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敘事與理論

        2007-12-31 00:00:00鄭也夫
        博覽群書 2007年12期

        一、論文流行范式中的問題

        現(xiàn)在,在一些國內(nèi)比較好的社會學院系,同學們做的論文大致都是按照這樣一個范式——當然,這個范式也是我們教師這些年來有意無意的、慢慢形成的共識——這個范式簡單說,是要你們講一個好故事,找一個理論去解釋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當然不是讓你虛構(gòu),而是要你去搞一個調(diào)查,將調(diào)查到的東西描述出來,然后找一個合適的理論去解釋它。

        應該說,教師們讓你們按照這種范式去做,用意是很好的。從社會學教學這十幾年來的實踐看,形成這種范式也是一種進步。教師們企圖通過這一范式迫使同學們不完全從書本、從概念出發(fā),而是關(guān)注社會。另一方面呢,又要求你們不要把調(diào)查做得像一些搞實際工作的人做的調(diào)查那樣,像一個非學院派的人做的那樣,完全沒有理論色彩,看不到你所受到的學科訓練??傊?,希望這種范式能促進你們不要脫離社會,并且能將學習的理論貫徹到你的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當中去。

        大家做得怎樣呢?我的判斷是——這是我的主觀判斷,其他社會學系的老師能不能同意還很難說——只有少數(shù)同學做得比較成功,多數(shù)同學并不成功。而在這少數(shù)比較成功的論文中,也仍然能夠看到普遍存在的毛病,只是他們的程度輕一些。普遍的毛病是什么?我認為,就是經(jīng)驗性的調(diào)查與尋找到的理論,結(jié)合得不好,勉強、生硬,油水不相融。用有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兩張皮”。我明白“兩張皮”的意思,可我覺得這個表述挺別扭的。每個動物都只有一張皮,沒有兩張皮,什么是兩張皮?我覺得說這個話很難受。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油水不相融”。文章的兩部分不能成為一個整體,整合不到一塊兒去。你做的是一項調(diào)查,可是你搬出一個理論和這個調(diào)查之間沒有密切的關(guān)系,就有嚇唬人之嫌。實際上,在嚇唬人的過程中,你放棄了你自己本來可以進行的深入分析。對你那項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對你的描述,你本來可以做深入的分析,而你沒有做,卻搬來一個大家伙來嚇唬人家。少數(shù)人做得比較成功,也就是說他找的那個理論和他所做的經(jīng)驗調(diào)查的分析比較對路。

        為什么只有少數(shù)人做得比較成功呢?其實老師并沒有直接說要講一個故事,然后找一個理論來解釋它。這個范式也是同學們這么多年來有意無意地走成的。為什么不知不覺地形成了這范式了呢?我覺得是你們感到了一種壓力,你們感到越來越多的人在這么做著。你們認識到,做一個調(diào)查是肯定的啦,不要脫離實際,不要從概念出發(fā),從書本出發(fā),因為讀的書還不夠多,完全從概念出發(fā)、從書本出發(fā)的純理論論文做不好。做了調(diào)查后你感覺到的是什么呢?你感覺如果你不拉一個大的理論來輔佐你的經(jīng)驗調(diào)查,就會顯得論文理論水平太低。怕被人看成沒有理論,所以就一定要拉一個大的理論來。但是,“貼標簽”其實最沒有理論水平。因為這樣做最簡單,這樣做不需要自己的思考。

