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蓓
也許你曾艷羨那鮮花和掌聲包圍著的榮耀之座,也許你曾抱怨生活不易、人生悲苦。人生的行程中自然有兩岸風光無限好的坦途,可激流和險灘也在所難免。蕓蕓眾生,誰不會經(jīng)歷一些曲折和痛苦呢?莊子有他的持竿不顧,曹操有他的橫槊賦詩,魯迅有他的橫眉冷對……生命的舞臺上,不同的角色演繹著各異的劇情。
詩人的執(zhí)著和超脫
■周國平
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的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wù),卻又不免顯得不通世故,不合時宜。
蘇東坡曾把寫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處于自然。這正是他的人格的寫照。個性的這種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瀉,在旁人看來,是一種執(zhí)著。
真的,詩人的性格各異,可都是一些非常執(zhí)著的人。他們的心靈好像團結(jié)在童稚時代那種色彩豐富的印象上了,但這種團結(jié)不是停滯和封閉,反而是發(fā)展和開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躍這一點上,誰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終身保持孩子般率真的人,他所獲得的新鮮印象不就是豐富得驚人了嗎?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人似乎在孩子時期一旦嘗到了快樂,就終身不能放棄了。他一生所執(zhí)著的就是對世界、對人生的獨特的新鮮的感受—美感。對于他來說,這種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富比王公,沒有這種美感,生活就索然乏味:貧如乞兒,不斷有新鮮的美感,照樣可以過得快樂充實。
美感在本質(zhì)上的確是一種孩子的感覺。孩子的感覺,其特點一是純樸而不雕琢,二是新鮮而不因襲。這兩個特點不正是美感的基本要素嗎?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覺,我不知道還有什么別的感覺。雕琢是感覺的偽造,因襲是感覺的麻痹,所以,美感的喪失就是感覺技能的喪失。
可是,這個世界畢竟是成人統(tǒng)治的世界啊,他們心滿意足,自以為是,像懲戒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懲戒童心不滅的詩人。不必說殘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愛情,也常常無情地挫傷詩人的美感。多少詩人以身殉他們的美感,就這樣地毀滅了。一個執(zhí)著于美感的人,必須有超脫之道,才能維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執(zhí)著,就必須愈是超脫。這就是詩與哲學的結(jié)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詩人,哪一個不是兼有一種哲學式的人生態(tài)度呢?歌德,托爾斯泰,蘇東坡……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哲學家。
美感作為感覺,是在對象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不能超脫的詩人,總是執(zhí)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對象。他們的心靈固結(jié)在美感上,他們的美感又固結(jié)在這些特殊的對象上,一旦喪失這些對象,美感就失去寄托,心靈就遭受致命的打擊。他們不能成為美感的主人,反而讓美感受對象的役使。對于一個詩人來說,最大的禍害莫過于執(zhí)著于某些特殊的對象了。這是審美上的異化。自由的心靈本來是美感的源泉,現(xiàn)在反而受自己的產(chǎn)物—對象化的,即美的對象—的支配,從而喪失了自由,喪失了美感的原動力。
蘇東坡深知這種執(zhí)著于個別的對象的審美方式的危害。在他看來,美感無往而不可對象化?!胺参锝杂锌捎^,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如果?zhí)著于一物,“游于物之內(nèi)”,自其內(nèi)而觀之,物就顯得又高又大。物挾其高大以臨我,我怎么能不?;竺詠y呢?他說,他之所以能無往而不樂,就是因為“游于物外”,就是不要把對象化局限于具體的某物,更不要把對象化的要求變成對某物的占有欲。結(jié)果,反而為美感的對象化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敖现屣L,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你再執(zhí)著于美感,又有何妨?只要你的美感不執(zhí)著于一物,不異化為占有,就不愁得不到滿足。
詩人的執(zhí)著,在于始終保持一種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的超脫,在于沒有狹隘的占有欲望。
所以,蘇東坡能夠“談笑生死之際”,盡管感覺敏銳,依然胸襟曠達。
