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偉 李鵬賈 路軍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早在1917年,毛澤東同志就在他的文章中全面、深刻地闡述了體育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民族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體育可謂是學生生命之基石,應該放在學校教育的第一位。用力夯實、筑牢這一基石,孩子們的生命之樹才能永葆常青。
山西省長治市梅輝坡小學(以下簡稱梅?。?,是一所六年四軌全日制小學。多年來學校堅持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以體益德、以體益智、以體益身,成為太行山上一所聲名遠揚的體育工作先進學校。
校長程根茂說:“孩子從童年開始就要儲存健康,每天鍛煉一小時,日積月累、細水長流,這樣就能養(yǎng)成健身習慣,為未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睘榇?,梅小的教育工作者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和經(jīng)驗,同時將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傳播給每一個學生,使現(xiàn)代健康觀念從小就扎根在他們心中,給學生打下了人生的第一塊基石。
堅守一小時運動底線
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關(guān)鍵是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體育運動時間。
一、二年級每周4節(jié)體育課,三年級以上每周3節(jié),每天上午有課間操、下午有大課間活動,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從字面上看,梅小的安排似乎與別的學校并無二致。
區(qū)別,在于是否真正“落實”。
就在幾年前,還有一些老師對體育工作不那么“感冒”。每次上課間操、上體育課,總有一些班級遲遲不到。有一次,五年級的一個班該上體育課了,上課鈴已經(jīng)打了半天,學生們還沒到操場上集合。體育老師等得實在不耐煩,到班上推門一看,嗬,語文老師正給學生們聽寫呢。一看見體育老師來了,人家沖他擺了擺手,理直氣壯地說:“你再多等會兒吧,我這里還沒完呢!”
“你占一點兒,我占一點兒”,誰都覺得自己的課比體育課重要,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還怎么能保證?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程根茂校長決定,把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列為評價的“硬指標”。在梅小,要想成為三好學生、先進班集體和模范班主任,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素質(zhì)標準測試成績,包括身高體重比、50米跑、跳繩、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壘球等項目。不合格的學生不能評為三好學生,合格率達不到90%以上的班級不能評為先進班集體,模范班主任則必須有組織開展班級體育活動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
有了評價這根“指揮棒”,學校的體育工作蓬勃開展起來。
哪位老師下課稍晚一小會兒,學生們會提出抗議:“老師,該下課啦!快放我們出去吧!”班主任也會站在教室門口一臉正色地催促:“快點快點,別誤了上操!”一到大課間,班主任經(jīng)常與學生們一起走上操場,踢毽子、跳繩、做韻律操,玩得滿頭大汗。
為搞好體育工作,梅小還推行了“三位一體”的落實機制:體育領(lǐng)導小組、教導處、體育教研組主抓體育管理工作到位,校長、教導主任、體育教研組長主抓體育工作監(jiān)督到位,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主抓體育工作協(xié)調(diào)配合到位,使學校的體育工作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體系高效運轉(zhuǎn),保證了對體育工作從思想認識到行動上的高度統(tǒng)一,增強了對每天堅持一小時體育鍛煉的認同。
除了時間及制度上的保證,體育工作還需要在師資、經(jīng)費及器材上加以保證。
在梅小這個四軌制小學里,共配置了5名專職體育教師。對此,程根茂校長說:“要保證體育工作的全面落實到位,保證全校1400多名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落實,需要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沒有一支高素質(zhì)的體育教師隊伍,這是難以做到的?!?/p>
在經(jīng)費上,梅小每年對體育的投入都超過了學??偨?jīng)費的20%。僅在2001年,學校就一次性投資十多萬元,購進了大量的體育器材。另外,學校每年用于體育活動、訓練、比賽、獎勵的經(jīng)費達萬元以上。在經(jīng)費籌措中,學校采取“上級要一點,社會捐一點,自己擠一點”等辦法。充足的經(jīng)費和完備的基礎(chǔ)設(shè)施,成為體育活動開展的堅實后盾。
正是有了堅實的時間、人力、物力和制度保障,每日每生一小時的體育運動“底線”,在梅小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
從“跑圈”到“追兔子”
運動是孩子的天性,可是有許多孩子不喜歡做操,不喜歡上體育課。為什么呢?有一次,一個學生的抱怨引起了體育教師武劍的思考:“老師,天天做操都要煩死了!咱能不能改一改???”
是啊,同樣是為了達到一定的運動量,不同的形式卻會有不同的效果。就好比同樣是跑步,讓學生們排著隊跑圈,和讓他們追著兔子跑,肯定是不一樣的。要是有兔子可追,孩子們就算跑上幾里地,也不會抱怨累呀。體育教師的職責,不就是想辦法讓那些枯燥的“跑圈”變成有意思的“追兔子”嗎!