        二、侍奉問題而非理論

        實際上,從選題到寫作,從調(diào)查到對之做出分析,都可以體現(xiàn)理論水平。你應該走出那種刻板的范式。做個比喻,你可以“不傍大款”,用不著狐假虎威。當然,這么做你會覺得有壓力。我首先從理論上支撐你走出那種很刻板的范式。寫論文,應該是從問題出發(fā),不是從某家理論出發(fā)。我們所侍奉的應該是問題,不是侍奉某家大理論。畢業(yè)論文毫無疑問要求有文獻綜述,要求你跟蹤有關(guān)這個問題的前人的研究,你看他們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你的研究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不要做重復的研究。如果你覺得研究已經(jīng)沒有余地了,那就換題目。如果你覺得他們的研究并沒有窮盡繼續(xù)研究的余地,那么就在前人文獻的基礎(chǔ)上展開你的調(diào)查、你的思考。要重視前人對這個題目做出的種種分析,提出的種種觀點和形成的種種理論。要重視圍繞你所要做的那個題目的形形色色的研究,不管是社會學還是其他的姊妹學科,只要是針對那個問題,都要進入你的視野,即使不是學院派學者,即使是圍繞那個問題的一些政策性研究,都應該引起你的注意。

        對有價值的前人研究要竭澤而漁。當然這里面有個篩選。所謂篩選,就是篩掉那些不像樣的研究,那些不夠格的文章不應該進入你的文獻綜述,你看了但認為垃圾的東西,不必進入你的文獻綜述。到答辯會的時候,人家問你還有某個文獻啊,你可以回答說:看過了,不認為有價值。你一定要做這樣的篩選。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剛巧有一個理論并且只有一個理論,可以用來分析這項經(jīng)驗性調(diào)查?我認為這個概率太小了。如果你做了一項調(diào)查研究,剛巧有一個理論像一把鑰匙一樣打開你的問題,我覺得,那你多半不是從問題出發(fā),很大程度上你是要侍奉一個理論。要不然就是狐假虎威,“傍大款”。一個微觀的小問題,傍一個大款,傍得越大越顯得滑稽。我曾經(jīng)看過一個研究生的論文,老實說那個調(diào)查做得很不錯,他非要用帕森斯的理論來解釋,非常之滑稽。我很為他惋惜。

        三、理論與敘事

        敘事和理論應該屬于一個橫軸上的兩極。theory、narrtive應該處在兩端。理論是什么呢?理論就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敘事就不用講了,就是我們所說的,說出一個故事來。當然,敘事又可以分為宏大敘事、局部敘事、地方敘事。有時候?qū)W者在敘事的時候也不是很嚴格,有時候說他搞宏大敘事,其實可能是他理論傾向挺重的。但當我們把理論和敘事當作二元的東西來分析的時候,理論和敘事是完全不一樣的,敘事是具體的,理論是抽象的。我上次講同學們的論文不要做純理論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論文整體風格上是敘事。我想,多數(shù)同學更適合的可能是局部敘事。宏大敘事難度太大了一些,時間上也不太允許。局部敘事有什么優(yōu)勢呢?如果你的調(diào)查下了一定功夫的話,局部敘事可能背離事實較少。誤讀一點事實是很難避免的,所以我說能較少地背離事實。如果你不傍大款,如果你做了深入調(diào)查,做完后去思考、去分析,很可能會從中產(chǎn)生一些新的想法、新的觀點。多數(shù)同學應該是有這個才能的,如果路子走得對,不一下手就急于找只老虎來嚇唬人,本來可以自己想出一點名堂來的。但如果你看別人都找一只老虎,自己也這么干,你就一點自己的東西也發(fā)現(xiàn)不了,一點自己的思想也產(chǎn)生不了。

        中型的敘事也是我們可以采取的論文風格。中型的敘事,比如說白溝這個市場的來龍去脈,你把它勾勒出來,那就不是一個太微觀的事情了。再比如,你要勾勒出中國搖滾樂手們這十年來的情況,應該也算一個中型的敘事了。但我覺得,或許有些更小的事情,如果你把它的來龍去脈敘述得非常的清晰,你把它的背景交待得非常清楚,它是什么背景下的產(chǎn)物,在什么背景下運作等等,實際上也就是把一個小題,做得很有深度,那么這個事情也就不是一個太小的事情了。局部敘事和中型的敘事都是適合同學們做的。相反,為自己的敘事拉一個大理論,結(jié)果就是自己的調(diào)查成為那個大理論的注腳,喪失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滿足于符合那個糟糕的范式,滿足于找一只老虎來嚇唬人,不重視從自己的調(diào)查中得到一些獨到的小發(fā)現(xiàn),因此也就不會有所發(fā)現(xiàn)。

