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經理并沒有明顯勝過共同基金經理。對沖基金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富有的投資者,是因為每個人都相信有免費的午餐
·研究表明:想從基金的業(yè)績記錄中分辨出基金經理是否能夠獲取超額回報是很困難的;難以重新設計出一套激勵機制可把騙子趕出局
對沖基金無疑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弄潮兒,但是卻沒有人能說清它們的能耐到底有多大。有些人認為,這些神秘的、不受多少監(jiān)管的投資集合,與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也有染,是它們幫助建立了次貸支持證券這一風險市場;還有人認為,對沖基金所具有的能量使它們足以操縱市場,通過推升或打壓價格來獲利。
然而,另有觀點認為,對沖基金是一支市場的穩(wěn)定力量,它們通過運用共同基金等其他大型投資者不能使用的投資工具,如賣空、杠桿操作和衍生工具,幫助市場回歸其真實價值。
無論是批評者還是支持者,他們都傾向于認定一個事實:管理這些對沖基金的都是精英一族,否則,投資者怎肯支付如此大筆的管理費——通常為資產額的1%-2%及盈利部分的20%。
但是,沃頓商學院統(tǒng)計學教授迪安·福斯特(Dean P. Foster)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佩頓·楊(H.Peyton Yong)的最新研究,卻對這一認定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對沖基金很容易愚弄投資者,使投資者對基金經理作出高于其實際水平的評判。一旦這樣,投資者也就難以區(qū)分基金經理的好壞。
盡管不一定能說清有多少對沖基金經理欺騙了投資者,但如果真的很多基金經理這樣做,那么,他們帶給金融市場的更多的是損害而非有益。兩位研究人士提出:“一些基金經理做得更多的是對賭市場體系,而非為投資者贏取高回報,他們使這一行業(yè)風險泛濫。這可能最終導致投資者信心崩潰?!?/p>
表面上看,對沖基金在簽訂資產管理合同時,通常包含鼓勵它們獲取良好業(yè)績的激勵措施,并讓基金經理的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保持一致。但實際上,不在盈利上做文章,就根本無法鼓勵優(yōu)秀者。福斯特說:“我們研究報告的主要論點是,無法寫出一份能區(qū)分對沖基金經理好壞的激勵性合同。”
兩位研究者在其報告“對沖基金游戲:激勵、超額回報和依附術(piggy-backing)”中說,之所以難以區(qū)分對沖基金經理的好壞,主要有三個因素:隱蔽性、融資投資(杠桿)和運用衍生工具。
買到次品
福斯特和楊認為,投資對沖基金就像買暗藏瑕疵的二手車一樣。他們將對沖基金比作潛在的“檸檬市場”(lemons’market),可以隨意制造殘次品,并且,在它們的真實面目被揭露前,這些次品一直看起來很好。
目前,對沖基金的數量已經超過10000家,管理資產約1.9萬億美元(由于披露不多,數字并不精確);共同基金的數量現在約有8000多只,管理資產11.7萬億美元左右。
因為共同基金向所有的投資者(包括那些財力有限的投資者)都開放,所以它們受到嚴格監(jiān)管。他們必須遵守在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宣傳推廣材料中所說的投資策略,同時須定期公布基金倉位和業(yè)績,因此,投資者、分析師和監(jiān)管者很容易評估基金經理相對于同行和比較基準的表現。
對沖基金的操作則處于暗箱之中。許多基金只提供最粗略的投資策略描述,而且不公布持倉情況。與共同基金不同,對沖基金可以融資后投資,可以賣空以在證券價格下跌時獲利,可以下注股票期權、商品期貨和信用違約掉期(CDS)等衍生工具。共同基金給予投資者隨時贖回的權利,但很多對沖基金則限制贖回,這給其基金經理更大的投資自由度。
由于對沖基金風險很大,美國聯邦法規(guī)規(guī)定只有達到以下標準者才能投資: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或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的個人或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的家庭。
典型的、積極管理的股票型共同基金的管理年費為投資者資產值的1.3%左右,而許多消極管理的指數型共同基金的年費不超過0.2%。相比之下,對沖基金的管理年費則要高得多,為資產額的1%-2%及盈利的20%。也就是說,如果市場回報率是8%,那么,相同業(yè)績的共同基金在扣除管理費后,給投資者的回報是6.7%-7.8%,而同樣業(yè)績的對沖基金,只能給投資者4.4%-4.5%的回報。
為了抵消管理費用,對沖基金必須獲取超額回報,但研究表明,長期來看,對沖基金未必能做到這點。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金融學教授約翰·格里芬(John M.Griffin)和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的許進2007年對300只對沖基金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從1980年至2004年,這些對沖基金的平均年回報率高于共同基金1.4個百分點,不過,這尚未考慮管理費用因素,而且,其間包含了1999年-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期。如果考慮以上兩個因素,則對沖基金并未超越共同基金。
