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喬里·哈姆林 王 豪
我是一名旅行愛好者,生平足跡遍布許多國家。不過,慚愧得很,我從來就沒真正學會一門外語。旅行時,我喜歡簡單學,幾句當?shù)厝说膯柡蛘Z。那些不熟悉的音節(jié)從嘴里發(fā)出來,自己聽著覺得很有趣,而且有些問候語的意思也讓人回味。
出游到印度,有人告訴我,印度人問候時通常說“Namaste”,意思是“我心中的神問候你心中的神”:在兩非的多哥,聽起來像“A-Dalmani”的聲音其實是在說:“今天,你心中有快樂嗎?”對這句問候語的回答可以是“cietandwa”,意思是說:“我的心涂滿了蜂蜜?!?/p>
有一回,我隨團到土耳其旅行。下車之前。一位有經驗的游客提醒大家:“下車就走,別看那些小商販的眼睛,不然,他們會拉住你要你買東西。”
這我是做不到的,因為我固執(zhí)地認為,用眼睛注視對方,是一種最起碼的尊重。我剛跨下車門,只見一個當?shù)厝艘皇帜弥化B圖片,另一只手揮舞著,不停地吆喝:“只賣一美元,一美元,漂亮的明信片!”我沖他笑了笑,說道:“Marhaba(你好)?!边@名小販揮舞的手突然停了下來,他驚訝地看著我,然后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微笑,把幾張明信片塞到我手里?!芭叮艺煞蚺牧撕枚嗾掌?,我不需要這個?!蔽艺f著把明信片交還給他。但他使勁揮手,用生澀的英語一個勁兒地說:“送你的,送你的,不收錢。”他的笑容像陽光一樣燦爛。那天離開的時候,我手里拿著他贈送的明信片向他揮手告別,他則笑著注視著旅行車駛離——這一切都緣于我的微微一笑和那句“Marhaba”。
那趟土耳其之行,“Marhaba”從我嘴里一遍又一遍地說出,一次又一次地印證了那句古老的諺語——“陌生人只是我們尚未相遇的朋友”。
我曾在肯尼亞待過一段時間。有一回,我在一個偏遠的加油站加油,一名馬薩伊婦女走近我,向我乞討:“錢!錢!”我回答說:“Sinashillingi(我沒錢給你)”,“l(fā)akinininatakakuwarafikiyako(但我想跟你做個朋友)”。說著我向她伸出了手。在聽到我后一句話以后,她的神情立刻從失望轉變?yōu)橄矏?,她熱情地抓住我的手,把我領到路邊的一個小貨攤。她讓我坐在一條小凳上,給我戴上了各式各樣的項鏈和手鐲。我笑著贊嘆:“Mzurisana!(太漂亮了)”那天,我丈夫為我倆拍了一張合影。
一年后,我女兒要去肯尼亞旅行,我托她順便把照片帶給那個婦女。我女兒找到了原先那個加油站和那個貨攤,把照片當面交給那個馬薩伊婦女。她看到照片后,淚流滿面地抱住我的女兒,口里不停地說著:“rafiki!(朋友)”我還從女兒口中得知,我和她的合影,是這個女人有生以來惟一一張照片。她囑咐我女兒轉告我——一定要再回去看她……
盡管我只學到不多的幾句外語,盡管我的發(fā)音、拼寫和語法都蹩腳得很,但是,一顆真誠待人的心,是可以逾越一切語言障礙的。行走世界時,我只講兩種語言:英語和友誼。
(張秀文摘自《世界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