        理論是什么?這問題其實挺不好說的。因為要說的是理論是什么,不是說理論包括些什么。比如說社會學理論,它包括結(jié)構(gòu)功能論、沖突論,等等。從一般意義上說清楚理論是什么實在不太容易。我們所能說出的太簡單了,簡單到比較乏味,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理論應該是人類把握外界(無論是自然還是社會)的一種方式,求知的一種方式,理解外界的一種方式,思想的一種方式。當你做一個小的個案,你不要企圖找到一些大的抽象的東西來幫你的忙。就像我前面說的,你那個文獻綜述就應該忠實地將前人對這個問題所做的研究揀出來,作為你研究的前提和基礎(chǔ)。那些大的理論對于展開你們的思想活動有沒有意義呢?毫無疑問是有意義的。這些基礎(chǔ)理論能夠幫助你們對社會生活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給出一個框架,但是框架只是框架,框架不會對微觀研究提供直接的幫助。這就像城市交通,我們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能夠不要嗎?肯定不能;但是高速公路能到你家門口嗎?到不了。要到你家,還要有別的路徑依賴,還要從高速公路下來,下來還要再跑一段呢。要解決你所調(diào)查的那個問題,做出獨到的理解、獨到的分析,要靠你自己。在同學們這個階段,可望做到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研究,是一個局部敘事,或者中型敘事。因為這樣的風格你們駕馭得了。換一個成年學者又怎樣?如果你們做得成功,他做也不過如此;何況少年人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優(yōu)勢;而做一個純理論題目,你們和一個合格的成年學者的差距就會很大。

        你們要做的題目不能是一個偽問題或者一個偽研究,明知道這是一個低級重復,那就不要做了,這么做就把手做壞了,以后再上手什么事都做不好。從一開始做就要注意,不能養(yǎng)成低級重復的壞習慣。要避開低級重復,避開沒有意義的勞動,同學們目前的水平?jīng)Q定了現(xiàn)在做的只能是這種中小型的敘事風格的東西。除了有可能做出不錯的成果外,你們現(xiàn)在需要以這樣的敘事體的東西來鍛煉自己,就像美術(shù)系的學生有個階段要寫生,不管日后你畫什么,但有一階段要練寫生。

        除此還有一個意義,敘事體最容易走進大眾,最容易被外行人閱讀和理解。學院派那些純理論,外行人是看不懂的,不愿看的。當然不是說外行人不愿看的東西就沒有意義了。那些東西是為少數(shù)人做的,有的時候是為學科做的。那么學科跟社會有沒有關(guān)系?如果學科跟社會沒關(guān)系,只為學科做的,那就荒誕了。有些人做的研究是為這個學科中其他人做的,其他人很可能跟社會發(fā)生直接關(guān)聯(lián)。這個問題的思考很重要,關(guān)系到你要想明白我們是干什么的。人家做了一些實際的勞動,生產(chǎn)出糧食,做出鞋子,蓋出大樓,直接地作用于社會,滿足社會需求。我們都學過一點歷史,知道有很多歷史學的精深研究,大眾是看不了的,只是為學科內(nèi)部服務的,他們的成果主要體現(xiàn)于論文。相反,通史是通俗的,當然,通俗跟通俗比也有質(zhì)量的高下之分,但通俗本身的性質(zhì),就是為學科之外的整個社會服務的。就是說,有一部分人做了考據(jù),搞明白此前不清楚的一些歷史事實,在這方面有了新的進展,寫出了很專業(yè)的文章,這些東西可以被史學界的其他的同事吸收,他們吸收以后就可以把研究水平更新提高。專業(yè)研究不斷深入,通俗讀物也會不斷更新。與之類似,社會學有一些基礎(chǔ)理論,它不會直接作用于社會。基礎(chǔ)理論為少數(shù)人、專業(yè)人士或者對理論有癖好的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思想框架,幫助他們?nèi)ダ斫馍鐣I鐣W界還有一些人做出另一種類型的研究,這些研究可以作用于社會,而這些作用于社會的成果通常不是純理論的風格,敘事體是其一種。

