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款保險制度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必然選擇,目前理論界已達成共識。溫州作為我國金融改革的前沿陣地,金融業(yè)發(fā)達,各種金融機構齊全,溫州組建民營銀行是金融自由化趨勢和溫州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但由于銀行競爭的激烈性、特殊的脆弱性、資產運營的高風險性,迫切要求溫州民營銀行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對于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并且在實施過程中還可能引發(fā)道德風險、逆選擇風險和代理風險等負面影響。因此,借鑒國外存款保險制度運作的經驗與教訓,建立適合溫州的存款保險制度,克服其負面影響,是溫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面臨的迫切任務之一。
關鍵詞:民營銀行;存款保險制度;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08)10-0020-03
一、溫州民營銀行積極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1、溫州銀行業(yè)競爭激烈。需要實施存款保險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fā)展,溫州模式創(chuàng)造出溫州經濟奇跡。據溫州市統計局2007年統計,溫州GDP從1978年的13.22億元,發(fā)展到2007年的2157億元:工業(yè)總產值從1978年的11.12億元,發(fā)展到2007年的4951.22億元;財政總收入從1978年的1.35億元,發(fā)展到2007年的293.2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從1978的1.7923發(fā)展到2007的3462.2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年末達2783.71億元;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1978年0.45億元,發(fā)展到2007年的1638.02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末達2400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591元,民間資金約3000億元。如此強的資金實力,隨著金融體系改革的進展和市場準入政策的放寬,溫州必然成為各級各類銀行追逐的對象,導致銀行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然而,新建立的中小銀行同國有銀行的競爭條件是不公平的。國有商業(yè)銀行有國家作后盾,且規(guī)模比較大,在競爭中擁有非本質的優(yōu)勢。在這種條件下。中小銀行由于沒有國家作后盾,信譽自然受到影響,在業(yè)務開展中也就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國家有必要為銀行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存款保險制度能夠淡化國有銀行非本質的優(yōu)勢,促進公平競爭,進而提高市場效率,這樣,銀行服務質量的高低就成了競爭獲勝的條件,銀行業(yè)也會更富有活力。而溫州民營銀行尚處在擬建階段,其“特殊的脆弱性”,更需要實施存款保險制度。
2、溫州民營銀行“特殊的脆弱性”,需要實施存款保險制度
溫州民營銀行“特殊的脆弱性”就是溫州民營銀行資信能力差、信用等級低、抗風險能力弱、資產運營的風險高。擬組建的溫州民營銀行的注冊資本金一般在1~2億元人民幣之間,與國有四大商業(yè)銀行及現存的股份制銀行相比,資金實力幾乎是“九牛一毛”,而且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人們對其經營績效、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務質量、軟硬件設施、經營風險等方面尚有一個認識過程。由于資金實力有限,信用等級在人們心目中的評價自然低下。使人們不愿意把資金存入民營銀行。導致民營銀行負債業(yè)務尤其是存款負債受阻。資金來源不暢,進而影響資產業(yè)務的拓展。這些風險和危機若不及時有效地加以分散和化解,將直接破壞金融的安全和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進而危機人民生活和社會安定。實行存款保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人們的擔心和疑慮,筑起一道安全“堤壩”,達到抵御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安定民心,促進溫州經濟持續(xù)、平穩(wěn)發(fā)展的目的。
3、保護存款人的利益,需要實施存款保險制度
銀行實際上是高負債經營企業(yè),其最大的債權人是廣大的存款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出現個別銀行的倒閉破產,一旦某民營銀行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最直接的利益受害者就是存款人,搞不好,可能產生從眾轟動效應,引起擠兌風潮,導致金融體系的混亂,甚至釀成社會危機。如果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當參加存款保險的銀行資金周轉不靈,或不幸破產倒閉而不能支付存款人存款時,依保險合同條款。投保銀行可以從存款保險機構或取得支援,或被接收、兼并,或得到賠償,從而保證了銀行對存款人存款的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損失就會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存款人對銀行的信任度。
二、溫州民營銀行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負面效應
1、道德風險的負面效應