盡管有些數據無法獲得,如對沖基金的賣空頭寸,格里芬和許進仍認為,對沖基金經理并沒有明顯勝過共同基金經理。
既是這樣,為什么對沖基金仍吸引了如此多的富有投資者?“每個人都相信有免費的午餐。”福斯特這樣解釋。
偽造的阿爾法值
福斯特和楊在報告中提出,對于不道德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很容易偽裝成表現很好。“基金經理們可以偽造概率很高、實際并無特別回報的優(yōu)異業(yè)績紀錄(由此獲取大筆管理費)?!?/p>
投資組合的回報主要來自兩部分:貝塔值,即跟隨市場上漲;阿爾法值,以高明的投資策略贏取超額收益。兩位研究者稱,由于對沖基金運用杠桿工具、投資衍生產品,偽裝阿爾法值對他們并不難。
研究者作了個假設:有位叫Oz的基金經理,成立了一家1億美元的對沖基金。他的目標是每年贏得超過一年期國庫券利息率(年率4%)10個百分點的回報。這只基金的期限為五年,收取的管理費是資產額的2%及超過國庫券收益率的獲利部分的20%。
Oz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持有標的看漲期權(covered calls),以11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每份看漲期權就是一個股票期權,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買入的投資者,若股票市場上升一定幅度,他們就可獲利。根據歷史數據,Oz推算出市場上漲到那一幅度的概率只有10%。如果市場真的上漲那么多,Oz的對沖基金就必須付給這些期權持有人1.11億美元,基金立刻化為烏有。如果市場沒有上漲那么多,對沖基金就不用付出一分錢,還可從期權持有人那里純賺1100萬美元。
現在,Oz手上管理著投資者的1億美元,加上出售期權得來的1100萬美元。他把這1.11億美元投資于美國國庫券,賺取4%的利息率。一年后,基金資產增至1.155億美元。對于他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獲得了15.5%的回報率。
Oz收取的管理費是1.155億美元的2%,加上超過國庫券回報的超額收益部分的20%,即1150萬美元(1550萬-400萬美元)的20%。
這只基金在五年中繼續(xù)這一投資過程而不被市場吞沒的概率是59%。這讓Oz可以隨著基金復合式越滾越大而賺取1900萬美元的管理費用。如果市場崩潰,Oz可以關閉基金,投資者將承受巨大損失,而他只是就此停止收取管理費而已。
這個簡單的“依附策略”(piggy-back strategy),不涉及融資、也不涉及杠桿?,F實中,基金經理可以通過融資,擴大投資規(guī)模以增加他可得的激勵費用,盡管若情況有誤這可能加大投資者的損失。
如此運作的底線是,Oz的投資者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們還以為Oz跑贏市場的業(yè)績來自他精明的選股或其他投資法寶。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構造這一簡單的投資策略。更嚴重的是,投資者對于他們承受的風險一無所知,他們可能還在想像,今年多掙了15%,明年也許會賠掉15%。實際情況是,他們有10%的概率賠掉所投入資金的95%以上。
福斯特和楊表示,他們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揭露“依附策略”來告訴大家兩點:首先,想從基金的業(yè)績記錄中分辨出基金經理是否能夠獲取超額回報是很困難的。其次,難以重新設計出一套激勵機制可把騙子趕出局。任何獎勵優(yōu)秀基金經理的合約,也會將獎勵授予那些并不專業(yè)的基金經理或不道德者。
那么,讓基金經理擁有基金的一小部分股權,不是把他過多的財富置于風險之中,以此防止欺詐,福斯特認為這一辦法很有用;相反,給基金經理較大比例的股權,反而將產生相反的結果,因為即便投資者不滿意他們的回報,基金經理卻因此變得富有了。
懲罰業(yè)績不佳的基金經理,雖可阻止那些不良基金經理的冒險行為,但對優(yōu)秀基金經理也會施加同樣的影響。依據基金業(yè)績來確定基金經理的薪酬也不可行,除非你知道基金經理在干什么。福斯特說,騙人者看起來和能干的基金經理一樣出色,他甚至還會說,“我的回報會和他們一樣,除了偶爾我會崩潰或毀滅?!薄白畈粷?,我能偽造任何系列的回報?!?/p>
福布斯表示,提高透明度,如更多地向公眾披露投資策略,可以阻止欺騙。但顯然,對于優(yōu)秀的基金經理,外界是希望與他共享投資心得,而平庸的基金經理和欺騙者,則會在公眾面前露出馬腳。
說了對沖基金這么多不足,那它有沒有長期收益值得投資?福布斯說:“我肯定不提倡。沒有理由相信對沖基金能夠跑贏市場?!薄?/p>
本文經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下屬沃頓知識在線中文版授權刊登。網址: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