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批閱學生的作文,不應只看學生的文筆如何,還應看學生平時的勤奮程度。樹不澆不活,題不點不破,教師指導學生作文,就應是點石成金。
【關鍵詞】作文教學;師生對話;開放;引導
要做到和學生平等地閱讀和欣賞學生作文,教師必須首先做到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寫作是一項艱苦而愉悅的活動,也是學生能力的綜合運用與自評。
我們平時所接觸的信息都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是相對獨立的,要使這些信息準確完整的把我們的思想表達出來,就需要依據邏輯思維的連貫性,把不同的信息結合到一起,也即寫作,但這還不能算一篇好的作文,教師要適當的引導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不能讓學生囿于一個小天地,一葉障目。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想象的翅膀飛出窗戶去采擷大自然的光環(huán),來裝飾自己的簡陋的小屋。
學生思維的開放性,也即創(chuàng)造想象?,F代教育理論要求學生不但要牢固掌握知識,還要注意培養(yǎng)能力,其中,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重要部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相互啟發(fā),自由遐想。
作文課不一定非寫作文不可,教師可先設計某一個有意義的題目讓學生分組任意、自由的思考,自由奔放的想象,想法越新奇越好。
教師對學生的自由想象不能聽之任之,順其自然。應和學生站在同一角度,隨時對學生中斷的思維加以點撥,激發(fā)想象的氣氛,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并隨時搜集學生提供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評析,然后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謀篇。實踐證明,只有切實引導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長足的進步。
二、注意批注的客觀性
教師在給學生下批語時切忌一棍子打死,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站在學生的水平,針對每個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平時的表現,把握批語對學生心理產生的效應,讓學生樂于接受并得到啟發(fā),從而讓學生科學地參與作文活動,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良好效果。
注重客觀性,就要把握“均衡度”。優(yōu)秀作文固然受青睞,給以表揚,偏差作文也不能淡漠置之,老師應把這顆喜悅之心平均分給每個學生的作文,讓學生從批語中時刻都會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以及潛移默化的關心和鼓勵,感受到自己在老師的點撥下的不斷的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的作文在老師心目中占有一個位置,從而使他們走出困惑,在充滿競爭的環(huán)境中樹立自信,發(fā)奮努力。
三、理順師生關系的雙重性
學生作為寫作的主體,也就決定了其在作文中傾注一定的思想和情感。他們的每篇文章都有其基調,教師批閱作文,其實也就是和學生在交流。如果以教師的身份,恐難以猜測學生的心理,教師不妨做回學生,以學生身份定學生作文的基調,理清學生的寫作思路并沿著學生的構思過程逐一批注,包括字詞的推敲,句子的表情達意,修辭運用的恰當程度,表達方式的調配等。教師在批注時要能發(fā)現并圈劃出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以此作基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
教師批注作文,其實是對學生在某一階段的思想行為等的總結,因而要飽含熱情,耐心、周到、細致的給以一個公正的評價,如果老師敷衍了事,不切實際,不尊重學生的作文,勢必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造成學生對寫作的厭煩情緒。
四、認識學生的可塑性
中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不僅充滿青春活力,而且思維敏捷,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為教師應把握學生這一特點,不失時機的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千方百計的結合作文批閱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執(zhí)著性、鮮明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和思維的求異性。因此,教師要結合作文的批注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豐富學生的思維源泉,教會學生怎樣思維,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維習慣。
由此看來,和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評析學生的作文,就能夠達到指導作文和冶情育人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對寫作有個全面、整體、辯證的認識,起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