道德風險被視為存款保險制度最大的負面影響,它主要由于時空的非對稱信息引起的。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在存款人、投保銀行和存款保險機構的委托一代理關系中,三者都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從存款人的角度來說,它是指南于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儲戶不再關心銀行的經營業(yè)績和風險狀況,削弱了銀行的市場約束,甚至可能出現存款人為了索取高額利息或其它優(yōu)惠條件把資金存入經營風險更大的銀行,這無疑是“助紂為虐”,加劇銀行業(yè)競爭的不公平性,危機整個金融業(yè)的穩(wěn)定。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在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下,參保銀行即便出現經營問題,也由存款保險機構承擔風險,預計倒閉的概率很小,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勢必選擇風險更高、利潤更豐厚的資產組合。銀行的這種冒險行為必將產生三種不良后果:(1)資金實力有限、風險程度高的中小銀行獲益,而資金實力雄厚、經營穩(wěn)健的大銀行反而在競爭中受害;(2)中小銀行迫于經營壓力,在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下,不顧經營風險。高息攬存,使金融市場陷入惡性競爭的困境;(3)在金融體系中注入了不穩(wěn)定因素。存款保險制度創(chuàng)立的初衷是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而它的這種效果卻與初衷背道而馳。這些不良后果對金融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是極其有害的。80年代美國眾多銀行倒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許多的儲蓄貸款協會用存款人投保的資金去經營高風險的垃圾債券、房地產投機或進行非法交易。從存款保險機構的角度來說,存款保險部門可能有監(jiān)管寬容的道德風險。溫州民營銀行組建的初期,資金實力有限,業(yè)務規(guī)模小,經營范圍狹窄。屬于小銀行或社區(qū)銀行,在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過程中。更易產生道德風險及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更突出。
2、逆選擇風險的負面效應
逆選擇風險就是在自愿、統一費率的存款保險制度中,經營狀況好的銀行可能會退出存款保險體系,由此導致其他銀行的保費上升,用以抵補問題銀行的處置成本,從而進一步引發(fā)另外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的銀行退出存款保險機制,最后只剩下有問題的銀行留在體系內,使整個體系變得十分脆弱。具體表現在:存款保險制度會提高體系內銀行經營的成本,削弱銀行的競爭力。隨著信用好,經營風險小的大銀行逐步退出存款保險體系,體系內剩下的大都是中小銀行。而且繳納存款保險費越來越高,吸收存款的成本也不斷增加。如果這些中小銀行將其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存款者,那么其存款利息就要降低,進而削弱了競爭力。尤其在經濟金融環(huán)境不好的時候,遭遇倒閉破產或者需要幫助的中小銀行增加,導致存款保險基金支出大量增加,進而使得存款保險機構面臨破產。為應付這種局面,往往不得不要求投保中小金融機構繳納額外的存款保險費,這無形中加重了投保中小金融機構的負擔,加大了其陷入困境的風險。
3、代理風險的負面效應
代理風險就是存款保險機構有可能將自身利益置于存款人和納稅人的利益之上,或由于行政因素的影響,延緩對有問題銀行的處置,而處置時間越長,成本就會越高。具體地說:(1)拖延對劣等金融機構的處置,增加存款者、投保銀行的風險損失。目前大多數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允許投保銀行可持續(xù)營業(yè)到法定資本耗盡,資產凈值為負值為止。這種規(guī)則使金融機構在缺乏清償力情況下仍能開展業(yè)務。而陷入困難的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者總是希望通過冒險發(fā)放高風險貸款來獲得再生的機會,但高風險資產也將帶來更大損失的可能性,使存款者、投保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損失。20世紀80年代美國聯邦儲蓄與信貸保險公司在處理大量儲蓄與信貸協會倒閉中的拖延,最終造成了高達2000億美元的損失。(2)拖延對存款者的理賠和支付,削弱存款保險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多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中,對存款者的理賠和支付往往不夠迅速,快則一個月,慢則幾個月甚至一年。存款者可能因拖延所帶來的不便或出于機會成本的考慮而提前支取存款,擠兌風潮仍有可能發(fā)生,進而影響存款保險制度的有效性。
三、防范存款保險制度負面效應的對策
1、實行限額存款保險制度
在存款保險的最高限額上,為保持一定的風險性,形成銀行的合理競爭,發(fā)達國家對合乎條件的存款一般只實行部分保險。對實行保險的銀行,各國都制定了存款保險的最高限額,對超過部分則不予保險。如德國最高保額為每一存款銀行自有資金的30%:美國規(guī)定每一存款賬戶10萬美元;意大利為每一存款賬戶12.5萬美元;法國為每一存款賬戶40萬法郎:日本為每一存款賬戶1000萬日元;荷蘭為每一存款賬戶3萬荷蘭盾;加拿大為每一存款賬戶2萬加元。不僅同一時期不同國家的最高保險額不同。就是同一國家不同時期最高保險額也不同。如美國在1980年加強貨幣控制法實施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最高保險額是4萬美元。盡管各國設定的存款保險限額和受保護的存款比重差別很大,但大多數國家受到完全保護的存款賬戶比例達到了總賬戶的90%以上。美國、法國等大多數國家給予了存款人在最高限額內的100%的賠償。但也有少數國家要求風險與存款人共同分擔,如英國對保護范圍中1萬英鎊以內的存款損失只支付75%的賠償。這樣做,可以促使存款人關心存款銀行的經營狀況,形成對投保銀行經營行為的外部約束,減少其道德風險。溫州經濟發(fā)展較快,經濟實力較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達到2400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591元,每個存款賬戶的賠付比例應確定在90%左有。這種做法既保護了大多數存款人的利益,同時又讓存款人承擔一定的風險損失,使存款人在存款之前對相關銀行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解分析,審慎地作出決策,以強化銀行的市場約束。達到降低道德風險的目的。
2、實行風險差別費率制度
