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大學英語??茖W生大班教學中的問題做了描述,如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人均課堂資源占有量低、課堂參與性小、教師作業(yè)批改量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大班的優(yōu)點,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 大班 資源占有量 開放式任務
一、引言
我國高校擴招始于1999年,高校人數(shù)增加了40%(余建瓊,2004),直接導致師資的不足,為緩解這一壓力,很多學校將英語教學改為大班教學,由此產(chǎn)生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內(nèi)的一些教學研究人員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大班問題做了一些相應的研究,如陳淑萍等(1995)的《大班授課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中所談到的大班學生成對練習和分組練習,周華等(2001)的《大班英語教學的問題與解決》中提到的老師缺乏個體注意,學生缺乏參與等問題,王成(2002)的《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策略》中利用分層次教學和復式教學來解決大班問題,余建瓊(2004)的《大學英語大班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中提出的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及教材配套光盤等教學和自學方式。
二、研究對象
1.教材。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qū)??贫昙墝W生使用的是由應惠蘭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大學英語》(以下簡稱《新編》)。該教材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student-centered, topic-centered)的教學理論。該教材每冊分12個單元,每單元分4個部分。
2.學生人數(shù)。該校學生人數(shù)由2001年辦校初的3000人左右猛增到2004年的近7000人,增幅超過一倍,其中??茖W生占總?cè)藬?shù)的一半左右,而英語教師才20多人。由于師資嚴重不足,只能增加班級人數(shù)進行英語教學,因此,2004級??粕堪嗳藬?shù)在60至80人之間。
三、研究問題
1.大班概念
大班,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多大的班才算大班視具體情況而定。在有些私立的語言學校,20來個人就算得上是一個大班了。根據(jù)Lancaster-Leeds大班語言學習調(diào)查組的研究,大班學生平均人數(shù)在50人左右(Ur, 1996)。
2.大班問題
第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學校的擴招和分數(shù)線的降低意味著生源質(zhì)量下降,該校學生均來至廣東省的不同地區(qū),受不同母語、中學英語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的影響,學生水平各不相同。
第二,人均課堂教學資源占有量低,個體注意力分攤量少。教學資源主要體現(xiàn)為對教材的認可度和老師對學生的個體分攤量。筆者所教班級中,最大的一個班有78人,成績好的學生認為教材的內(nèi)容難度不大,但基礎較差的學生就認為教材難度大,生詞量多,對教材很難適應。此外,學生人數(shù)眾多,針對個體的教學難以展開。
第三,課堂參與問題。大班上課,課室小,學生基本能占滿整間課室,學生人均課堂空間占有率小?!缎戮帯方滩囊匀蝿招问介_展課堂活動,導致任務檢測率低,提問率也降低,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也相對減少,減少了操練的機會。
第四,作業(yè)批改負擔重,教師重復性勞動增多?!缎戮帯方滩拿繂卧髮懸黄?20-150字左右的作文,每兩個星期完成一個單元,每位同學兩個星期交一篇作文,按200位學生來算,教師花5分鐘時間來批改一篇作文,總時間為1000分鐘(約16.7個小時),即每周需要8.4個小時,按該校教師每周工作量12節(jié)來算,一周工作量=12節(jié)×40分鐘/節(jié)=480分鐘(即8小時),也就是說教師每周批改作文的時間比課堂教學還多。同時,批改作文在相當程度上講是重復性勞動,占去了教師備課、科研及休息時間,可謂得不償失。
四、應對策略
1.大班的優(yōu)勢
(1) 大班比小班能夠提供更豐富的人力資源。人數(shù)的眾多使得整個班在個人經(jīng)歷、知識、對事物有更多不同看法及興趣。
(2) 共同學習能幫助了解彼此的價值觀,個性和文化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知識、對他人的意識、容忍度及理解。
(3) 教師將更少地針對每個學生,這就意味著學生們必須互相幫助,形成一種協(xié)作的學習氣氛。
(4) 對教師更具挑戰(zhàn)性,為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機會。
2.策略
第一,培養(yǎng)英語學習積極性,采取不同對待方法。根據(jù)問題難度選擇不同水平學生來回答。采取小組協(xié)作學習。提供“補充活動材料”給任務完成快、水平高的學生,如難度更大的問題或活頁等;或者是采用必學+選擇學習(Compulsory + Optional)(Ur, 1996)策略,即先完成必須完成部分(當然這部分的完成具有可行性),水平高的學生做完前面部分后再選擇可選擇完成部分,即提升部分。
第二,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精選重點,精講精練;教師指導性講課和學生自學相結合,課上督促檢查和課后自主學習相結合。教師先制作好課件,以輔助的形式結合教師口授。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如角色扮演(role play),小型口語游戲等。Jeremy Harmer指出,大班因為大而使幽默更顯得有趣,表演戲劇能使課堂更生動,使得更多的學生感受到課堂更加溫暖了(Harmer, 1998)。
第三,迅速有效地記住學生姓名。開學初制作一份學生姓名表,包括學生照片、姓名、學號和職位。讓學生坐在固定的座位上。第一次上課前借助字典查好名字中的生字,可將難發(fā)音的字的拼音寫下來,做到準確無誤。
第四,引導學生坐位,實施開放式任務。課前要求學生從第一排坐起,讓學生集中在課室的前方和中央位置。再者,Harmer為大班課堂任務的實施找到一個好方法:將任務以活頁形式呈現(xiàn),發(fā)放給每一位學生。當基本做完任務后,通過檢查整組的活頁完成情況,做出指導和評論,讓所有的學生受益(Harmer, 1998)。另外,要解決好分組和配對練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Ur認為,采用以開放式提問為形式的任務(Open-ended cues)。相對于傳統(tǒng)的以關閉式任務(Closed-ended)為主的教學,開放式任務可以有不同層次水平的可以接受的答案,給了不同水平的學生發(fā)揮的余地(Ur, 1996)。
第五,學生采用多次修改作文形式(multiple draft),教師可事先將要求和評分標準給學生,通過多次作文的形式提高作文水平。作文的批改可采用學生間(兩人)互改的形式?;厥兆魑暮螅處熆勺鰴z測性的評看。
五、結論
本文分析了大班及使用教材情況,指出英語教學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人均課堂占有量少、課堂參與性低及教師作業(yè)批改量大等大班問題,并通過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如針對不同學生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必學+選學等),提高課堂資源利用率,迅速記住姓名,實施開放式任務,及學生多次作文和互改作文等。這些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解決大班現(xiàn)存的問題,對教師起一定的指導作用,并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