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一個好的單位或者是一個好的部門,都十分注意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內部環(huán)境,都懂得要進行“感情投資”以優(yōu)化人際關系。作為中層管理者,一方面下對群眾,一方面上對領導,有了良好的干群關系和上下關系,工作起來就可以左右逢源、如魚得水?,F(xiàn)在的問題是有的中層管理者“感情投資”的方向發(fā)生了偏差,有的只注重對領導的感情投資,而不注重對群眾的感情投資;有的把感情投資當成搞庸俗的關系,甚至對自己升遷有用的人進行賄賂;有的把對群眾的感情投資,理解成一味遷就和滿足部分群眾不合理的物質要求,等等。這樣就會惡化企業(yè)或單位內部的人際關系、交往風氣和環(huán)境。
為何“感情投資”的方向發(fā)生了偏差
“感情投資”的方向為什么會發(fā)生偏差?追究其原因有:
首先是思想作風上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我曾在《人民論壇》看到一位縣委書記寫的一篇文章,十分感嘆地說:“現(xiàn)在是聽到真話、了解真情、能用真人難!”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有的領導當官作老爺,高高在上,嚴重脫離群眾,他們是“三轉”干部:圍著“桌子”轉,開會聽匯報;圍著“輪子”轉,走馬觀花;圍著“杯子”轉,忙碌于應酬。而處在中間層的干部,為了討好領導,順著領導的意,做表面文章,報喜不報憂。久而久之有的領導也喜歡對他“感情投資”的人。有的群眾形容一些地方的干群關系:一是油水關系。群眾形容他們浮在上面,嚴重脫離群眾。二是蛀水關系。青蛙是兩棲動物,需要水時就跳入水,不需要水時跳上岸來,它形容我們有的干部在困難時能聯(lián)系群眾,和群眾一起克服困難,一旦條件好了,就脫離群眾,去營造自己的“安樂窩”。三是水火關系。就是極少數(shù)干部與群眾矛盾激化,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他們對群眾的呼聲置若惘聞,對群眾的疾苦視而不見。
其次是社會生活中庸俗關系學的影響?,F(xiàn)在,在一些中層管理者中,奉行一種庸俗關系學,其表現(xiàn)主要是: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不講原則講“兄弟義氣”;不搞“五湖四?!?,搞“小圈子”;主要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拉關系迎來送往上,甚至挖空心思拜門子、找路子、編織個人的關系網。他們面對錯誤的思想行為缺少正氣,尤其是對親近自己的所謂“熟人”,能為自己辦事的所謂“能人”,有點影響的所謂“名人”,處在重要位置上的所謂“要人”,以及所謂“有背景”的人和對自己有用的人,進行“感情投資”,用感情代替政策,用哥們兒義氣代替黨的原則,把正常的同志關系變成了拉拉扯扯的關系,把健康的朋友關系變成了相互利用的關系。有些人削尖腦袋找關系,風塵仆仆跑關系,不惜血本拉關系,說穿了,是想滿足個人私欲,謀取個人利益。
第三是“官場”上用人的不正之風。這些年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為什么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主要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使然。社會上有的人認為現(xiàn)在干部選拔是“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于是有的人便把個人職務提升系在某一個人身上,凡是跑官者,不是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千方百計地同領導“聯(lián)絡感情”,成天緊隨領導,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唯領導是從。而對這些投其所好的人,有的領導往往會被他們的甜言蜜語所迷惑,信任、重用那些吹捧自己的人。一旦這種趨炎附勢的人掌握領導權,他又怎能向群眾感情投資,而是投向更高的領導,希望獲取更大的權力。
糾正“感情投資”偏差的主要對策
鄧小平同志指出:“世界觀的重要表現(xiàn)是為誰服務”為誰服務,是我們事業(yè)成敗的根本問題。中層管理者在“感情投資”上要本著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為民之事。
關注民生,多做贏得民心的事。古人云:“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可憂在民窮,天下可畏在民怨?!碑斍埃貏e是困難比較多、矛盾比較大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干群關系,努力當“三個代表”的實踐者。事實證明,凡是成功的單位,都十分注意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內部環(huán)境,建立與群眾魚水般的關系??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在這些地方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渡不了的難關。這次在四川汶川發(fā)生的特大地震災難面前,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是什么力量讓全國人民凝聚在一起?是黨中央關心民生,情系災區(qū),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冒著余震危險到災區(qū),親臨指揮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對地震中遇難者進行三天的全國哀悼。這受到全世界一致好評。
