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理論上分析了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闡述了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自信心
2002年 2月23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生劉海洋為“考證黑熊嗅覺是否靈敏”,在北京動物園用硫酸潑向黑熊,涉嫌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被北京西城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一個月。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一個二年級男生全身赤裸跳樓自亡。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學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yè)學生馬加爵因打牌與同學發(fā)生口角用鈍器將同宿舍4名同學殺死,并將三具尸體鎖在衣柜里,被判處死刑。劉海洋、馬加爵事件并非個別現象。近幾年,一些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兇殺等一些反?;驉盒允录粫r見諸報端,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分析
20歲左右正處于青春期,內分泌不穩(wěn)定,情緒易于波動。其生理特點決定了這段時間性格的多樣化。青春期性格特點極易導致學生發(fā)生心理障礙。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奮斗目標,心胸狹隘,性格孤僻,情緒低沉,自制力較差,意志薄弱等。據每年高校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占退學總人數的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疾病。在最近的幾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tài)的占30%。各種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已經成為心理健康的弱勢群體。
專家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有著諸多原因,其中人際交往排在首位,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上的嬌生慣養(yǎng)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使他們很少經受挫折鍛煉,獨立的生活能力較差,大學生活與夢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學之間貧富的差異,很容易使一些學生產生心理上的不穩(wěn)定。其次在情感上,開放的校園使得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第三,由于升學壓力和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再加上眾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定位不切實際,這一切往往給學生的心理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不少學生因一、兩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便產生很強的內疚感,甚至負罪感,懼怕心理、焦慮心理、自信心的嚴重缺乏,成為他們注意力無法集中的隱形殺手。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
二、體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體育與心理健康雖概念不同但它們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相互制約、密切聯系的兩個方面。作為一個身心統(tǒng)一體的人,其身體素質健康與否,必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包括其認知、情感、意志、個性等。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強健體魄,促進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和發(fā)展,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在學校體育活動中,通過知識的傳播、運動技能、技巧的訓練以及親身的體驗,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三、在學校體育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身處青春發(fā)育期的大學生,如何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教育性、競賽性、協(xié)同性、交往性等特點 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協(xié)作精神、耐挫能力等是體育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這里僅就此問題談談個人粗淺看法。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塑造學生的任務,教師是實踐的主體,學生是實踐的客體。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并因人而異,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做出自由選擇,為的是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都能得以盡情發(fā)揮,在各自擅長的項目中找到樂趣,展示才能。
2.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主體意識有內在需要的傾向,當滿足這種內在需要時,人會產生愉悅的體驗。教師應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及學習欲望,啟發(fā)誘導學生多動腦,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根據有的學生活潑好動,有強烈表現自己的特點,作為教師應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給他們一個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空間。
3.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意識和集體觀念
體育活動多數是以集體形式出現,很多活動需要伙伴的合作與努力才能完成,人之人間發(fā)生著頻繁的橫向聯系。經過鍛煉,讓學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養(yǎng)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堅強的意志是在日常堅持不懈的鍛煉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意志力與困難、挫折相輔相成。沒有困難、挫折的出現,意志力的培養(yǎng)就無從下手;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困難、挫折就無法解決。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不能退縮,要有迎難而上的精神。體育課中,應常組織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等。這些比賽有時會出現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甚至還會出現同隊內部不和現象。當學生面對挫折與失敗的刺激而產生抑郁時,教師可以根據韋納成敗歸因理論(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從某個角度去暫時安慰調節(jié)學生的憤怒、痛苦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情感。
四、小結與建議:
1. 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建立學生衛(wèi)生檔案,為體育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
2. 在高校開展心理咨詢,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使之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詢活動目前在社會上已有開展,有些高校也已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活動,但是尚未普及,這就使得許多學生有問題只能悶在心里,長此下去,就極容易造成學生心理障礙。
3.采取有效方式,加強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從根本促進其心理健康。高校的大學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已經或正在形成,此時對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對于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積極的作用。
4.開展各種課外文娛活動,使學生有健康的體魄,為健康的心理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最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曉青,王萬明.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能力[J].體育教學.
[2]高霞.當代大學生情感智力現狀及培養(yǎng)與教育[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3]江光榮.關于心理健康標準研究的理論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
[4]張雷.論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7).
(作者單位:河南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