在存款保險的費率標準上,各國基本實行統一費率標準,即存款保險機構按存款總額或余額的一定比例收取保費。計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按存款或余款的比率計算,如美國按存款總額的0.083%,德國、加拿大、阿根廷按存款總額的0.03%收取。日本按存款余額的0.012%收取固定保費:另一種是規(guī)定最高和最低繳納額,如英國規(guī)定的收費額。最低為2500英鎊,最高限額為30萬英鎊,在特殊情況下,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征收額外保費,但累計征收總額不得超過銀行存款總額的0.3%。統一費率的優(yōu)點是易操作,但保費的支付與投保銀行的經營狀況和資產的風險變化毫無關系,違背了保險的基本原理,易誘發(fā)道德風險,造成不公平競爭。
風險差別費率制度就是根據各銀行的風險等級和資本充足率等因素,收取不同的保費。風險等級越低,資本充足率越低的銀行繳納的保費越高。與統一的保險費率制度相比,差別保險費率制度較為公平。對于風險管理較好的銀行實行低保險費率。既可以減少其成本開支,又可以促進其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減少風險損失的發(fā)生;對風險程度較大的銀行。實現較高的保險費率,增加其經營成本,強化銀行的風險意識。通過風險差別費率制度的實施??梢越档豌y行從事風險性業(yè)務的冒險行為。尤其是限制民營銀行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選擇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組合的欲望,促進整個銀行業(yè)的穩(wěn)健經營。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于實行差別費率,如意大利、葡萄牙、瑞典等。為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著名的“駱駝評級法”CAMES,即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盈利水平、流動性、對市場風險的敏感程度六項指標把銀行按風險程度分為三級,級別越高,風險越小,對應的保費率就越低,所以交納的保費就越小。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溫州民營銀行規(guī)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實際情況,從公正公平的角度出發(fā)。存款保險基準費率應定為0.05%~0.07%之間,上下浮動的幅度控制在20%以內。
3、實行強制性存款保險制度
在存款保險的方式上,有強制保險、自愿保險和強制與自愿保險相結合三種方式。日本、英國、荷蘭和加拿大實行強制保險,要求金融機構一律參加存款保險。其優(yōu)點是使所有存款人都可獲得一定金額的保護,體現了對公眾利益的維護,但不足之處是剝奪了銀行自由選擇是否投保的權利。德國、法國和瑞士實行自愿保險,如前所述,德國存款保險體系是銀行自律組織,投保銀行可以自愿參加。這種方式避免了強制性存款保險的不足,但易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及存款保險在銀行體系內的周期性循環(huán)遷移。為了克服了二者的不足,美國率先進行了改革,實行強制與自愿保險相結合的方式,這是對以上兩種形式的折衷。美國法律規(guī)定所有聯邦儲備體系成員的州銀行必須參加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存款保險,非聯邦儲備體系的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可自愿參加。事實上,存款保險體系一旦建立,所有銀行都會參加該體系,原因在于存款保險對吸收客戶存款具有吸引力,并構成銀行同業(yè)競爭的一個有利條件,特別是那些小銀行,如果不納入保險體系,在與大銀行的競爭中將會處于不利地位。
國際經驗表明,要求所有的儲蓄機構參加存款保險是保證存款保險體系成功的關鍵。從我國國情來看,我國目前事實上實行的是國家對個人實行全額償付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在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向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切換過程中,如不采用強制性,則會因“逆向選擇”和“軟約束”而使計劃落空,風險低的機構因保費過高而不愿加入,高風險的機構即使不加入。一旦出現支付危機。國家還得救助。因此,目前情況下,實行強制性存款保險制度是我國的現實選擇。我們認為,溫州民營銀行應實行強強制性存款保險制度。溫州民營銀行參加存款保險體系,不僅可以增大保險基金的規(guī)模、更好地保護存款人的利益,而且還可以促使經營狀況好的銀行主動監(jiān)督經營狀況不好的銀行,促使后者改善經營管理。這也符合國際的慣例,事實上,現在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和地區(qū)中,80%都實行強制型存款保險制度。
4、加強銀行監(jiān)管,強化市場約束
銀行監(jiān)管主要包括對市場準入、業(yè)務范圍、資本金、信息披露、財務報表、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及市場退出等進行持續(xù)性監(jiān)管,通過監(jiān)管來強化投保銀行的市場約束,以減弱道德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對此,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出之前應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溫州民營銀行的資產質量,使資本充足率達到8%,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4%,從而與國際標準相符:二是加速溫州民營銀行組建,使之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三是進一步完善金融監(jiān)管法規(guī),強化銀行業(yè)的市場約束:四是變分業(yè)經營為混業(yè)經營,提升民營銀行的競爭力:五是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創(chuàng)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
責任編輯:陳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