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自身教學觀念、行為與思維方式的再認知、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反思,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
關鍵詞:教學反思;教師成長;教師品質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10-0025-02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边@話說得非常實在,其用意是鼓勵教師們珍惜反思,重視反思。然而,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教學反思只是淺嘗輒止,更有甚者只是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敷衍了事。這非常不利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真正的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自身教學觀念、行為與思維方式的再認知、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我認為它更多的是一種品質。這種品質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苯處煼此际且环N態(tài)度,你能否反思,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其實,反思不僅僅要下決心,更重要的是把反思培養(yǎng)成一種興趣、一種習慣。特級教師支玉恒年近四十,才開始教語文,正式上課僅有七年的時間,但是,凡是聽過他上課的老師,都眾口一詞,說他的課上得好。殊不知為了上好課,他每節(jié)課講完之后都要做課后筆記,寫下心得或教訓。十年來他已經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教學反思,正如他所講:“寫教學反思已經成為我每天必備的功課。”支老師對反思如此癡迷,縱使你不讓反思都不行了,反思已成為他教學的習慣。
反思已不斷被證明是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徑。它被解釋為優(yōu)秀教師成長的一個具體特征。那就讓我們在教學中邀反思同行,時時省、課課思,你的反思習慣一定會養(yǎng)成的。
二、明確反思的目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弊鋈魏问虑槎加幸粋€目的問題,反思也不例外。眾多研究表明,反思對于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潑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由此可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反思,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自覺性的教學反思行為是教師應該具備和堅持的,教師越善于反思,在某種意義來說他的能力和水平越能得到快速提高,這么講是因為教師教學反思過程是二度教學研究的過程,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樂趣、發(fā)展新知和技能、以及教學相長的益處。教學反思不僅包括課后思,也包括課前思(一般情況下大多數(shù)教師都寫課后思)。其實,課前思同樣很重要,它對將要進行的教學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去年我教學《荔枝》這課時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續(xù)寫“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由于課上孩子們感悟深刻,所以續(xù)寫精彩極了,讀著他們的續(xù)寫,我潸然淚下。因為他們不僅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也體味到了母親的艱辛,更懂得了感恩。激動之余,我寫下了《感受生命的涌動——荔枝教學隨筆》。今年當我重新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校貫徹“輕負擔、高質量”的理念,我在以往施教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教學方案。我覺得原來把“續(xù)寫”環(huán)節(jié)放到課下不太恰當,應將這個環(huán)節(jié)納入課堂,加大課堂容量。于是在學生經歷了初讀、再讀、精讀,充分感受到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濃濃愛意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結尾句:“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學生邊讀邊悟、邊悟邊讀,他們領悟到了作者自責、遺憾、痛苦、惋惜的情感。我感到了他們已經走進了作者的心中,于是我趁熱打鐵,及時啟發(fā):“‘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這句簡短的話語中包含了作者多少情感啊!你能根據(jù)自己感受到的情感,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內容,寫幾句作者沒有說出的話嗎?”學生激情涌動,意趣盎然,不一會兒他們真摯的表白就躍然于紙上。你瞧,寫得多好:“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母親啊,現(xiàn)在只要見到荔枝,您的音容笑貌就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您親切的話語和笑聲仿佛又響在我的耳旁,你對兒孫們的一片深情,令我終身難忘……”
聽著他們激情的傾訴,再看著已淚眼朦朧的孩子們,我心澎湃。這一教學設計不僅升華了課文情感,提高了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也為語文課堂營造出一個濃濃的實踐活動課堂情景。而這一切的得來都緣于我課前對前一年的教學反思進行了吸納與批判。
三、掌握反思的技巧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闭嬲饬x上的教學反思是講究技巧的,它并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教育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fā)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教學活動。可見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思維、教學方法,都應納入反思的范疇。閑暇之余,翻開雜志偶爾看到一個精彩的案例,引起你的共鳴,你從中捕捉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這是教學反思;繁忙之際,匆匆?guī)坠P寫下你的感悟和所得,這也是教學反思。那么,當教學過程達到預先的設計目標,請你記下你的“成功之舉”;當課堂教學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情感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請記錄你的“教學機智”;當你被學生的課上那獨特的感悟所感動時,請你記下“學生見解”;當沉悶的課堂氛圍令你壓抑時,請記下你的“敗筆之處”;當面對“敗筆之處”的研究又有嶄新的創(chuàng)舉之時,請記下你的“再教設計”。教師產生“反思”的沖動往往是在此之前改革了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教學活動,課堂上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偶發(fā)的事件,頓生的靈感,知識的缺漏,思維的障礙,教學的困惑等無不強烈地刺激著教師那敏感的神經。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如果不及時地把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記錄下來,那么也只能是“過眼云煙了”。開始,我們不妨用“鋼筆錄像”,把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變成文字式的“課堂教學實錄”,然后,將自己對教學的理解以及這節(jié)課某個教學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變成了一種“夾敘夾議”,從而表達自己對“教學改進”、“教學重建”的思考。這樣,一篇有價值的教學案例便誕生了,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當看到我的第一篇教學案例《掌聲響起來》發(fā)表在雜志上時,心底便涌起一種成功感。
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讓我們都來做反思型的教師吧,只有反思,才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只有反思,才能擁有新的方法;只有反思,才能開創(chuàng)新的天地。
【責任編輯:韓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