武劍開始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著改變。
一年級有一節(jié)體育課《攀爬與平衡》,因為比較枯燥,學生們都不愛上。換個形式怎么樣?武劍決定讓學生們模仿小動物,像袋鼠一樣跳,像猴子一樣跑,像蛇那樣鉆,像貓那樣爬……他用跳箱當“山”,用墊子當“河”,把小籃球架放倒當“洞”,把學生分作兩組,看誰先越過這些障礙到達目的地。
一時間,課堂上熱鬧起來。孩子們跳的跳、爬的爬、鉆的鉆,還有喊加油的、喝彩的,別提多帶勁了。
到最后的“放松”環(huán)節(jié),武劍特地設(shè)計了一個小游戲———“摸尾巴”,一個同學想方設(shè)法去摸另一個同學的“尾巴”,后者則躲閃著不讓摸。在一片嬉鬧聲中,整堂課快樂地結(jié)束。
“這一堂課,既達到了預先的訓練目的,又有比較大的運動量,可沒有一個學生叫苦。這就是我追求的目標?!蔽鋭φf。
這也是梅小的體育教師團隊追求的目標。
大課間的“籃球操”,就是他們的杰作。這套“籃球操”,把運球、傳球、投籃這些動作要領(lǐng),巧妙地“編織”在一起,隨著優(yōu)美而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響起,一個個籃球在學生們手中時而旋轉(zhuǎn),時而飛舞,時而騰空,讓人目不暇接??柘逻\球、環(huán)繞雙腿交接球等一個個籃球基本動作被分解開來,融入到歡快的“籃球操”之中。中鋒、前鋒、后衛(wèi),球場上不同位置的技術(shù)動作不停地變換著,每個動作都做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樣,頗有些專業(yè)運動員的味道。
2006年9月22日,“長治市體育特色項目現(xiàn)場觀摩交流會”在梅小舉行。梅小千余名學生整齊地排列在操場上,每人一個籃球,向來自13個區(qū)縣的200多名校長展示了他們的“籃球操”。孩子們舉手投足之間展示出的健康向上的運動風采,讓觀眾們贊嘆不已。
當日,梅小的“千人籃球操大課間活動”成了交流會上代表們討論的熱點,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許與肯定。其實,以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fā)的小型團體體育活動,在梅小天天都有,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這也是該校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按照新的體育課程標準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的結(jié)果。
“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運動理念,在梅小深入人心。在體育教師的努力下,快樂體育、趣味體育和運動體育融為一體,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內(nèi)、課外的活動中掌握技能,益智、益德。
讓體育鍛煉成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習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當前中小學生的體質(zhì)下降問題越來越嚴重,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體育鍛煉,讓體育鍛煉成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習慣。
在學校組織的需要外出的各項活動中,哪怕是5公里以上的路程,學校也都是讓學生步行??粗鴦e的學校的學生乘坐的大客車駛過,學生們不禁有些怨言:“校長,為什么人家坐車我們走路?是不是我們學校舍不得花錢?”
程根茂校長回答:“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舍不得放棄一次鍛煉的機會!”
學校的任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程根茂認為,讓學生學會利用一切時機進行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也應當是學校對學生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之一。
2000年,梅輝坡小學率先在長治市執(zhí)行了學生體質(zhì)健康素質(zhì)標準測試,測試內(nèi)容包括握力、肺活量、兩分鐘踏步、腰椎力量、身高體重指數(shù)等,從此學校由注重學生的體能達標測試轉(zhuǎn)向關(guān)注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均衡發(fā)展。學校于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專門對全體學生進行身體素質(zhì)測查,并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狀況指導性地開出健身和飲食處方。
幾年前,梅小有一個全校出名的“小胖墩”。他上四年級的時候,體重就達到了120斤,再配上不足1米5的身高,“整個人都成了圓的”。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讓跑上兩圈,他一準是一圈不到就滿臉大汗地“脫離隊伍”。
經(jīng)老師了解,這個學生有挑食的毛病,一頓能吃一只雞,卻很少吃青菜。不僅如此,他還不愛運動,上學放學都是家長用自行車接送,很少走路。針對他的情況,老師會同家長給他制訂了一個“減肥方案”:飲食上減肉減飯增菜,每天走路上學回家,在學校按時上體育課、按時參加體育活動,回到家還要堅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
兩年過去,“減肥方案”漸漸收到了成效。這個學生個子長高了,“虛膘”少了,身體結(jié)實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稍一動彈就氣喘吁吁?,F(xiàn)在,他已經(jīng)上了中學,身材正在逐步恢復正常。
事實上,梅小學生整體上的體質(zhì)水平也普遍好于全國和地區(qū)平均水平。
2006年4月,學校對五年級268名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進行了測試。結(jié)果表明:學生肺活量、握力體重、50米跑的及格率均為100%。肺活量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分別為60%、31.4%,握力體重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分別為51.3%、43%,50米跑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分別為38.5%、43.9%,均大大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在2006年長治市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該市學生肺活量水平、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zhì)持續(xù)下降,小學生視力低下檢出率超過了40%,而在梅小,學生近視率僅為5%。在全國城市中,超重與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而梅小學生的肥胖率卻僅為2‰。學生體質(zhì)健康測試成績逐年上升,身體素質(zhì)明顯提高。
堅持體育鍛煉不僅沒有降低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梅小學生在長治市城區(qū)的學業(yè)成績抽測中連續(xù)幾年名列前茅。
梅小以體育工作為抓手,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進行了可貴的探索,為學生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學校先后五次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12月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周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