了解民情,多做穩(wěn)定民心的事。中層管理者生活在群眾中,是最了解民情的。要傾聽民聲,集中民智,要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一是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元化,各種利益的沖突難以避免。二是文化觀念的多元化,各種價值觀的碰撞難以避免。三是改革本身就是利益的調整,各種矛盾的化解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的干部不去了解民意,多做矛盾的轉化工作,而是像有的地方那樣動用警力壓制群眾、激化矛盾,就會釀成重大社會事件,引起社會的不穩(wěn)定。變化了的客觀環(huán)境,迫切要求中層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多做穩(wěn)民心的事,把不穩(wěn)定的苗頭消滅在“星火”之中,預防在激化之前。如果干群關系出現(xiàn)了裂紋,中層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找出一個個焊接點,然后再用真情、細膩的工作去彌合裂紋。
淳化民風,多做引導民心的事。黨的十七大指出:“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大精神支撐。”一個社會、一個企業(yè)的和諧,從本質上說體現(xiàn)為一種和諧的文化精神,倡導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感情投資在做法上要堅持以人為本,淳化民風,多做引導民心的事,這是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途徑。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說:“情感——這就是道德信念、原則性和精神力量和血肉心臟?!备星橥顿Y,淳化民風,促進和諧,首先是要尊重人。尊重,能激發(fā)成就心理,但尊重不等于任其所為。我曾經在企業(yè)聽到職工編了這么一句順口溜:“領導把我當人看,我讓自己當牛干;領導把我當牛干,我把自己當人看。”人,只有受到尊重,他的才能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他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挖掘,他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他的成績才能得到充分肯定,因而他的工作才是愉快的。但尊重是雙方的,既要別人尊重你,你同樣要尊重別人。二是要關心人。關心,能激發(fā)親近心理,但關心不等于濫施恩惠。在關心的載體上,要防止只注重有形的物質利益,而忽視無形的精神激勵;在關心的方法上,要防止只注重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視長遠的整體利益。三是要理解人。理解能激發(fā)慰藉心理,但理解不等于奉承遷就。對理解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做到既不求全責備,也不一味認同;既不冷漠處置,也不一團和氣;既不放棄鼓勵,也不妄戴高帽;既不壓抑思考,也不放任自流。四要信任人。信任,能激發(fā)責任心理,但信任不等于簡單器重。信任是維系人際關系、體現(xiàn)情感力量的重要紐帶。信任就是放手讓下屬大膽工作,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感情投資”要防止的兩個傾向
一要防止庸俗關系學。凡有人群,就有關系存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確需要建立和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這無可厚非。但作為中層管理者,我們講的關系,首先是光明正大的同志關系,健康有益的朋友關系,平等友愛的人際關系。因此,庸俗關系學與黨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與建設和諧社會也是不相容的。
庸俗關系學對黨的事業(yè)危害極大。如果一個人頭腦里整天盡是這些“關系”二字,就不可能把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可能擺正組織和個人的關系,就難免發(fā)生拿原則做交易的事情。領導班子中,如果有人奉行庸俗關系學,就必然會出現(xiàn)軟弱渙散、離心離德的現(xiàn)象。一個單位,只要有那么幾個人熱衷于拉關系、搞幫派,正氣就難以樹起來,歪風就難以壓下去。庸俗關系學,是滋生歪風邪氣的溫床,是毒害干部心靈、破壞黨的團結的腐蝕劑。
二要防止“精神賄賂”。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對“物質賄賂”是有警惕的,但對“精神賄賂”缺乏警惕。然而,“精神賄賂”往往打著“尊重領導”、“關心領導”等幌子,投其所好之能,阿諛奉承之言,拍馬溜須之舉,使行賄者的圖謀很容易得逞,而且不費一“槍”一“彈”。使“愛吹不愛批”、“報喜不報憂”、“吹吹拍拍”等腐朽作風損害了干部隊伍,敗壞了社會風氣。所以,我們在警惕“物質賄賂”的同時,更要警惕“精神賄賂”。
防止感情投資偏差最根本的措施是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設。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干部頭上的“烏紗帽”從根本上說是人民群眾給的,手中的權力也是人民群眾給的。這就需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選拔任用干部盡可能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加大群眾對干部監(jiān)督的力度,營造一個“官為民”、“官畏民”的氛圍,構建執(zhí)政為民的體制機制,促使包括中層管理者在內的各級領導者把感情投資投向人民群眾一邊。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