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貼在教室墻壁上的名言警句是靜態(tài)的,而學生的思想、心理是變化的,用靜態(tài)的東西指導動態(tài)的事物,畢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為此作者創(chuàng)設了班級的動態(tài)式名言警句教育欄,對推動班級工作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 動態(tài)式 名言警句欄
一、問題啟發(fā)的靈感
在許多班級教室的墻壁上,甚至在一些學生的桌面上,都會貼出一些名言警句,以此來教育鼓勵他人或自己。有些名言警句貼在那兒,幾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久不變。本人經過多年觀察,發(fā)現這種靜態(tài)式的名言警句欄,除了當初貼上去那會兒能激發(fā)大家興趣外,過段時間也就無人關注了,大概除了起到裝飾教室這一作用外,就沒有什么價值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按照心理學原理簡單分析就會明白:一是長久單一的刺激沒有新鮮感,久而久之必然覺得枯燥無味,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二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心理受諸多因素影響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中,以靜態(tài)的東西教育動態(tài)的東西,作用自然會打上折扣。那么我們如何改進才能發(fā)揮名言警句的教育效果呢?
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發(fā)現了這樣兩個事實:一是班主任經常會根據學生思想、心理的動態(tài)變化,然后在班級里作些訓話,為了增強訓話的權威性,在訓話中班主任常常會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但這樣的引用即使發(fā)揮了教育作用,也難以留下象書面內容那樣長久的深刻的記憶效果;二是許多班級教室黑板上都劃有一小塊區(qū)域,寫著值日班干、值日生之類的東西,以避免有的學生忘記了自己的工作,而且每天更換,不必天天講。結合這兩個事實,我思考著何不也在黑板上劃出一角或在某個醒目位置,建立一個位置相對固定的內容可以經常更換的動態(tài)式名言警句教育欄目呢?我決定一試。
二、名言警句欄目的設立
我在黑板邊上劃出一角,用彩色粉筆寫上“心路心語”的標題,建立了我們班的動態(tài)式名言警句教育欄。班級建立之初,我在欄目里寫上“有緣千里來相會”(施耐庵#8226;水滸傳),我想為互不熟悉的同學間建立起一種寬松活潑的交往環(huán)境——我們是某某專業(yè)某某班的、我叫什么、你叫什么……過了一段時間,我在欄目里換上“兒行千里母擔憂”(《隋唐演義》),我想問問我的學生們——你在這兒過得還好嗎?你自己的事會自理嗎?還需父母親天天電話來問候嗎……以后根據具體情況我又換上了新的名言警句:當學生嘻嘻哈哈貪玩時,我換上“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之類的;當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需要鼓勵時,我換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石看紋理山看脈,人看志氣樹看材”(佚名)之類的;當學生間因小事發(fā)生矛盾時,我換上“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蕭伯納)、“做事要出于心,做人要講點情”(廣告詞)之類的;當學生固執(zhí)己見時,我換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嗎?”(但丁)(注意改成問號了)之類的;當學生志向高遠卻忽視日常工作時,我換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8226;三國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諸葛亮)之類的……
三、欄目小作用不小
經過一段時間試用,我發(fā)現動態(tài)式名言警句欄在學生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印象,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對班級建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學生也積累了名言警句方面的豐富知識,幾年下來,學生日記里記下了許多條名言警句,還有自己的感想;平時議論,也常能運用些名言警句;對有些名言警句,學生也明確了其真實含義,糾正了學生心目中的許多誤解,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過于沖動的年輕人最喜歡引用而常常忽略其背景含義,可我卻反用它,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同學們的反思。再次,動態(tài)式名言警句欄寫在醒目位置,也容易引起班級任課教師的興趣,課間也很自然地和學生聊上幾句班級里的事情、工作目標等,無形中配合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四、選用名言警句應注意的問題
當然,建立動態(tài)式名言警句欄也需注意一些事項。首先,所謂動態(tài)式就是必須根據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tài)或學校班級的工作安排等來恰當更換名言警句,這樣才能起到恰到好處的作用。必要時可以作適當講解、乃至進行討論;其實有時并不需解釋什么,此地無聲勝有聲。既然是動態(tài)式的,所指就是具體的。而要想讓名言警句發(fā)揮的作用長一些,就可以換上帶有總綱意義的名言警句了。其次,要想經常更換名言警句,平時就應多搜集名言警句,分好類。古今中外的都可以,還可放寬些超出名言警句的范疇,只要簡潔且意義深刻,如公益廣告詞等也可以。本欄目題稱“名言警句欄”,只是這種做法起源于名言警句,為拋磚引玉,暫此稱呼而已。欄目起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關鍵是通過欄目的建立和內容的更換,達到推動班級工作的目的。你也可以象本人前面提及的那樣,為欄目取上一個“心路心語”之類的很好聽的名字。再次,欄目的組織管理可以靈活多樣,只要有益于工作就行。時間上也不一定要每天都更換,必要時可以不換,出現反復也行;更換人員可以是教師自己,也可以是班干,也可以是每個學生輪流更換。
最后要注意名言警句的選用應含蓄、帶有指導學生發(fā)展的啟示意義,不應過于直露。如班級里發(fā)生偷竊現象時,我們來上一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或“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就未免過于直露。如果換成“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郭小川)、“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之類的,也許會更貼切些。總之,一個方法,堅持并恰當使用,不斷改進,就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吉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