理解句內(nèi)關(guān)系、理解文本的詞匯銜接手段、理解文本的語法銜接手段、解釋文本、辨認文本的標志詞、找出文本的主體思想、區(qū)分主題思想與次要信息、用文中主要觀點句總結(jié)文本、找出文本中相關(guān)信息、使用參考書能力、跳讀、掃描定位特定信息、把信息轉(zhuǎn)換為圖表(Grellet,2000)。
上述技能可以歸入兩類,一類是文本結(jié)構(gòu),一類是文本內(nèi)容,設(shè)計閱讀練習時應(yīng)該從這兩個方面考慮:
(1)闡述文本結(jié)構(gòu):文本功能、文本結(jié)構(gòu)、文本寫作手段、銜接手段、句內(nèi)關(guān)系。(2)闡述文本內(nèi)容:找出文本直接信息、間接信息、推斷信息、評價信息。
上閱讀課時,必須讓學生清楚通過閱讀學習,他們應(yīng)該達到提高上述閱讀技能的目的。據(jù)上述閱讀要培養(yǎng)的技能,閱讀題的類型形式可以設(shè)計的多姿多彩:猜測生詞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完成句子、標題對應(yīng)題、正/誤/無關(guān)判斷題、配對題、完形填空題、摘要/表格填空、圖形填空等。不同的題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預測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語篇分析能力。
3.閱讀方法
籠統(tǒng)地說,閱讀方法包括跳讀、掃讀、泛讀、精讀等。具體說來,閱讀方法可以采用Thomas和Robinson(陳琦,1997)提出的PQ4R學習法, PQ4R分別代表預覽(Predict)、設(shè)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背誦(Recite)和回顧(Review)。SQ3R閱讀法與之相似, S代表瀏覽(Survey),即在沒有進行閱讀之前,對閱讀文本作一個總體了解;Q代表設(shè)問(Question),了解了文本大概意思之后,對文本內(nèi)容根據(jù)自己已有知識,提出假設(shè);3R分別代表閱讀(Read),開始閱讀,核實自己的推測是否符合文本內(nèi)容),出聲復述(Recite),并不指背誦,而是指大聲地說出問題的答案,并把答案記住,復習(Review),對文本中精彩的內(nèi)容要反復消化,化為己有。在閱讀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要一拿到材料就進行閱讀,因為閱讀能力的高低還取決于綜合思維能力,而PQ4R和SQ3R都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那么這些方法具體怎么進行呢?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1)了解文本總體特點,包括文本的標題、長度、所配的插圖、字體大小或是否為斜體或黑體;
(2)對文本內(nèi)容和寫作目的進行預測;
(3)根據(jù)文本常識,確定在文本哪些地方能找到預測答案;
(4)快速瀏覽全文;
(5)確認或修改自己的預測;
(6)對文本內(nèi)容作進一步預測;
(7)再次閱讀了解文本細節(jié)內(nèi)容。
三、結(jié)論
閱讀技能培養(yǎng)的成功與否會導致兩種循環(huán)模式:一種是閱讀的惡性循環(huán)模式,即……閱讀速度慢……不喜歡閱讀……閱讀量小……閱讀能力低……;另一種是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模式,即……閱讀速度快……閱讀量大……閱讀理解力強……喜歡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應(yīng)該促進學生進入良性循環(huán)模式,避免惡性循環(huán)模式。閱讀課既然非常重要,為了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我們必須讓學生搞清楚什么是閱讀、閱讀的目的是什么、閱讀中應(yīng)該掌握哪些閱讀技能以及如何進行閱讀等問題。在此,我們以Christine Nuttall(2002:46)的有效閱讀示意圖作為結(jié)論。
參考文獻:
[1]Anderson A. W.. Speed up Your Reading. University of Wester Australia Press. 1969.
[2]Colley, A. M..“Text Comprehension” in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Reading.J. R. Beech A. M. Colley (ed.). Chinehester: Wiley. 1987.
[3]Irwin, J. W.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es.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1.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崔校平.“英語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山東外語教學,1999.
[6]馬丁#8226;韋德爾.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