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師的魅力在于具備強烈的親和力,豐富的學識,獨特的創(chuàng)新力,用自己的浪漫情懷、哲人頭腦去感染和啟迪學生,教出自己的風格,使學生把語文學習變成一種向往。
【關鍵詞】親和力;學識;創(chuàng)新力
強烈的親和力所謂“親其師,才會信其道”,一個陽光燦爛的笑臉,一聲春風般和煦的問候,一杯散發(fā)清香的熱茶,時時處處都會使學生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老師把學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感到你可親可敬,才會走近你,信賴你,才會愛屋及烏。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fā)并且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的任務?!比绻粋€教師能把學生作為朋友,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適時地肯定和鼓勵學生,那么他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記得在教學八年級時,我曾讓學生做過一篇反映父愛或母愛的作文,我們班一個平時不善表達的同學寫了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件極普通的小事:媽媽為他做早飯,他發(fā)現(xiàn)他的碗里比父母的碗里多了兩個雞蛋。盡管文章寫的不長,深度也不夠,但我還是在講評課上表揚他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能以我手寫我心,這時我發(fā)現(xiàn)他竟流淚了。從此他熱愛語文,尤其熱愛作文。在我的鼓勵下,他的日記寫成了小說連載,還大膽地向報社投稿,成為班里有名的小作家。是啊,榮譽是鼓舞,鼓舞變成了一種自覺的刻苦,刻苦是自覺的,是發(fā)自內心的,而這巨大的內驅力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賞識,來源于教師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引發(fā)了他們主動探求的樂趣。教師不再居高臨下,高高在上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善于動腦筋,對問題有了自己獨特的思考,能自圓其說,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學生才會把語文學習作為一種向往。
豐富的學識我信奉英國課程理論家斯騰浩斯提出的“教師即研究者”的思想,語文教學應“思先于行,而后以行促思”,讀書多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才情橫溢任揮灑”,一位語文教師僅有一桶水在這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使自己在課堂中游刃有余地飛揚個性,必須要不斷地“充電”。為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是忙碌的,忙著進修大專、本科、研究生,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忙著承擔實驗課題,積極大膽地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研究,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忙著進行洗腦式的前沿理論學習,彌補教學上的不足;忙著……試想,如果一個語文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藝術,使學生對語文教材中那些傳誦千古的詩詞曲賦產(chǎn)生興趣,對古今中外的詩人作家充滿敬意,對漸入佳境的閱讀、寫作深感愉悅,那么學生怎么會不對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一往情深呢?
獨特的創(chuàng)新力語文教學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不是容器,他們身上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學生只有樂于學習,才能勤于思考,才可能有所創(chuàng)新。因而語文教師必需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契機,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被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為此,我認為語文教師必須做出努力:(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在一旁觀察學生的活動,做學生活動的助手,語文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口才……讓每位學生都得到了當眾講話的鍛煉機會,滿足了他們的好勝心和表現(xiàn)欲,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二)還給學生學習的權利。①教會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批改作業(yè)、小考試卷、作文等,老師沒有必要都全批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