        大家一定不要小瞧了敘事這種風格,古代軸心時代各個民族文化的奠基人,他們的言論幾乎都是以敘事體的方式流傳的,比如《論語》《圣經(jīng)》。古代的理論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呢?陰陽五行,那就是古代的理論了。敘事與理論有高下之分嗎?理論就高過敘事一頭?沒有這回事,這是兩種不同的文體,同一種文體可以直接比較,不同的文體沒有太直接的可比性。敘事可以表達很豐富的東西,理論當然也可以幫我們很好地透視、把握對象,兩者是不同的東西。敘事還有一個非常精彩的地方,就是敘事有的時候會更有助于讀者去參與,因為敘事大多都留著思考的空間呢。不是說理論本身沒有留空間,但理論做得越嚴密,越細致,留下的思考空間可能就越小。能夠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的是頂尖高手的作品,一般的人把道理說得邏輯縝密、推理細致,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推導,干凈利索,看完了以后覺得雄辯,就是很好的東西了。但你看古代大師的東西,里面有巨大的討論空間在那擱著呢,那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事情。我自己寫得比較滿意的東西,就是論述得比較嚴密,比較干凈,我寫不出那種留出很大空間的東西。能吸引人們來參與、討論、爭辯,那是另一種境界,一種很高的境界。

        四、敘事:文學、新聞報道與社會學

        接下來還是要說,搞敘事體的東西不要自慚形穢,這樣的東西是拿得出手的。有人說,搞單純的敘事不成文學了嗎?不錯,文學也是一種敘事體,但我們的敘事和文學是有差別的,差別就在于文學是虛構(gòu)。你要進入西方的圖書館,第一大劃分是:fiction和nonfiction,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文學是虛構(gòu),我們是發(fā)現(xiàn)和講述事實,二者只是在敘述的風格上相似。還有,文學不太講邏輯,而我們講究邏輯推理。我認為后現(xiàn)代理論有很大貢獻,他們的好多質(zhì)疑我都一定程度上的贊同,但是對他們的一些文章不講邏輯這一點,我是全然不能接受的。我覺得,如果學術(shù)作品文學化到不太講邏輯了,那是我無法接受的。法國有些社會學家的東西,文學化且不太講邏輯,我個人不太好接受。我還認為,我們與文學的另一個差別就是非理性和理性。有些小說的風格是非理性的,比如《百年孤獨》這樣的小說有一些成分是非理性的。我們這里不成,我們要遵循理性。我們跟經(jīng)濟學的差別之一是經(jīng)濟學認為,經(jīng)濟人是高度理性的,而我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現(xiàn)實中的個人,那樣的經(jīng)濟人只存在于假設(shè)中,現(xiàn)實生活中個人的動機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我們是這樣看待我們的研究對象的,我們不愿狹窄地把我們的研究對象假定為理性人。我覺得以理性人為前提的研究雖然不失為一種研究方式,但實在是很狹窄的,因為與現(xiàn)實背離得太大了,其解釋的有效性是很小的。但這不是說我們的研究是非理性的。我們的研究對象的動機包括非理性成分,但是我們的研究絕對是遵循理性的,我們要靠理性去推導他的非理性行為、非理性動機。更準確地說,我們充分承認人的非理性,但是作為研究主體,我們的研究方式是理性的。事實與理性就是我們這種敘事體和文學的差別。