蘇東坡在惠州謫居時,有一天,在山間行走,已經(jīng)十分疲勞,而離家還很遠。他突然悟到:人生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何處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詩人的靈魂就像飛鴻,它不會眷戀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唯一使命就是飛,自由自在地飛翔在美的國度里。
我相信,哲學是詩的守護神。只有在哲學的廣闊天空里,詩的精靈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飛翔。
●《安琪拉的灰燼》(美國)弗蘭克·麥考特南海出版公司
“一個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心理復雜多變、以頑強的生命掙扎著一路向前的少年,猶如一葉扁舟在渾茫的苦海上漂泊著。我們看到,那經(jīng)歷磨難的生命,非但沒有枯萎、失去光澤,反而更加熠熠生輝。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也許是荒原,也許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但無論是荒原還是田野,在他的努力下,都會成為可收獲的土地?!?/p>
●《淘氣包艾米兒》(瑞典)阿斯特麗德·林格倫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淘氣包,把自己的妹妹當國旗升到旗桿頂,把豬血扣在爸爸的頭上……倫納貝亞村的村民甚至募捐了一筆錢打算送他到美國去??删褪窃谶@么一個闖禍精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在一次次的淘氣惹禍中所流露的孩子的天性—聰明、勇敢、善良、富有正義感。顯然,我們不應該給淘氣的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
●《與生靈共舞》(中國)周曉楓等當代世界出版社
我們的先人很早就開始通過身邊的生靈來體悟自然與人生,于有限的生命中感受萬物的生生不息,以及宇宙的永恒。隨著文明的發(fā)展,動物、昆蟲已不再僅僅意味著一頓豐美的晚餐。在書中,動物會教給我們?nèi)祟悜撛趺椿钪?/p>
●《平凡的世界》(中國)路遙華夏出版社
這是一部刻畫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形象的書,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小說。生命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讓人蕩氣回腸。
●《小王子》(法) 安托萬·德·圣艾克絮佩里作家出版社
一個平實無華的童話,既沒有離奇的情節(jié),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故事在平淡的鋪敘中展開……小王子天真浪漫卻富含深意的話語,帶我們尋回兒時純真的夢想,樸實而無偽的友誼,以及生命中最寶貴卻最易被忽略和遺忘的真情?!缎⊥踝印芬巡辉偈且徊亢唵蔚囊饬x上的童話了,它是一部有關(guān)于愛的寶典,一部有關(guān)于責任的宣言。
《阿甘正傳》
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
制片國家/地區(qū):美國
上映年度:1994年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么味道。”每一個喜歡阿甘的人都會喜歡這句話。阿甘從不去考慮下一塊巧克力是甜是酸,只是從容地去接受。他沒有強求過什么、沒有奢望過什么,只是用自己的憨厚和純真來觸碰這個世界,讓人們在他的身上得到一種特殊的教誨。影片中,最完美的人恰恰恰是這個智商只有70的阿甘。
《決戰(zhàn)猶馬鎮(zhèn)》
導演:詹姆斯·曼高德
制片國家/地區(qū):美國
上映年度:2007年
這個念上去很西部卻并不靠譜的中文譯名大概刺激了很多人的觀影欲望。落魄的農(nóng)夫,彪悍的匪徒,一次吉兇難測的押運,一段奇特微妙的友誼—這部重拍片的確回歸了久已難覓蹤影的西部片傳統(tǒng),激蕩著男人的勇氣與尊嚴。
《帝企鵝日記》
導演:呂克·雅克
制片國家/地區(qū):法國
上映年度:2005年
滑稽、可愛而又堅強的物種—帝企鵝在南極大陸上生存和繁衍。在南極洲地凍天寒的冬天,它們與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兇猛的天敵作斗爭,對小企鵝傾注它們的愛,從而完成它們的生命延續(xù)之旅。幾千年來荒無人煙的南極大陸內(nèi)部,一群動物的勇氣、抗爭和愛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當幸福來敲門》
導演:加布里爾·穆西諾
制片國家/地區(qū):美國
上映年度:2006年
一個因為事業(yè)失敗,窮途潦倒到無家可歸的單親爸爸,為了擔負起撫養(yǎng)兒子的重擔,吃苦受累終不悔,為兒消得人憔悴,終于靠自尊自強的堅毅精神,贏得了幸運女神的眷顧。他始終相信:只要今天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
(本期供稿:浙江省平湖中學王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