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詞匯是最明顯的承載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工具。英漢詞匯的文化內涵極為豐富,但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對應現(xiàn)象。從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的角度上來說,它的產生是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語言體系與建構,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語言心理、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tǒng),兩種語言之間的語義和文化的對等是極為少見的。
一、詞語的文化內涵不同導致詞匯不對應現(xiàn)象
詞匯不對應現(xiàn)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一種語言有的詞在另一種語言中也許沒有對應或契合的詞。這些詞語有的源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不同。有的源于社會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語中的AmericanDream(美國夢),指美國標榜的立國精神,人人自由和機會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e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等等。還有些詞語則源于宗教、神話、傳說、風俗習慣等。英語中有些動物詞的文化內涵漢語中是沒有的。英語中swan(天鵝)用來指才華橫溢的詩人。根據希臘傳說,音樂之神阿波羅的靈魂進入了一只天鵝,由此產生畢達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詩人的靈魂都進入天鵝體內;oyster(牡蠣)指沉默寡言的人。據說英國肯特郡產的牡蠣最好,而最好的牡蠣總是口閉得緊緊的;beaver(河貍)指為討好上司做事過于賣力的人。河貍主要產于北美洲,活動積極,在嚙樹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藝和獨創(chuàng)性,因此有eager beaver(賣力的河貍)之稱,常用來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別賣力,但有點急躁的人”,略帶有貶義。漢語中的一些詞語在英語中也有詞匯不對應。例如:粽子、觀音、玉兔、土地廟、中山裝、旗袍、紅眼病、綠色人生等等,這些具有中國獨特文化內涵的詞匯,在英語中也很難找到對應的詞匯。
二、詞義聯(lián)想和文化意念的差異導致語義不同
詞義的聯(lián)想和文化意念差異實際上屬于“文化信息”差異(cuhural information gap)。具體反映在詞匯的比喻與聯(lián)想意義(reflective meaning)和社會文化意義(social meaning)的不對應上。比喻可以用來表達情感,使語言形象生動,其心理基礎是對世間萬物某些共同特點的聯(lián)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比喻和聯(lián)想也各不相同。在這類詞語中,尤以表達動物的詞、數字詞和顏色詞最有代表性。
1 表達動物的詞匯
英語中l(wèi)ion是百獸之王,是勇敢、兇猛、威嚴的象征,英語人以lion作為自己國家的象征,The BritishLion就是指英國。英語中還有許多與lion有關的習語,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頭蛇尾),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狐假虎威)。譯成漢語時,lion習慣上用“虎”代替,因為中國人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用“虎”來表示勇敢、兇猛、威嚴。如:虎視眈眈、放虎歸山、談虎色變、如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英語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語as wise as anowl即是一例。owlish,owlishly用來形容聰明、機敏、嚴肅。在兒童讀物和漫畫中,owl通常很嚴肅,很有頭腦,常充當裁判。然而,在漢語中貓頭鷹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認為貓頭鷹與迷信有關,怕看到它或聽到它的叫聲,他們認為碰上它要倒霉。“夜貓子(貓頭鷹)進宅”意味著厄運將至。
2 表達數字的詞匯
英語國家的人們往往認為單數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時,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數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謝、千恩萬謝),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萬機)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體(the trinity)確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內涵,人們習慣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發(fā)展過程一分為三,以圖吉利。然而“十三”卻被視為兇數,對其避之惟恐不及,樓房的第13層,常用“12A”代替,飛機、火車、劇院等沒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進行慶典等喜慶活動。
與之相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認為雙數是吉利的數字。人們喜歡雙數的偶合意義,追求“好事成雙”,渴望“雙喜臨門”,形容處世有方是“四平八穩(wěn)”,形容交通便利為“四通八達”,百事順心為“六六大順”。
3 表達顏色的詞匯
英語中的顏色詞也頗具特色。下面這段文字,你乍讀起來可能有些費解。一旦你懂得這些顏色詞的用法和文化內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義了。Mr,Bmwn i8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saw him,he was in a brown study,I hope he'll soon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實可靠的人。那天他臉色不好。近來他感到悶悶不樂。我見到他的時候,他顯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點振作起來。)
詞義的聯(lián)想和文化意象差異不僅反映在詞匯的比喻與聯(lián)想意義上,而且還反映在社會文化意義上。語言是社會文化的載體,語言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負荷傳遞著無盡的文化信息。一切文化都是獨特的,都是不相同的?!胞湲攧凇?McDonald's)的漢堡包(Hamburger)、蘋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來裹腹的廉價快餐”,多為旅游者和下層人士所用,而在中國卻成了節(jié)假日受孩子們歡迎的上等食品。
三、詞匯的語義和文化內涵的不對應
英漢詞匯的語義和文化內涵的不對應主要表現(xiàn)在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內涵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義(collocatingmeaning)上。
1 概念意義是一個詞的基本意義,它是抽象的,與客觀事物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概念意義是交際的核心因素,不正確理解詞的概念意義,就會引起交際沖突。如:漢語中“愛人”一詞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語中“l(fā)over”一詞則指情人(情夫或情婦)。sister既指姐妹,還指基督教會里的修女。漢語中“叔叔”是指父親的弟弟或比父親年輕的長輩,而英語中“uncle”一詞的意義范圍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父親的兄、弟,也可以指母親的兄、弟。類似的稱謂用詞還很多,如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in-law,aunt,cousin,niece等等。
2 內涵意又是超出概念以外的意義,往往與客觀事物的本性和特點有聯(lián)系
如:idealism在英語中有兩個意義,一是作為哲學術語,意思是“唯心主義”,不包含任何褒貶之意;而漢語中的“唯心主義”則具有貶義。它在英語中的另一個意義是“理想主義”,可表示肯定或否定,或兼而有之;而漢語中的“理想主義”往往含有脫離實際的意思,含有貶義。英語中pditician一詞是指那些為追求名利不擇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貶義。而漢語中“政治家”一詞則往往含有褒義,指從事政治工作的人。類似的還有:individualism和 “個人主義”,poSfics和“政治”,community和“社團”,propaganda和“宣傳”,idealist和“唯心主義者”,liberalism和“自由主義”,inteUectual和“知識分子”,peasant和“農民”,boyfriend和“男朋友”,西rlfriend和“女朋友”等等,其內涵意義都不能劃上等號。
3 搭配意義主要是指問與詞之間的橫向組合關系,搭配往往也是約定俗成的,不能用母語的搭配規(guī)律套用到英語學習中去
如:漢語中的“紅茶”在英語中應用“blacktea”,英語中的“black coffee'’在漢語則是“濃咖啡”,漢語中的“濃茶”在英語中則是“strong tea”。漢語中的“雨后春筍”、“多如牛毛”、“揮金如土”在英語中應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黑莓)”,“spendmoney like water(水)”。
從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的角度上來說,文化內涵差異所引起的英漢詞匯不對應現(xiàn)象的產生是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語言體系與建構,本文由此人手,以大量的例證使英語學習者對英漢詞匯內涵差異有個直觀的認識,從而增強語言文化差異意識,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陷入尷尬。
(責任編輯 孫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