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有方法的,一種方法就是一種技術(shù),這種技術(shù)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作文教學因此而變得有意義。
【關鍵詞】記敘文;奇妙構(gòu)思;雞尾酒式;濃縮式;荒誕式
一、雞尾酒式。雞尾酒是將幾種酒水飲料摻和,調(diào)試出新鮮口味的酒飲料。就像廚師做的三色魚、八仙湯、水果拼盤,汲取各種口味的特色,打造與眾不同的佳肴。雞尾酒式作文的底色是記敘文,有機地融入其它利于表現(xiàn)主旨的應用文或另類文字。經(jīng)常使用的應用文如:借條、假條、便條、申請、通告、批示、判決書、獲獎證書等等。一般情況下,一篇文章不宜使用過多應用文,不能搞應用文展覽,而是切合實際地為表現(xiàn)主旨服務。
小學課本上一篇叫《媽媽的賬單》的文章,大意是說商人的兒子小彼得,偶爾在父母開的酒店里幫幫忙,見識了賬單的往來。有一天他突發(fā)奇想,給媽媽一份賬單。上面寫著媽媽欠兒子彼得各種款項共計60芬尼。
媽媽看了賬單沒說什么,在晚餐桌上放了60芬尼,同時也放上自己的賬單。上面寫著彼得欠他母親各種款項合計0芬尼。
小彼得讀完感到萬分羞愧,他偷偷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媽媽的圍裙口袋。
本文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有教育意義的,也的確是一篇耐讀的文章。它耐讀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賬單”這一應用文體的運用。如果學生們放開思維,亦可寫出如此富有情趣的文章。
二、濃縮式。濃縮式,即將很動人的故事濃縮在某物之中。寫作時,講述一件或多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借實物來說事。的確,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東西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有一句歌詞說得好“胡子里長滿了故事”。有些實物是某種見證,有些物品是某種情感的載體,有些東西背后有一個無法言說的秘密,如此種種。
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小小說《半張紙》,堪稱濃縮式文章的典范。他借助床頭電話機旁的半張紙,講述一個年輕人兩年的全部美麗的羅曼史。那半張紙上究竟有什么?一個女孩的名字艾麗絲——(他快樂與傷心的根源),幾組電話號碼(酒店、教堂、訂票處、牛奶店),幾個地址——銀行(帶給他豐厚收入的工作所在)、馬車行和鮮花店(戀愛之所需)、家具行和室內(nèi)裝飾店(結(jié)婚之所需)、歌劇院(婚后最幸福的時光)、醫(yī)院婦產(chǎn)科(愛情即將有結(jié)晶)、殯儀館(母子都沒保?。?/p>
我相信不用再說你也知道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發(fā)生了什么的傷心事。
半張紙,濃縮了一個年輕人兩年悲喜交集的經(jīng)歷!作者手段之高明,讓人嘆為觀止。
三、荒誕式。使用離奇的想象,故意將事實夸大到荒誕的地步,表達一種真實的情感。
有一則手機短信:今天下樓梯,我不小心摔倒了,一陣絞痛,原來是心被摔出來了。我趕忙撿起,上面竟然有你的名字!原來好兄弟不是掛在嘴上,而是放在心里的!大家一看就會明白:這短信是說我們要把好朋友好兄弟放在心里,而不能只是嘴里念念,甚至還會傷害對方。本來也是一個普通的道理,由于這短信中使用了荒誕的表現(xiàn)手法,就變得特別深刻醒目。
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是西方“荒誕派”藝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變形記》中,描述了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只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jié),借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nèi)心里卻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zhì),生動而深刻地再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里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jié)”,所使用的也只能是荒誕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