        還有人問:單純的敘事不成新聞報導了嗎?我指導學生做的一些城市調(diào)查,結(jié)集成一本很厚的書,叫《都市的角落》,就引起過這樣的爭論。這本書贏得了大面積的好評,我所說的大面積主要指的還是學術(shù)界。很多國外的學者讀過這本書后非常感興趣。雖然這本書都是學生的作業(yè),連論文都不是,稍微淺了一點,但是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微觀的事實,所以他們給予較高的評價。但有人問我:這跟記者做的事情有什么差別?我覺得我們與記者的差別在于二者的眼光。給大家舉個例子,某報社要招聘人,很多畢業(yè)生去謀職,當然其中很多是新聞學院畢業(yè)的??墒菆笊绲念^兒說了,新聞學院的學生當然好,但這次我們不要都招新聞學院的人,招幾個社會學的畢業(yè)生。報社領(lǐng)導認為,受過社會學的訓練,和受了四年新聞訓練的人有一種不同的眼光。如果我不做社會學教授了,去做一個普通記者,搞一些調(diào)查,做一些報道,你說我做的報道跟忠實于記者風格的人做的報道能夠完全一樣嗎?不會完全一樣的。這是眼光上的差別。你所受到的訓練給了你很多理論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將影響你的觀察,影響你的調(diào)查。

        五、理論與觀察

        理論能不能影響觀察是個很有深度的問題,引起過許多純學院派人士的爭論。有些人認為,觀察從來都是受觀察者的理論影響的,舉一個例子,布拉赫論證地心說,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他倆看到的對象有什么差別嗎?沒什么差別。二人所建構(gòu)的理論是不一樣的,在各自理論指導下分別去找到一些觀察材料。不是觀察影響了理論,而是理論影響了觀察。這是認為理論能夠影響觀察的一個例子,還有好多例子。還有人提出,理論影響不了觀察,觀察是獨立的感覺范疇,一個感覺的精神領(lǐng)地;也舉了若干例子來說明。有過這么一個例子,就是下面的穆勒一奈爾圖像。你認為圖像中哪個線段哪個更長?

        這兩個線段一樣長。怎么會呢?真的一樣長,向內(nèi)和向外的箭頭欺騙了你的視覺。我告訴你原因所在,你再看看,視覺變了嗎?視覺沒變啊。你明白這個道理了嗎?學者們因此推斷,視覺系統(tǒng)存在著獨立性和自主性,不受理論影響。你看,這一派觀點還有一些根據(jù)的,不只這一個根據(jù)。

        對這個問題的基礎(chǔ)認識將是一個持久的爭論,不是這里能說得清的,但是我想從另一個維度說,我還想強調(diào)理論將影響觀察。我不從認識的基礎(chǔ)說起,我從其他地方論證理論會影響觀察的。我認為理論首先影響選題,受過社會學訓練的人和沒受過社會學訓練的記者在選題上是有差別的。我們選10個題目,他們選10個題目,就會看到在選題上的差別。換句話說,在什么樣的選題更有價值的認識上,社會學家和記者是不一樣的。其次,就是進入同樣一個選題,在篩選事實上也是有差別的,二者的側(cè)重點不一樣。有人認為這個事實是最要緊的,而另一些人認為那個事實是最要緊的,這種差別受個體的影響,也與此前二人所受到的不同的訓練有關(guān)。觀察完了,調(diào)查完了,進入敘事也受每個人原有的理論的影響。所謂敘事,是把你調(diào)查得到的事實串起來,獲得連貫性和可讀性,成為一種結(jié)構(gòu)。沒有結(jié)構(gòu),別人不愿意聽,聽了之后也不能把握,沒有結(jié)構(gòu)連敘事者自己都把握不了。以什么方式串起來?社會學家和一個典型的新聞人串接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為什么不一樣?我提出的原因就是觀察還是受理論影響的。觀察都是負載著理論的。再舉個例子。有個人類學家叫閻云翔,在美國人類學界有一席之地。他的一篇論文《麥當勞在中國》,典型的敘事體。你說他研究麥當勞和一個記者研究麥當勞能一樣嗎?肯定是不一樣的。這篇文章收在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的《中國城市中的消費革命》這本書里。我原來發(fā)愁如何給同學們提供一些范本,供同學們寫論文的時候去借鑒。本來想從同學的范文里選,距離小一點的可能最好模仿,但是我沒有找到。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中國城市中的消費革命》的幾篇文章可能是很好的范文。這里面有華裔美國學者和美國白人學者寫的文章,我覺得華裔學者寫得更好一點,其中關(guān)于保齡球的,關(guān)于上海舞場的文章,寫得都很不錯。這樣的敘事體是我們所能夠模仿的,不是高不可攀。說到根本,我們跟記者的差別究竟是什么呢?記者重視的是事件的脈絡,而社會學家在用敘事體表達一個經(jīng)驗研究的時候,除了把事情說出來,他還要解釋這些人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說,要解釋這事件中行為者自己心中的那個意義。也就是meaning,韋伯的理論。有同學們不是說,我們這個系非常重視韋伯的理論。重視韋伯的理論就是重視行為人、當事者的那個意義。我們做一項調(diào)查的時候,覺得找到這個東西了,在學術(shù)追求上就算是找到依托了,不然就會覺得不踏實。但記者找到事件的脈絡就可以了,就對得起讀者了。

