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試作文的框架結構,跟平時寫的諸如隨筆、散文不相同,絕對不能松散,不能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而應預先想好各個段落所要寫的東西。各個層次要清晰,而且要保持文章的前后一貫。
【關鍵詞】高考作文;框架;初探
框架訓練包括標題、層次、開頭和結尾。這幾個點是閱卷老師所矚目的,語文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訓練中指導督促到位,在考前復習中作文框架的定格訓練,比成篇的文章訓練顯得更為必要。請看下面的一則材料——
一家報紙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一則圖片新聞,圖中一位小女孩正在書店中簽名售書,書名冠以“著名小孩”,是講述父母如何把她培養(yǎng)成“著名小孩”的。圖下的文字說:“該書主人公×××一邊給購書的讀者簽名,一邊不停地推銷自己:我是著名小孩×××,今年5歲,請多關照?!?/p>
面對這則圖片新聞,你會有什么想法呢?你有過類似的見聞和經歷嗎?請以這則圖片新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筆者在指導學生擬題訓練中,特別肯定了《作別天才哀歌》《成名反被成名誤》《神童:受之天?受之人?》等幾個標題。巧用修辭擬題,在高考作文中是一大亮點,前兩個標題分別仿擬“作別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詩),“聰明反被聰明誤”(熟語),鮮活生動,點明主題。標點符號屬無聲的語言,用之擬寫文題,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往往給人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第三個標題巧借“?”的力量,鮮明地表達了“神童受之于人”的觀點。
展開層次訓練,必須使學生明白:一定要切開幾個有關聯(lián)而又相對獨立的面來,每一個面要能寫出300字左右的內容。請看《作別天才哀歌》的層次——
棒殺:政治傾軋、黨同伐異;捧殺:炒作放縱、誤人子弟;出路:還其沃土、淡泊寧靜
這三個層面的展開,受了兩個信息的啟發(fā)。一是魯迅先生的話:國人對天才有兩種殺害方式:“棒殺”和“捧殺”;二是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棒殺”、“捧殺”、“出路”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僅僅是形式的展開。用什么材料,怎樣縫合材料呢?請看——
棒殺:政治傾軋、黨同伐異(①三國時代的曹植,……②初唐時的王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③當我們打開中國歷史卷帙的時候,類似的天才哀歌何止千萬首?讀著那些令人撕肝裂肺的文字,仿佛聽到無數(shù)個冤魂在呻吟……萬物之靈長,卻耍起了扼殺同類的“致命棒”。悲?。?/p>
捧殺:炒作放縱、誤人子弟(①古代的方仲永,……②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使臣甘羅,……③天才,受之于天。其天賦,令世人矚目。然而,因了人們的種種狹隘、自私的目的,大肆炒作放縱,致使他們如流星劃過長空,若曇花一現(xiàn)靜夜。哀?。?/p>
出路:還其沃土、淡泊寧靜(①浩瀚歷史,天才哀歌,引以為鑒。……②……縱觀古今成大事者,必有一方淡泊寧靜的心境。)
從框架上看出,材料既有政治領域的,也有百姓生活之中的,使文章更具有典型性和說服力。材料的縫合語既緊扣材料,又聯(lián)系文題;同時,前兩個部分,一“哀”呼應一“悲”,這自見習作者的匠心。形式上,“:”“!”的巧妙運用,也使文章出彩不少。
寫好開頭和結尾也是框架訓練要特別留意的環(huán)節(jié)。
開頭需要“巧飾鳳頭展才情”,開門見山、景物傳情、名言發(fā)端、故事導入等都不失為良方妙法。由于《作別天才哀歌》的層次因了兩個名人的話而來,故以諸葛亮的名言作為題記,解剖魯迅的話作為開頭——
魯迅先生曾批評國人對天才有兩種殺害方式:“棒殺”和“捧殺”。政治斗爭,權利相爭,嫉賢妒能,“棒”落天才首,不得不低頭;搞笑明星可以“炒”,超級女生可以“爆”,天才卻不能“捧”,尤其是“才露尖尖角”的天才。呼吁:善待天才,作別天才哀歌。
這個開頭真可謂言簡意賅,提挈全篇了。解讀一“棒”一“捧”之后,緊接著呼吁,心聲之切,扣題之及時,這都是令閱卷老師心懌的。
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鼎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高考作文要求結尾簡練、生動,恰到好處。一般說來,考場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①拖泥帶水。結尾意思已經明了,卻遲遲不肯結尾,沖淡了文章的主題。②畫蛇添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說幾句。把文章的延宕部分統(tǒng)統(tǒng)捅破,該“藏”的未“藏”,該“白”的過“白”。請看《作別天才哀歌》的結尾——
神童受之于天,然而更需要化之于人。給他們一塊沃土,那里沒有壓迫,也沒有吹捧,有的只是湛藍,只是寧靜,讓他們在可以放飛自我的土地上去誕生輝煌吧!謹記歷史教訓,作別天才哀歌。
這個結尾沒有多的語言,著重從“出路”的角度,為天才描畫藍圖,給世人以警醒,并再次扣題。簡明有力,這該是對古人所謂“豹尾”的詮釋。
筆者在高中作文教學中一直堅持用框架訓練法指導學生習作,基本做法是:兩周一個作文輪回,一周完成作文框架(書面),一周將框架連綴成篇。堅持下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再贅錄一個學生的習作框架,供考生參考。
材料: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一位太太說:“你需不需要割草?”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經有了割草工?!蹦泻⒂终f:“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太太回答說:“我的割草工已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你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剪齊。”太太說:“我請的那人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了?!薄澳敲矗J為那個割草工怎么樣?”男孩接著又問道?!拔矣X得我的割草工是很好的青年人,他做什么都很認真,而且十分主動。小伙子,你問這個干什么?”男孩并沒有回答老太太的問話,他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老太太那兒打工嗎?為什么還要打這電話?”男孩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怎么樣?!?/p>
男孩能夠主動地了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既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請以“主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習作(框架):
走出蕭規(guī)曹隨
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命運的建筑師。
——培根
人生之路上會遇到很多岔口,可是你不可能同時去涉足,你只有選擇一條的權力。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千萬別蕭規(guī)曹隨,凡事應主動地想清楚事出何因,為自己更好地選擇未來。
變人來求我為我去求人:主動成霸業(yè)
三國時代的霸主劉備……
同樣是三國時期,北方霸主曹操……
正因為主動,才有了他們的霸業(yè);正因為主動,才有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輝煌一頁。
變恃才傲物為懷才求遇:主動成功名
毛遂……
唐朝名臣魏征……
因為主動,他們才從眾才中脫穎而出;因為主動,他們才贏得了一世功名。
變被動接受為孜孜求索:主動成學業(yè)
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
漢代的孫敬……
為了成就學業(yè),他們敢于錐刺股,頭懸梁,多么感人的舉動!因為主動,他們成就了自己的學業(yè);因為主動,他們成了我們今天的學子們景仰的楷模。
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帝王的千秋霸業(yè),經綸滿腹的賢人雅士的功成名就,還是如我輩平凡學子的寒窗學業(yè),都必須打破蕭規(guī)曹隨的思想束縛,主動探求,勇于進取,真正成為自己的命運的建筑師。
學生作文框架訓練到位了,文章就定了大局。當然,考生是不可能在考場上先搭個如文中所列的詳細而完整的框架再成篇的。但,基本的骨架必須有(或則在心里,或則在草稿上),有了基本框架,再借助平時訓練的功夫,寫起文章來就會心中有數(shù),就不會亂了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