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汍斓谋瘎矍榻?jīng)歷了從初識到磨礪再到感情的默契,直到生離死別的過程,而“寶黛初會”正是這場愛情悲劇的源頭。
《紅樓夢》第三回中,當賈寶玉正式出場時,林黛玉“吃一大驚”,原來這是一位相貌極好的年輕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憊懶”與“懵懂”,而且覺得非常眼熟,頓時產(chǎn)生了親切感。而對寶玉外貌的細膩的描寫過程就是寶黛廝認的過程,為的是有意渲染小說特有的三生石畔淚還宿債的神秘色彩,為的是讓讀者深知這株絳珠仙草曾多次沐浴這位神瑛侍者的恩澤,他們早已是老相識了。如此“初會”,給兩人的關(guān)系蒙上了一層浪漫主義的神秘色彩。黛玉眼中的寶玉,異于自己母親口中的“頑劣異?!?,也異于王夫人口中的“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在寶玉的出場上作者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以顯示黛玉眼明心細,也表明黛玉的審美觀、道德觀是異于世俗的。這種布局密切聯(lián)系著小說中心情節(jié)的發(fā)展,重點在于為寶黛愛情創(chuàng)造一個純真優(yōu)美的藝術(shù)境界?!俺鯐敝械倪@一筆是服從情節(jié)發(fā)展需要的。而寶玉初見黛玉時也沖口而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兩人初會,寶黛都產(chǎn)生了一種相互熟識的心靈感應(yīng),都感到似曾相識。這樣的布局為的是表現(xiàn)兩人在情感上的默契,為后文兩人生死不渝的愛情歷程張本。
在“寶黛初會”中,作者對寶玉的外貌描寫是從頭寫到腳,而對黛玉的描寫則是“虛多實少”,穿戴竟無一字提及,這是為什么呢?想那黛玉身為大家閨秀,又是去“鐘鳴鼎食”與別家不同的賈府,以她自尊的性恪,其衣著肯定不凡。若詳繪其服飾,就會減少黛玉寄人籬下的辛酸感,削弱其身世凄涼的悲劇色彩。而且老舍說:“真正美麗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的。”可見“初會”時不寫黛玉的服飾而只寫其神韻,是為了巧妙地傳達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為的是服從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
“摔玉”是“寶黛初會”的高潮,主要描寫了寶黛之間的三問三答。寶玉的第三問是這樣的:“可也有玉沒有?”黛玉答道:“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有的?!睂氂衤犃?,登時發(fā)作起癡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么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寶玉滿面淚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沒有……如今來了這們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見寶玉摔玉是因黛玉與眾有別的美所引起的。在寶玉看來,神仙似的黛玉應(yīng)該有通靈寶玉,可是竟然沒有!于是寶玉頓時癡病發(fā)作,把生來就有的通靈寶玉狠命摔去?!八び瘛睘榈氖菍懗鲼煊竦拿溃瑢懗鰧氂竦摹鞍V”?!坝瘛笔翘烀南笳鳎瑢氂袼び裾憩F(xiàn)出他對天命的反抗,對世俗的鄙棄,對禮教的蔑視。“摔玉”還為了表現(xiàn)寶玉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要求與黛玉以及眾姐妹平等。“摔玉”更是為了表現(xiàn)寶黛的叛逆性格,這是寶黛心靈撞擊出的第一束火花:黛玉是異于世俗的,寶玉是叛逆世俗的,他們初會時便產(chǎn)生了一種相互熟識的心靈感應(yīng),他們的情感是默契的。
綜上所述,曹雪芹以其精湛的文筆精雕“寶黛初會”,思想上,表現(xiàn)了這一對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反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先進思想,他們蔑視世俗,卓然獨立,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充滿反抗,因而寶黛一見面就自然地結(jié)成了反封建社會的同盟者;藝術(shù)上,給“寶黛初會”蒙上了一層浪漫主義的神秘色彩,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傊?,“寶黛初會”是寶黛愛情故事的“源頭”與“活水”。
【作者單位:湖北省鐘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