        我希望通過我的這些說法,能夠增加同學們做經(jīng)驗研究的自信心,去完成敘事體的論文。我不是反對你利用一些理論來解釋你的調(diào)查,我是說絕對不可以做得太勉強、太生硬,那樣實在是糟蹋了你認真完成的那個調(diào)查。要有信心自己下手去分析那個調(diào)查對象。你可以分析得很不錯的,不用“傍大款”。要把你此前所學到的那些理論融化到你的腦子里,然后按照你自己的思路走出來。這是我針對目前同學們的論文中的主要毛病有的放矢的一些看法。

        六、小道理與雜學問

        再找一點根據(jù)——抬出齊美爾來增加同學們的信心。古典大師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齊美爾。馬克思是個例外,他是無與倫比的。馬克思除了學者以外,兼扮其他角色。熊彼特其實是非常欽佩馬克思的,他說,馬克思的思想穿透力是比不了的。在其他的西方社會學思想家里,我最佩服的是齊美爾。北京文化界有個名人叫王焱,他述而不作,但是肚子里的雜學非常淵博,現(xiàn)在是《社會學茶座》的執(zhí)行主編。我們有一次聊天,王焱說,也夫最喜歡也是中國學者里最像齊美爾的。我聽了以后非常受感動,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褒揚。我說你真是目光如炬,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齊美爾,但要說我像,實在是愧不敢當。齊美爾那是高山仰止的人物。但我真的從來沒有對人講過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齊美爾,卻被他一眼看中。齊美爾是不得了的一個人,韋伯不行,看看身后的影響就知道了。四大古典理論:結(jié)構(gòu)功能、沖突、交換、符號互動,后面三支的源頭都是齊美爾的思想。沖突理論的一個代表人物劉易斯·科塞的博士論文,開始就想做齊美爾的理論,他跟老師切磋,老師要求他還是找齊美爾的一個分支做,他做的就是齊美爾的沖突理論。論文完成了,他自己也成了沖突學派的代表人物。交換論、符號互動論中都可以看到齊美爾的影子。我搞信任理論,發(fā)現(xiàn)最先搞信任理論的社會學家還是齊美爾。但齊美爾不是光搞理論,他在理論上下的功夫比別人少多了。齊美爾一半以上的力量是做小問題,寫社會學雜文,他是小敘事的大師,在古典社會學家里,只此一位,沒有第二人?,F(xiàn)在后現(xiàn)代理論又出場了,后現(xiàn)代理論說要扭轉(zhuǎn)此前的理論偏向,他們要高揚敘事。高揚敘事,只能找到一個古典前輩,就是齊美爾。齊美爾是一個非常卓越的隨筆作家,這里隆重向大家推薦一篇論文,就是齊美爾的《論時尚》,寫得太精彩了。當然,齊美爾也有些東西是理論探討,有的是介于敘事與理論之間的,比如《論時尚》就不是一個經(jīng)驗研究。希望大家能學習齊美爾的路數(shù),在分析中提出小道理。

