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寧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常識、養(yǎng)成一定閱讀與寫作習慣、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基礎上的再教育,所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以形成較為全面的文學素養(yǎng),從而使之向著人之為人的方向全面發(fā)展,應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文學教育無疑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根本途徑。這就奠定了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文學作品,無論是詩歌、小說、散文還是戲劇,都是人對自身生命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好關照與肯定,也是人生最本質的需要。文學教育的作用是使人認識到自身生存的困境,從而尋求一種詩意的棲居方式;文學教育的意義就在于闡釋這種詩意——即生命的本真、生存的光華,從而“達到心靈的冥合,獲得精神的真正自由”(錢理群語)。所以我們必須把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作為文學教育的方向,把對人類的關愛作為人格培養(yǎng)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喚醒人的自覺。文學教育的堅持,就是人的自覺堅持。
事實上,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偏重于單純知識的傳授,輕視文學審美的培養(yǎng)。這種輕視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情感教育方式的看法,與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理念與世俗觀念不無關系,特別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給人類的自然性生存與社會性生存帶來許多無法回避、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心靈的“超載”使人難以輕松超脫地“笑傲人生”。人們身心疲憊的感覺來得過早,不必說懵然無知的孩童時期,也不必說義務教育的“減負”時期,單是高中階段來自于高考競爭的眠三更、起五更的“操練”,以及其后來自于社會各方面競爭的“繼續(xù)操練”,也足以使一個堅強的生命處于疲于應付的生存狀態(tài)。那么,靠什么來慰藉我們疲憊的靈魂?惟有藝術,而藝術中最能使心靈純美、靈魂高貴的當然要首推文學。
文學實際上是從個人傾訴的深淵里游上來的魚,一旦離開世俗的水面就會變成靈魂高蹈的高貴之鳥。鳥之大必須靠氣之厚來成全。善養(yǎng)浩然正氣的作家,以個人的聲音贏得思想的自由。自言自語是文學的原點,人把感受與思考注入語言,遂成為文學。文學就其根本而言乃是人對自身靈魂的一次內窺,觀審其時、忖度其勢,多少萌發(fā)出一縷照亮黑暗意識層次的光芒。
與人類文明同時誕生的語言乃是人類最上乘的結晶,猶如生命,奇妙而富于表現力。它精微、無孔不入,可以穿透個人的感知,把感知的主體與對立的世界關聯起來,成為喚起他人痛苦、厭惡或是悲憫、眷顧的介質。作家的任務就在于發(fā)現并挖掘語言的蘊藏的潛能。如同詛咒與祝福,語言擁有令人身心震蕩的潛在力量,語言的藝術便在于陳述者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他人,而不僅僅是制造一個毫無意義的符號系統(tǒng)。如果忘了語言背后那個說話的人,那么對語義的演繹就很容易演變?yōu)橹橇τ螒?。語言不只是概念與觀念的載體,同時還觸動感覺與直覺,這也是其它符號與信息無法取代活人言語的根本緣故。
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即人的語言活動就是人的思想活動。利奧塔說:“語言不是一個‘交流的工具,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由用語的領域形成的群島?!蹦敲?,作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文學教育只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工具進行交際的能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強化他們“不斷使自己陷入重圍的歷險者”的身份,不囿于“作為成果的某種思想”的囹圄,使他們成為“使思想進行著”的具有“生存道德”的越獄者,抑或強渡者。這里并非有意強化文學語言所承擔的祖?zhèn)髀氊煟挫`魂拯救的彼岸使命,而只是一句非常善意的提醒:物欲橫流中,身心疲憊的人啊,你憑什么泅渡上岸?
文學教育必須處在高中語文教育的核心地位,因為這關系到一個將要把自己呈現于世界之初的人的心靈空間的拓展,關系到人生境界的高下。一個人所擁有的人生世界的寬窄高低的空間即心靈空間,它的橫軸指向于生存處境的日常感受和當代思潮的廣泛接納,縱軸指向于歷史文化的認同與歸屬。一個人心靈空間的存儲,即一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它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質量。
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從“小孩”過渡到“大人”的關鍵時期,承上啟下的角色使他們匆忙得很少有時間一瞥路邊的美麗風景,也很少有時間訪問自己的心靈網頁,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慰藉與關懷。特別是“在時尚化、功利化、商業(yè)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的今天,在科學成為新的意義上的宗教的今天,在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定制生產‘大人的程序的今天”(程惠珊譯《小王子》導讀),負責任的語文教師,應該把“文學”的一花一草種植在他們的心田。“教育”也許能培養(yǎng)他們一點文學趣味,但永遠培養(yǎng)不出一位杰出的文學家(須知,真正的文學家不是硬性培養(yǎng)出來的)。真正的文學會告訴“我們如何用一種更純凈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個凡塵的世界……如何保持我們的心靈永遠年輕”。
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特殊作用,奠定了其不可動搖的核心地位。文學教育的持續(xù)可以使人永遠保持高度的自潔而不沉淪,也可以使沉淪之人“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司馬遷語)。文學教育的意義關系到一個人對自身生命意義的認識程度、自覺程度,該程度的高下決定人生境界的高下,這實在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