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怡 趙惠榮
1. 要抓住敏感期有效的發(fā)展柔韌素質
影響柔韌素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年齡因素就是其中之一。柔韌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是在5至10歲,競技體操的啟蒙階段剛好從5歲左右開始。抓住這個敏感期來進行訓練,就會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所以說少兒時期是提高柔韌素質最有利的階段。
2. 啟蒙階段培養(yǎng)少兒運動員對柔韌素質的興趣很重要
現(xiàn)在運動員都比較嬌氣,怕苦怕累,練習柔韌素質又很枯燥,要經(jīng)過長期艱苦的練習,才能逐步發(fā)展。而且練習過程中經(jīng)常伴有疼痛感,停止練習后又容易消退,所以要在啟蒙階段訓練中讓運動員自己喜歡練、自覺練,對練習柔韌素質感興趣是很重要的。有了興趣,有了積極性再苦再累再困難的事就都能堅持住了。所以我在啟蒙階段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游戲比賽的訓練內(nèi)容,讓少兒運動員在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氣氛中進行訓練。如“推橋”可以讓少兒運動員進行“鉆橋洞”游戲,來達到訓練目的,“轉肩”可以進行比賽的方式,看看哪個小朋友兩手之間的距離最小等等。通過運用各種多樣化訓練方法手段來安排訓練課內(nèi)容,更容易使原來比較枯燥困難的訓練變得讓少兒運動員能接受,感興趣,喜歡練,從被動訓練變成主動訓練。能有興趣了主動要練了,少兒就不會在啟蒙階段訓練時感到練習柔韌素質很苦很痛了,訓練進步也就快了。少兒看到自己學會很多本領進步很快,對訓練興趣也會越來越高,這樣就會產(chǎn)生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對提高發(fā)展柔韌素質能力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另外,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有科學的合理的訓練計劃,通過語言刺激,經(jīng)常表揚鼓勵。開始要以運動員主動練習方法為主,動作由簡單到難,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不能急于求成,操之過急,要做到每天堅持訓練細水長流,持之以恒。如果在被動拉伸訓練,教練在給予助力時,突然用力過猛加大幅度,這樣容易引起運動員的抵觸情緒,對柔韌素質的訓練產(chǎn)生一種恐懼感,從而有一種不正確的對抗力量產(chǎn)生。這樣既達不到柔韌素質訓練的目的,又很容易造成拉傷。
3.要重視柔韌素質訓練的“韌”性訓練
人們通常把柔韌素質簡稱為柔韌性,但不能把柔韌性和柔軟性混為一談,雖然兩者都可用肢體活動幅度的大小來衡量,可是它們在實質上是區(qū)別的。柔韌是在幅度中還含有速度和力量的運動,即在做大幅度的動作時,肌肉仍能快速有利的收縮,就像鋼絲一樣,既能彎曲又能迅速的伸直。而柔軟只是幅度大,卻缺乏速度和力量,做動作時軟綿綿的,打得開卻收不攏。在一般教學過程中,教練往往比較注意柔軟的訓練,而忽視了柔韌的訓練。如:一開始啟蒙訓練時,運動員在學習“下腰抓腳”這個動作時,往往是手抓住腳后卻站不住(一般要求手抓住腳后要控制一段時間),這不是運動員柔軟性不夠,而是腰背力量不夠。我在訓練該動作時,比較重視柔韌性這一方面,柔軟性和力量同時進行訓練,適當加強背肌素質的訓練后完成該動作用時比較快效果比較好。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進行該動作訓練,我用了不同的方法。重視柔韌訓練,增加了腰背力量的訓練,在6個月后測試時,手都能抓得住腳,控制時間在30”以上。對照組沒有增加腰背力量訓練,任其自然發(fā)展,訓練用時就明顯增加,在6個月后測試時,有一部分隊員手雖可以抓住腳了,但不能控制很長時間,在近九個月后完成情況才和實驗組6個月后的完成情況差不多。所以說重視韌性的訓練,在柔韌素質的訓練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明顯縮短訓練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重視以上3點的柔韌素質訓練,不斷改進完善訓練方法手段,在比賽成績和輸送成績方面,有著較明顯的提高。
4. 對預防損傷和延長運動壽命所起有作用
充分做好柔韌素質能很好有效的預防練習中造成的拉傷、扭傷(所謂的熱身、準備活動)。不但要對人體的幾個大關節(jié)進行拉伸,更要注意踝、腕等小肌肉群、小關節(jié)的活動充分,對預防損傷是有很大好處的。在啟蒙階段訓練時,教練員對幾個大關節(jié)的柔韌素質訓練往往是很重視的,而忽視了踝、腕、趾等小關節(jié)的訓練。小關節(jié)的柔韌素質好壞在訓練中起到很大的預防損傷的作用。如果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從啟蒙階段訓練就重視發(fā)展腕關節(jié)的柔韌素質,就可以減輕或避免腕關節(jié)的損傷,對提高運動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
從啟蒙階段訓練就重視各關節(jié)的柔韌素質訓練,可以更好的延長運動壽命,柔韌素質較好的運動員相對協(xié)調(diào)性會好一點,這就使她在學動作、做動作時不容易出現(xiàn)拉傷、扭傷,保證了系統(tǒng)訓練。反之,柔韌素質較差的運動員不但做動作不優(yōu)美,更容易出現(xiàn)肌肉拉傷、扭傷,甚至更嚴重的損傷、影響了系統(tǒng)訓練,造成過早的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