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和培養(yǎng)目標,對于“化工原理”課程的教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思想,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基礎普遍較薄弱的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加大實踐教學比例,突出實踐技能,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技能人才。
關鍵詞 實踐教育;實際能力;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8)02-0033-02
“化工原理”是中等職業(yè)技校化工類及相似專業(yè)必修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工程實踐性強,設備繁多且結構復雜,各種操作抽象且大量利用半經(jīng)驗公式及關聯(lián)式進行計算,學生難于理解,記憶困難。針對中職學校學生基礎普遍薄弱的特點,中等職業(yè)技校的“化工原理”課程必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降低理論要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大實習教學比例,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
1 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調整教學內容
1.1 適當精減教學原有內容“化工原理”課程經(jīng)過近百年的發(fā)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這對于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的普通高等教育,會給教學帶來很大方便,但不太適合“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中職教育要求。本著“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加強針對性、實用性”的方針,必須將專業(yè)教學計劃及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掌握基本概念、強化實際應用為目的,精減不必要的理論推導[1]。如簡化流體動力學中的伯努力方程的推導過程,重點講解該方程的應用和延伸。刪除應用性不強的內容,如傳熱中的輻射基本定律、因次分析法以及傳質中相平衡和溶解度的基本關系等內容。精簡后的基本內容要不脫離大綱要求,能夠精、深、突出基本概念與基本規(guī)律。
1.2 適當拓寬課程內容,引入新知識未來的化工工程師將面臨各種各樣的生產任務及各種問題,因此必須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只有熟悉、了解新技術的發(fā)展情況,才能具有創(chuàng)造性,所以適當擴展教學內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化工分離方面,膜分離是近20年才發(fā)展起來的新分離方法,運用范圍相當廣泛,即可用于非均相混合物的分離,如除去細小顆粒、細菌等,又可用于分離氣相及液相混合物;且操作條件溫和。因此,在“化工原理”課程中增加膜分離是必要的。還有,目前市場上研發(fā)了許多新型傳熱管,傳熱效率極好,市場上廣泛使用。諸如此類,說明“化工原理”課程應增加部分新內容,介紹新技術、新設備,與時俱進,緊跟時代。
2 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2.1 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工程意識“化工原理”是一門以實際工程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工程學科,為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現(xiàn)象。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樹立工程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時刻注意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2]。依據(jù)這個指導思想,“化工原理”的教學應大膽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采用啟發(fā)式、探索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上討論課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盡量選擇一些與現(xiàn)實生產、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每次討論問題時,教師要適時啟發(fā)、引導學生從生產性、經(jīng)濟性方面考慮,要對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從中提煉工程觀點。例如:在講解精餾塔回流比選擇時,讓學生討論回流比R在什么范圍內合適,教師可引導學生不僅要考慮設備費,還要考慮產品產量及操作穩(wěn)定性等。
2.2 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化工原理”是一門工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涉及許多大型化工設備結構、復雜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計算。采用傳統(tǒng)的教科書加黑板的教學模式,教師難講,學生難學。因此,改革教學手段勢在必行?,F(xiàn)在“化工原理”多媒體電子教案針對職業(yè)類院校教學,合理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把抽象的概念或過程形象地展示,動態(tài)地展示設備結構、操作原理、工藝流程中物料的流動情況,使原本難講難學的教學內容更直觀、生動、形象,降低了教學難度,學習效果將明顯提高,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過程分析,可以方便地多次重復再現(xiàn)整個分析過程,減少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時間,從而使教師將精力與時間更多地集中在知識的講解和與學生的交流上,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 突出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1 加強實習教學,提高實操技能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目標是為國家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具有較高實際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對“化工原理”教學要強調針對性和實踐性,側重理論在生產中的應用,以今后會用、會變通、會分析解決化工生產技術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改革中加強實踐教學[3]??梢猿浞掷脤W生進廠實習的機會進行實習教學,使學生在所學的原理的基礎上,與實際設備的使用、維修、調試等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的書本知識與生產的實際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3.2 進行仿真實訓,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可利用多媒體仿真控制技術,進行化工單元操作仿真實訓,使學生在一個與化工生產控制室一樣的操作環(huán)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反復操作,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加深理解化工單元過程及設備的基本原理,熟練掌握各個單元過程的實際技能,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生產操作中各種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yè)后能迅速上崗操作奠定良好基礎。
通過職業(yè)教育改革,加強實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通過職業(yè)教育,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迅速地將所學所會應用到生產實際中去,盡快適應崗位需求,再經(jīng)過在崗培訓,深入掌握崗位技能,發(fā)揮實際操控能力,才能因應社會需求,為企業(yè)為社會快速培養(yǎng)大批實用人才,達到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長麗,薛士科.高職院校化工原理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廣東化工,2006(1)
[2]劉永新,梁英華.化工原理教學改革與建設[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02(5)
[3]陶昭才.淺談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