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D是“小同”而不是“小董”;阿Q是有辮子的中國人,小D是剪了辮子的中國人;小D長(zhǎng)大以后就是另一個(gè)阿Q,阿Q 在中國是不會(huì)死的。這樣的命名,不僅顯示了作者的匠心獨(dú)運(yùn),而且加深了作品的悲劇意義。
【關(guān)鍵詞】小D;取名藝術(shù);悲劇意義
一部《阿Q正傳》,愈鉆愈深,享譽(yù)世界。小說所刻畫的阿Q這一特殊人物形象,以其怪誕而深邃的恒久魅力,引人注目,發(fā)人深省,具有永遠(yuǎn)說不盡的無窮意蘊(yùn)。
阿Q的名字確乎是大有用意的,正如魯迅在《藥》里偏偏選擇了“華老栓”“夏瑜”來指代“華夏”民族一樣,這一點(diǎn)也有多種多樣的探究。我在此想要討論的,是《阿Q正傳》中另外一個(gè)重要的“小人物”——小D。
小D,本名是叫做?。模铮?。在第五章“生計(jì)問題”中,阿Q因找不到事情做,覺得古怪。于是四處打聽?!八粜拇蚵牐胖浪麄冇惺露既ソ行。模铮?。這?。模且粋€(gè)窮小子,又瘦又乏,在阿Q的眼睛里,位置是在王胡之下的,誰料這小子竟謀了他的飯碗去。”這?。模铮畹淖g音,按理該讀作“小董”或是“小冬”,但魯迅先生在《寄〈戲〉周刊編者信》中卻說:“他叫小同,大起來,和阿Q一樣。”中學(xué)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五冊(cè))中也有同樣的注釋。那么,魯迅先生把小D喚做“小同”,他的命名又有什么深意在其間呢?讓我們來看《阿Q正傳》原文中這樣幾段文字:
1.幾天之后,他竟在錢府的照壁前遇見了?。摹!俺鹑讼嘁姺滞庋勖鳌?,阿Q便迎上去,?。囊舱咀×?。
“畜生!”阿Q怒目而視的說,嘴角上飛出唾沫來。
“我是蟲豸,好么?……”?。恼f。
然而他們都不聽。阿Q進(jìn)三步,?。谋阃巳剑颊局?;小D進(jìn)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著。
2.阿Q聽到了很羨慕。他雖然早知道秀才盤辮的大新聞,但總沒有想到自己可以照樣做,現(xiàn)在看見趙司晨也如此,才有了學(xué)樣的意思,定下實(shí)行的決心。他用一支竹筷將辮子盤在頭頂上,遲疑多時(shí),這才放膽的走去。
他在街上走,人也看他,然而不說什么話,阿Q當(dāng)初很不快,后來便很不平。他近來很容易鬧脾氣了;其實(shí)他的生活,倒也并不比造反之前反艱難,人見他也客氣,店鋪也不說要現(xiàn)錢。而阿Q總覺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應(yīng)該只是這樣的。況且有一回看見?。模顾麣馄贫瞧ち?。
?。囊矊⑥p子盤在頭頂上了,而且也居然用一支竹筷。阿Q萬料不到他也敢這樣做,自己也決不準(zhǔn)他這樣做!小D是什么東西呢?他很想即刻揪住他,拗?jǐn)嗨闹窨?,放下他的辮子,并且批他幾個(gè)嘴巴,聊且懲罰他忘了生辰八字,也敢來做革命黨的罪。但他終于饒放了,單是怒目而視的吐一口唾沫道“呸!”
3.他忽而聽得一種異樣的聲音,又不是爆竹。阿Q本來是愛看熱鬧,愛管閑事的,便在暗中直尋過去。似乎前面有些腳步聲;他正聽,猛然間一個(gè)人從對(duì)面逃來了。阿Q一看見,便趕緊翻身跟著逃。那人轉(zhuǎn)彎,阿Q也轉(zhuǎn)彎,那人站住了,阿Q也站住。他看后面并無什么,看那人便是小D。
在以上三段文本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D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三次都是與阿Q在一起,而他所有的行為方式都與阿Q相同:
1.“龍虎斗”一節(jié),阿Q的活被小D 搶了,找小D打架,小D所說的話,所做的動(dòng)作都與阿Q如出一轍。包括 “我是蟲豸,好么?……”也是阿Q在前面被閑人打了之后所說過的話。
2.“盤辮”一節(jié),小D居然也盤辮,居然也用竹筷子。惹的阿Q很不高興。
3.“趙家遭搶”一節(jié),阿Q和小D都看見了,但是誰也沒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