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歸園田居》里的陶淵明是在自然中安慰自己受傷的靈魂,有著一顆恬淡的心懷,在自然中徜徉,感受普通人的生活。
【關鍵詞】陶淵明;享受自然;回歸家園
陶淵明是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的詩人。他的田園詩創(chuàng)立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被歷代評價推崇備至。在歷代詩人的潛意識里,酒與詩是排遣煩悶的好東西。自從陶淵明歸隱之后,自然中的田園便成了詩人們極好的精神家園。從此,靈魂不再孤獨,心靈不再寂寞。
田園中沒有暴力,虛假,且聽蟲鳴聲,且留下淳樸天真、和諧自然。陶淵明反復歌詠著田園風光的純潔和田園生活的淳樸:“山漳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歸園田居》第五),“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移居》第二)。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種和平、寧靜的氣氛。
但田園的日子并不平靜,顛簸的生活和連年的戰(zhàn)火并不影響陶氏的情操,他的田園情懷是寧靜而祥和的。在連年戰(zhàn)火不斷洗劫潯陽農村時,陶淵明的心靈卻滌蕩得越來越清澈。沒有喧囂和侵擾,精神生活愈加自然,人生體會也更加豐富。
社會現實帶來切膚之痛,清貧寂寞的生活更加深了陶淵明對老莊崇尚自然的思想的理解,不用再忍受精神上的壓抑和束縛,所有的追求只是人與人之間簡單相處,儉樸而充實地生活?!熬迷诜\里,復得返自然”的歡樂,“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暢快、平靜。在靜美的自然界里,陶淵明無畏而勇敢地覺悟了,在清雅的田園里以飄逸的姿態(tài)對黑暗的現實做出最徹底,最有力的抗爭。
林語堂先生在《品味人生》里說:“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yǎng)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別的病患,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癥。人類應當被安置在‘適當的尺寸’中,并須永遠被安置在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畫家在所畫的山水中總將人物畫得極渺小的理由。”詩人也好,凡人也罷,都極容易忘卻自己的本身,極容易自負。于是,在宏大的自然面前,才會逐漸清醒,意識自己的渺小,便清心凈慮,掃除不少的妄想?!霸诹硪环矫妫:痛笞匀坏膫ゴ鬄槲?,當真可以使人的心境漸漸也成為偉大。”
在《歸園田居》里穿行,那么恬美、寧靜:桃李榆柳的環(huán)繞中幾間茅舍,遠村依稀可見;輕煙裊裊,從幽深的小巷中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狗吠……相比較喧囂終日、兇險四伏的官場是多么不同。就像鳥兒在盛夏的濃蔭中找到了依托,詩人也從耕讀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歸宿。
享受自然的靈魂是輕松的,是寬闊的。在活淡的田園生活里,人的欲望被逐漸歷練得風平浪靜。雖然也播種,可是收獲已經不重要,且聽郊外的啾啾蟲鳴聲。也許歸園田居已經不在乎收獲,生活中重重疊疊的是無奈。欲望既已失卻,人生當然有不同的感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是淡泊,也是享受,一個寵辱不驚,水波不興的崇高境地。
享受自然的陶淵明,靈魂在田園中平靜地飛舞?!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淡宕、沖逸,“白是掩荊扉,虛室絕塵想”的簡單淳樸,有遠離現實的意味。但看盡陶淵明的一生,也沒有避世,更沒有清高自處的傾向。是宏大的自然撫慰了他受傷的靈魂,給了他寬廣、寧靜和不屈的胸懷。
詩人們都說:“我們需要一個心靈的家園?!敝挥刑耢o的田園,只有宏大的自然,才可以毫無保留地敞開胸懷,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