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踐證明,作為新一代的語文教師,只有把“知識”轉化為“信息”,把“智慧”轉化為“智能”,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展示畫面,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借助現(xiàn)代化的聲光手段、動畫技巧和音響效果,表現(xiàn)出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教師如能巧妙地將其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接受信息,喚起學生的潛在能力,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如小學語文中的《桂林山水》一課,文辭華麗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但由于平原地區(qū)的孩子平時難得游山玩水,積累在頭腦中的表象很少,要讓他們理解文中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著實困難。在課堂上,當學生朗讀到:“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時,我就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桂林山水之美景,借助多媒體得以重現(xiàn),把文字轉化為可感的圖像資料,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二、豐富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多媒體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進課堂,真實地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形象生動地了解到課堂以外的“大千世界”“風土人情”“名川大山”等,許多孩子都會感到豁然開朗。
如上老舍的《草原》一課時,我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了《草原風光》的錄像,在大屏幕上再現(xiàn)“一碧千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把學生帶進茫茫的大草原,將虛幻的境界化為實實在在的生活圖景,孩子們不禁發(fā)出“嘖嘖”的贊嘆之聲。此時,我再播放《草原牧歌》,美麗的畫面加上優(yōu)美的音樂,孩子們頓時興趣盎然。
三、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臆想的無本之源,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基礎知識之上。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因地制宜,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利用網(wǎng)絡制作動畫,將文字變?yōu)榭蓜?、可換的畫面,誘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大多數(shù)學生對“人”字形線路感到難以理解。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上臺操作電腦,用動畫演示火車是如何走“人”字形的,繼而提出要求:“邊演示邊將課文中的有關語句讀出來,就像詹天佑當年向還不明白怎么回事的工作人員講解一樣?!边@樣一來,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的確,在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與資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