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腦梗死恢復期病人血液流變學和血脂指標的變化,探討血栓心脈寧片對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對入選的82例腦梗死恢復期病人,予口服血栓心脈寧片,每日3次,每次2片,連續(xù)4周。觀察其用藥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結果:治療后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為15.79分±5.84分,與治療前19.89分±7.95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血液流變學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結論:血栓心脈寧片能有效改善腦梗死恢復期病人的血液流變學和血脂、神經(jīng)功能缺損等指標。
關鍵詞:腦梗死;血液流變學;血脂,神經(jīng)功能缺損;血栓心脈寧片
中圖分類號:R743.33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9-0902-02
血栓心脈寧片(吉林華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20030145)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純中藥制劑。本研究旨在觀察該藥對腦梗死恢復期病人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根據(jù)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的腦梗死標準。選擇2004年1月-2007年3月符合診斷標準的腦梗死恢復期病人82例,年齡50歲~80歲(67、4歲±6、9歲),其中男42例,女40例,病程1個月~4個月(2、25個月±1、38個月)。
1.2 納入標準年齡50歲~80歲,臨床有語言蹇澀、口眼歪斜、面色萎黃、苔薄白、舌淡紫、脈細澀無力、半身不遂等氣血瘀阻的表現(xiàn)。排除呼吸衰竭,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嚴重感染、嚴重心律失常及心腎衰竭者。
1.3 方法:入選病人均常規(guī)應用降血壓、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療,但停用其他各類擴張血管、抗血液凝聚的藥物,給予血栓心脈寧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連續(xù)4周。
1.4 檢測指標:測定就診當天及治療4周后病人血液流變學、血脂指標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
1.5 療效判定標準:采用改良愛丁堡斯堪維亞標準。分別測定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
1.6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自身前后對照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血栓心脈寧干預前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為19.89分±7.95分,經(jīng)治療后為15.79分±5.84分(P<0.05)。病人血液流變學指標等檢測結果。
3 討 論
腦梗死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近年來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了血液流變學和血脂代謝異常與心腦血管病發(fā)病密切相關。血脂代謝異常,特別是膽固醇升高,細胞變形性降低,聚集性增高,血管內(nèi)皮損傷,血小板黏附性及釋放反應增高,使血黏度增高,血小板纖維性栓子可直接阻塞已硬化狹窄的血管而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聚集釋放血栓素導致腦血管痙攣,血管阻力增大,血流淤滯又加重血栓的形成,使神經(jīng)細胞受到損傷而死亡。因此,動脈粥樣硬化、微循環(huán)障礙、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腦梗死的病理基礎。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表明,調(diào)脂治療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也可使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含量改變,防止內(nèi)皮細胞活化。
腦梗死在中醫(yī)學屬中風范疇,其病機為正氣不足,血瘀痰凝,脈絡瘀阻,因氣血流行不暢而發(fā)生中風。血栓心脈寧片以祖國醫(yī)學氣為血之師、氣行則血行的理論為基礎,根據(jù)現(xiàn)代科研技術研制而成,主攻血瘀,消除內(nèi)阻,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溶解血栓,暢通血行,能氣血兼顧,以化瘀為主,理氣為輔,養(yǎng)血益陰,能祛瘀不傷正,理氣不耗陰,升降同用,調(diào)達氣機,抑制血小板、紅細胞聚集,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
從本組觀察的82例腦梗死恢復期病人來看,經(jīng)血栓心脈寧片治療4周后,其血液流變學、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的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與王冰等的研究結果接近。血栓心脈寧片是治療腦梗死安全有效的中藥制劑,能降低神經(jīng)缺損評分,改善病人的愈后,對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其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