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對于學生的成才、成功、成人來說,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隨著新的教育理念逐漸地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中小學教師中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為課題的探究實驗也愈來愈廣泛,但卻總是不能讓人滿意。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其操作的過程更多的是外在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缺少的是對學生內需力的啟動,即沒有能夠從提升和造就大寫的“人”的角度切入。這就使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獲得了短期的成效,甚至是顯著的,但是這種自我教育的能力卻缺少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提升的動力源泉,致使學生一旦脫離了制度的約束,曾經養(yǎng)成的習慣可能會持續(xù)保持一段時間,但是繼續(xù)提升和發(fā)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卻變得不再可能。
那么,怎樣才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根本途徑呢?簡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尊嚴感、羞恥感和責任感,是使學生真正學會自我教育的根本所在。
培養(yǎng)學生的尊嚴感
這有三個層面的工作要做:一是不傷害學生的尊嚴;二是小心呵護學生的尊嚴;三是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尊嚴。面對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的中小學生,言談話語、舉手投足間的稍有不慎,都有可能給學生的自尊心帶來傷害。而更為嚴重的是另眼看待、冷嘲熱諷、妄下斷語等直接作用于學生心靈的語言暴力,則更有可能將一個孩子的尊嚴感完全摧毀。呵護學生的尊嚴,就是要確保學生有尊嚴地生活,確保學生內心深處那從來不肯放棄的“要做一個好孩子的愿望”不受弱化和沖擊。而培養(yǎng)學生的尊嚴就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以特別的方式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讓學生經常置身于有尊嚴生活的情景體驗中去,并不斷地強化這種情感體驗,逐漸使之內化為學生的生活生命之需。
此外,還要幫助學生構筑自身尊嚴的防火墻。防衛(wèi)能力是每個人天生的本性,而對自身尊嚴的防衛(wèi)更是高層次的防衛(wèi)。因此,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在心靈深處構筑起一道心靈尊嚴的防衛(wèi)屏障,就不僅僅是對外在侵害實施防衛(wèi),更能夠防衛(wèi)學生本人對自身尊嚴的傷害,即學生本人會自覺地提升自身的做人素養(yǎng),完善自身的行為準則,以不使自我的心靈尊嚴受到傷害。這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關鍵所在。
培養(yǎng)學生的羞恥感
培養(yǎng)羞恥感也就是引導學生辨明是非美丑。羞恥感是一種植根于心靈深處的關涉美丑是非的情感體驗,而明辨是非美丑是這種情感體驗的外顯和物化。擁有強烈的羞恥感的人,自然就會是明辨是非美丑的人;反過來,對是非美丑的明辨又可以強化對羞恥的感應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羞恥感是為培養(yǎng)自我教育能力而在心靈深處鑄就的第二道防線,立起的第二塊基石。因為人所固有的羞恥感比任何外部的力量都更有懲罰的力度,它是用學生自己的良心去懲罰自己的良心。羞恥感對于一個人的自我管控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怎樣培養(yǎng)羞恥感呢?一方面羞恥感也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和本能,這就要求我們?yōu)槿藥熣咴诮逃龑W生的過程中,珍愛并呵護這種美好的情感,不使其遭受破壞。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在貼近學生生活而又具體可感的活動和實踐中,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引導其在生活和學習中崇美尚美、趨是遠非,并不斷將這種追求升華為自身做人的準則和行事的規(guī)范。同時,還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高尚道德情操、高雅生活情趣、高潔生活追求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大凡每一個正常的人都必須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民族的責任。這種責任感的強弱和履行得好壞,是衡量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標準之一。
如果我們培養(yǎng)起了一個學生對自己的責任感,那他就不會聽任自己在做人處事上隨波逐流,也不會聽任自己在道德情操上無所約束,相反,他會時時以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要求自己,處處以完善自我的標準規(guī)范自己。那么他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就會不斷地提升和強化。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在承擔責任中明確責任,在承擔責任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中強化責任。例如,如果想培養(yǎng)起學生對班級的責任感,就要使學生明確班集體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每一個班級成員的班集體,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榮辱進退。這樣,學生的“命運”就與班級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了。這樣,他對于班級就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興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