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人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識、品質、意志、情感去與他人進行交流,做人的好壞直接影響自己的生存質量。作文是將自己的品質、情感、態(tài)度用語言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的一種語言活動,兩者之間密切聯系、高度統一,要想寫出聲情并茂的好文章,首先要學會做人。
【關鍵詞】做人;作文;素質教育;熱愛生活
作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應著力在提高語言能力和教會學生做人這兩個方面的統一上,作文教學必須將“做人”與“作文”有機地統一起來,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使作文教學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要把作文教學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
一般說來,素質教育是圍繞引導學生學會做人而展開的活動過程,做人的基本內容就是人的生存質量,人的生存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知識、情感、意志、品行的水平,取決于語言經驗和語言背景經驗的水平,而人的生存質量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作文的質量,因為無論從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還是從哲學的意義上看,作文與做人都有著高度的一致。
首先,做人與作文在生命本體上是統一的。人作為高級動物,其許多特點與作文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它有獨特獲取知識的能力,并形成一系列的思想、觀念、審美能力,做人就要做有知識有修養(yǎng)有品味的人,而作文除了表現人的知識,還提煉和增進著人的知識,作文水平往往隨著做人的進程而不斷提高。再比如人另一重要的特征莫過于有情感,而作文更是與情感密不可分。好的作文往往是“情動于衷而形于言”。還有,人的道德品質決定著人的行為,同時,也決定著作文的文品。
其次,做人與作文在生存需求上也是一致的。人要更好地生存,就必須注重思想感情的交流、情緒的宣泄,這樣才能保證生理、心理的健康,作文便是應此而生的。而作文本身又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可以激發(fā)出習作者的想象力,訓練習作者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促進人的發(fā)展。
再其次,做人往往通過語言同周圍各界建立全面的聯系(不管是認識上的還是審美上的),并提高實踐的效率,而作文正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提高,正是從語言的角度塑造人。一個人的語言越豐富。其作文的境界和具體表述就會更有文化內涵。就能更形象、生動,血肉豐滿。因此,語言背景經驗使“作文”與“做人”密不可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文”就是“做人”。
既然做人與作文有如此高度的一致。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投入生活,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和校外活動,刺激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讓他們充分表現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情感真誠地傾訴出來就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首要目標。唯有如此,才能把作文教學過程真正變?yōu)楹B(yǎng)德性、人格,提高文化品味的過程。要做到這一點,首要問題便是要求學生先學會做人。當然,要學會做人,就須著眼于德智能體全面發(fā)展,著眼于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學生絕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考試題”。大家知道,由于升學的影響,一些學生的頭腦里幾乎一片空白。說到寫文章,我們常言“功夫在詩外”這句名言。遺憾的是,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忽視課外的功夫,不少學生,一寫作文,便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或到處找文章“參考消息”,甚或胡編亂造,致使中考、高考的許多作文成了謊言的傳載了。改變這種局面的唯一辦法便是讓學生積極地投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說,不但要他們熟悉生活,理解生活,還要熱愛生活。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可能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并積極地思考,在生活中接受熏陶、磨練和教育,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喚起在作文教學中主體意識的覺醒,真正寫出聲情并茂的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