        我對大家還有一個告誡,就是要融會多家理論。我覺得好的社會學必須是跨學科的。這話說得比較極端,但我堅持這么認為。為什么?因為牽扯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么是社會學?恐怕你們想過,也聽別人說過,我們這個學科挺難界定的,有人說是大而無當。關(guān)于什么是社會學,有兩個解釋最流行。第一個解釋好像很俗,很貶低我們,說社會科學的分工越來越細,還沒被別人分走的,就是社會學。經(jīng)濟研究熱門,被別人分走了變成經(jīng)濟學;權(quán)力研究也是比較熱門的東西,被分走了變成政治學。熱門的一個一個分走了,剩下沒被別人分走的東西就叫社會學了。再一個說法,似乎很抬高我們。說社會學的理論是最基本的、最整體的。但是在社會科學里面,我們和別的學科的差別是什么?為什么諸學科都屬于社會科學,而我們把“科”字給去了,叫社會學?美其名曰,我們是研究更基本的、更整體的,他們的研究比較片斷,比較片面。因為經(jīng)濟行為、政治行為都是社會行為、人的行為,我們的研究將基本道理搞清了,自然間接地影響到人的經(jīng)濟行為,人的權(quán)力行為。他們是在我們之中的,屬于我們,而我們不屬于他們。我們是更整體、更基礎(chǔ)的。我覺得這兩個比較樸素的說法更容易讓我們捕捉到咱們跟別人的差別。在這兩點上,第一個俗了一點,第二個自吹了一點,但這兩個結(jié)合起來,倒可以幫我們理解自己的學科。二者一結(jié)合,你就會推論出:要做好社會學的研究就必須跨學科。因為在大塊領(lǐng)地讓人分走后,用剩下的這一塊完成別人所做不到的整體和基本,就必須眼睛看著別人的研究。要東張西望,如果經(jīng)濟學家沒有格外地關(guān)注社會學,而你格外地關(guān)注了經(jīng)濟學,那么你當然就比他更整體了。如果各自畫地為牢,你憑什么比他更高明呢?

        也許人家會說我們雞零狗碎,那我們接過這句話來說,你們更純粹,你們是社會主導的領(lǐng)地,而我們雞零狗碎,但在雞零狗碎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成為了一個雜家。成了雜家之后,我們還要擴大,你的領(lǐng)域我們也要看一看,我們就更雜了,更豐富了。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勝任這個更基礎(chǔ)、更整體的理論追求。我不信一個沒有跨學科追求的人能把社會學做好。直觀地看,他們的研究少味道,少美感。他們的文章大多給功利心重的專業(yè)人士看,行外人看不了,要給行外人看的話就必須吸收多方面的營養(yǎng)。你讀一讀熊彼特的《經(jīng)濟分析史》,就能明白什么是大師。熊彼特的學術(shù)營養(yǎng)是多方面的,經(jīng)濟學不用說了,他還是政治學家、心理學家,所以他當然也是一個社會學家。

        七、走自己的路

        希望我講的東西對大家是有意義的。到底能不能有意義呢?我自己也說不清。我所提倡的那種追求在當今社會學界肯定是少數(shù)派,是極少的少數(shù)派。我其實是對大家抱著很高的期許才提出和鼓吹這樣一種治學方式的。功利之徒不要遵循我說的這個路數(shù),當然人家也肯定不會。我真的以為要做一個大學者、一個大思想家必須這么走。

