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一種課程模式,語文活動課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優(yōu)勢。首先,它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活動中鍛煉,進而更好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使各項能力更快地得到發(fā)展。其次,它符合高中生好動要強的心理特點,更能激發(fā)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和積極投入的狀態(tài)。再次,活動課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如交際能力、協(xié)作能力、表達能力、探究能力、應變能力、思維能力等等。
【關鍵詞】活動課;活動內容;活動過程;活動評價
怎樣高效率地開展活動課,讓學生在這種課堂中得到更大的效益呢?
一、全心激發(fā)參與熱情首先應向學生闡明這種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其重要性。它不是一種熱鬧的表演,只讓一
部分人做觀眾,應是一臺眾人都參與演出的大戲,其中的每個學生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員。讓學生明白,是讓他們在親身的演出實踐中去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成長的內需要求,進而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其次應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就是想得到認可和肯定,而一定的獎勵形式,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參與其中的熱情,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
二、精心設置活動內容根據高中生喜歡探求涉獵、追求時尚、興趣廣泛的特點,活動的內容應該盡量跟他們的心理生理特點吻合,能吸引他們積極地參與,當然更要能取得實際的效果。如“挑錯別字”大賽,讓學生在比賽中不僅提高了漢字應用的基本能力,還明白了錯別字頻繁誕生的根源,從而有效提高對漢字的書寫和應用水平;詩歌朗誦比賽,要求選美詩、讀美詩,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詩歌的鑒賞水平,更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以小組為單位的成語接龍比賽,要求每個小組以開火車的形式全員參與,不僅考查學生的成語積累和理解水平,更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了團結互助、共同協(xié)作;“我最喜歡的名著”讀書報告會,讓每個學生將自己課余閱讀的名著搬到課堂,以報告的形式講給同學聽,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更主要的是促使他們更積極地親近名著,從中吸收文學素養(yǎng)和接受人文熏陶,比老師強迫指定的閱讀效果好許多。
三、細心組織活動過程活動課學生參與人數眾多,頭緒繁雜,場面宏大,要求老師要能細心地把控。語文老師在活動中要具有隨機應變的機智,以主持人的身份,調動全場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信心,避免冷場乃至哄鬧,浪費時間和影響活動的效果。
四、耐心總結活動得失要讓學生在每次活動中明白得失,找到下次活動的注意事項和自己以后語文學習努力的方向。如演講賽中演講稿的寫作、演講技巧的應用情況,辯論賽中邏輯思辨能力的體現(xiàn),小組為單位的語文比賽中交流溝通和團結協(xié)作的情況等。通過老師精練而準確的點評,讓學生在活動后還能有更多的領悟和收獲,使下次的活動更高效。
五、熱心肯定活動成果每次語文活動,肯定有成功,也有失敗。因為語文活動就是學生語文能力成長的過程,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跌倒,但只有跌倒才會有更大的成長。所以,為了保護學生活動的積極性,老師要理性地總結得失,不能打擊個體參與的積極性。因為學生的尊嚴是脆弱的,他們原本就想在活動中找到做人的尊嚴,培養(yǎng)更多的自信,那么老師就不能戴著顯微鏡去看他們的成績,而戴著放大鏡去看他們的不足。反之,應該努力放大他們的成績,讓他們在肯定中堅定語文學習的信心,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努力地在活動中去自覺地鍛煉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