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詩歌意象的積累理解這樣一個綜合性學習專題的探究,讓學生充分體會意象的內(nèi)在魅力,并在詩歌鑒賞中加以運用。
【關鍵詞】意象;積累;魅力;鑒賞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能讀懂和喜愛古詩,就是因為我們有破解其中的密碼,這就是具有傳承性的意象。為了寫好詩,古人非常重視詩歌意象的營構。司空圖說:“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胡應麟也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笨梢娨庀笫侵袊姼璧膫鹘y(tǒng)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種自覺的審美追求和藝術傾向。因此在學習中積累意象對于解讀詩歌有重要意義。
何為意象?首先,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是在意象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以及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那些客觀事物烙上了人感情印記。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的。在文學作品中,“意境”不能赤裸裸地說出,需由“意象”來觸發(fā),也只有通過想象才可深切地加以體會。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盤點一下詩詞中的意象,并養(yǎng)成積累意象的習慣和方法并以此作為打開鑒賞之門的鑰匙。這個單元中有很多意象,如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但在這個單元中出現(xiàn)不同的月亮就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一是情景交融。好的詩歌都巧妙地處理情與景、意與象的關系,盡量避免有意無象、有情無景,也盡量避免有象無意、有景無情,只有情景交融的詩歌才能充滿藝術魅力。表面的形式則是對月亮的描述,而“楊柳岸曉風殘月”、“別時茫茫江浸月”都自然地經(jīng)由月亮形成“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二是意趣獨具。一首好詩格調(diào)清新高雅,其中主要來自匠心獨運的意象和意境,表現(xiàn)的雖是同一形象,但可以構建不同的主旨:“明月松間照”的空靈剔透,“一樽還酹江月”、渺茫無奈,“淮水東邊舊時月”的物是今非,“一夜飛度鏡湖月”的明朗歡快等,相同的月亮,卻有不同的表述內(nèi)容。意象選擇和組合的無限豐富性,使詩歌避免了彼此雷同;也正因為意象選擇與組合的無限豐富性,情趣意味別有洞天。三是言外之意。中國古代詩論素有“詩貴含蓄”之說,通過意象所造成的詩歌含蓄性和模糊性來表現(xiàn)極豐富的思想情感,以瞬間表現(xiàn)永恒,以有限傳達無限?!拔ㄒ娊那镌掳住?、“滄海月明珠有淚”、“春花秋月何時了”、“波心蕩、冷月無聲”,這正是“月”的意象具體和抽象的統(tǒng)一、虛和實的統(tǒng)一、有限和無限的統(tǒng)一,使人回味無窮。論詩如論禪,禪道唯在妙悟。由于不同欣賞者之間主觀境界的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首詩的理解、體驗就有不同。
圍繞意象,詩歌在多元的解讀中光芒四射,耐人尋味。詩中的意象往往以自然意象為主,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樹木、鳥獸魚蟲、風雨陰晴等等。但也有社會意象,包括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人物和人類生活景象,以及作為人類社會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所以要注意這兩方面的積累,便于更好地解讀豐富的詩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