        關(guān)于敘事與理論,我給大家介紹三篇文章,有功夫可以讀一讀。一個是瑞澤爾寫的,謝立中老師翻譯的《后現(xiàn)代社會理論》的第一章。還有塞德曼寫的《有爭議的知識》這本書的緒言和結(jié)論。再有就是哲學家陳嘉映寫的《不可還原的象》里的一篇文章《何謂理論》。我前邊說“什么是理論”,不太好說清楚,其實我始終有一個學術(shù)上或者教學上的小抱負,就是以后開一門課,給大家講“什么是理論”,把它說清楚。說清楚什么是理論可以杜絕一些浮淺的壞毛病,比如“傍大款”、狐假虎威等等。我就告訴你,這樣做不叫理論,這跟理論南轅北轍。相反,如果你對自己的調(diào)查能作一點深入有見地的分析,那你挺有理論素養(yǎng)的。我只是從這樣的表層,痛感我應該給大家講講什么叫理論、什么不叫理論。完全不是掉書袋,引用別人的理論就說明你有理論水平了。我曾就這種感觸跟社會學界一些朋友討論,比如說我跟沈原先生經(jīng)常討論這個問題,他說這個問題太高深了,真的不好講,他也不認為現(xiàn)在國內(nèi)哪個社會學家能把這個問題講好。所以這只是我個人的一種抱負,不知什么時候能給大家講這個課。很多人學過哲學,但大哲學家在給哲學下定義的時候非常犯愁。羅素給哲學下定義說,在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叫做哲學。與其說他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哲學,不如說告訴了我們這定義真的不好下。

        我不知道你們聽我的課有沒有幾分認同。即使有了認同,還有難題。你這樣做了一個論文,沒有傍一個“大款”,我行我素,把自己此前學到的十八般武藝按自己的消化融合,對調(diào)查對象做出分析。如果人家上來就問你:理論在哪呢?我想說,開口問出這樣話的人就是沒理論。為什么上來就要給自己腦門兒上貼個東西?我指導的兩篇碩士論文,都是沒有“傍大款”的,有一篇收在《三校優(yōu)秀社會論文選編》文集當中,這個同學寫的是《管莊農(nóng)村的土地流轉(zhuǎn)》。他的才能中上,現(xiàn)在上香港讀書去了。另一個同學現(xiàn)在考到北大讀博士了,他的碩士論文寫的是他們村的小學教育。寫的時候,他問我兩三次,說這論文行嗎?里面沒有什么社會學理論啊,沒找到一個大師在后頭站著,行嗎?我說,找一個大的理論,前面寫一個花團錦簇、與研究對象勉強掛鉤的述評,這事容易。要你自己深入分析,這個難。就像《管莊的土地流轉(zhuǎn)》,人大的很多社會學教師真心地看不上這篇論文,但卻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邊燕杰教授高度評價,認為論文集里這篇論文最好。邊燕杰到北京后想見見這孩子。見了之后問他,愿不愿意到香港去念書。他托??嫉梅浅2?,五百多分,結(jié)果還是要他了,就靠這篇論文。大家可以看看這篇論文,沒有什么特別的光彩,寫得很實在,地道的敘事體,他下了很大功夫。我就是要推動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所要說的是,你這么干,別的老師能不能承認很難說。我這種展開你自己的分析,能借鑒大師的思想就借鑒,千萬別硬來的思想,肯定是不合潮流的,你們看對你們能有什么幫助,綜合地去考慮自己的行事方式、論文方式,別耽誤前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異類,就按自己的路數(shù)走;如果想更實惠一點,更穩(wěn)健一些,我的話能給你點營養(yǎng)就可以,你自己去想你的路數(shù);但在此一階段,我的觀點是鮮明的,大家寫敘事體,練出好文筆,在敘事里面融會進你的理論涵養(yǎng)。

        (本文取自作者書稿《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該書將于明年初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男女主共患难日久生情的古言| 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亚洲а∨| 少妇高潮无码自拍|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在线免费欧美| 亚洲五码av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8| 在线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摸日日摸狠狠添|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免费av|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免费av在线国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盗摄|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观看| 大尺度极品粉嫩嫩模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本道无码一区二区久久激情| 青青草视频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福利视频黄| 男女搞黄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丰满少妇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