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輝
ビ鏤目緯淘謖個教學過程中用時最長,著力最多,可效率最差。這是一個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到底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教什么”、“怎么教”?
ァ敖淌裁礎保這個問題是教學內容的最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都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在這個問題上,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教學內容的“空洞”和“聚焦”。所謂“空洞”,就是老師講課文,不管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什么總結中心思想、劃分結構、歸納段意、寫作特點等等,這些東西表面看起來很有道理,可是在實際上卻沒有體現(xiàn)出語文的任何“特色”,課上得很空。而這些是屬于課文內容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讀一兩遍課文基本上都能把握的。該教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解決的教師卻不厭其煩。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就集中體現(xiàn)在這一點上。所謂“聚焦”,就是教師在講課文時,眼光集中在“這是什么”的層面上,例如“這個詞”怎樣解釋,“這個字”怎樣讀音,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篇文章“分幾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內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初步消化,然后再吐出來喂給學生,把語文課上走了樣。之所以導致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就是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記住文中的字、詞等知識就行了??陀^的說,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任務,但絕不是唯一的任務。筆者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教師在其教案中,都把“理解課文內容”列為“教學目標”中的一項。而在實際教學中,落得最實的,教師最賣力氣解決的也是這一項。我們說,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了些什么,這只是課文教學的低層次要求,而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人到課文內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才是課文教學的高層次要求和根本任務。
ツ敲矗語文教學究竟應該教什么呢?一句話:教語言。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學,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語法知識、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匯知識、標點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和文體知識等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習、掌握這些“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這些“死”知識來表情達意的。教育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寫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薄罢Z文”是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合稱,構成“語文”的要素就是語言,如果離開了語言,“工具”不能稱其為工具,“人文”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告訴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正確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會運用語言。
ツ敲從鏤慕萄в指謾霸躚教”?這是方法問題。
サ鼻埃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得不得要領。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以講為主。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動搖,以講為主,全面灌輸。二是教法僵化陳舊。一些上年齡的教師,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學套路,反映在課文教學上,就是用一種教學模式去應付各種體裁的課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學模式化,課上得很死。三是教不到位。如前所述,一些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只注重字詞知識教學和內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語言的運用之妙和表情達意的功能。四是題海戰(zhàn)術?,F(xiàn)在的學生,除了極少的上課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被“考試”“訓練”給占滿了。什么“課課練”“單元練”“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畢業(yè)年級還有不止一次的“模擬考”等等。
ソ萄Х椒ㄉ洗嬖詰惱廡┪侍猓說到底,還是對語文教學的認識上的偏差所致。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師,特別是年輕的語文教師,學歷都已達標,他們的工作熱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他們對自己的教學不滿意,知道自己在做費力不討好的事,他們很著急,都想盡快擺脫這種局面,但又不知如何去改。他們缺的不是文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他們缺的是符合規(guī)律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而方法的獲取和技能的形成,除了實踐的積累和刻意的磨煉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思想觀念的影響和支配。思想觀念上的偏差必然導致行為做法上的走樣,所以,要解決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正確認識課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ヌ傅接鏤慕萄А霸躚教”的問題,還必須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即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究竟處于什么地位?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有人說教師應該是“導演”,有人說教師應該是“教練”,其實,教師就應該是“教”師。近些年,有一種怪現(xiàn)象,就是人們都不愿提“教”字,似乎一提“教”,就背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合時宜了。我們說,教師就是教“學”之師,古時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也必定如此,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這樣說。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如果學生天生就會學,又何必用教師來教?如果沒有教師有效的教,又哪有學生自主的學?教與學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教師就是教“學”之師,教學,就是“教”學生學,這個道理是再簡單不過的了。
ィㄗ髡叩ノ唬漢穎憊闋諳睪頌以靶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