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兩日見其鋒。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剛塵埃落定,對各種不同版本試題的評說已是眾說紛紜,作為一名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在這里并不想就高考語文試卷本身進行評析,而只想在揣摩完2007年高考江西語文試卷(以下簡稱江西卷)后,聯(lián)系江西卷所考查的知識點,談談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看法。
一、知識的積累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繼續(xù)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增強語文應用能力”是教育部2003年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的要求。中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豐富多彩,要想讓學生學好這一復雜的母語,并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在知識積累上的關注,對學生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應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江西卷有8小題29分就是考查語言知識的積累和漢語文字的運用的。其中第1小題語音的識別,第2小題錯別字的識別,第9小題文言實詞的判斷,第10小題文言虛詞的選擇及第15小題的文學常識與名篇填空,主要就是考查學生知識的積累這個考點;而第3小題詞語的選擇,第4小題熟語的使用,第5小題病句的判斷,既考查知識的積累,更主要的則是考查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比如第5小題選“沒有語病的一句”選項中,A項主要考查的是詞語的搭配知識與運用,B項主要是考查語言的精練知識與運用,而C項則主要是考查對詞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二、知識的整合與拓展能力的培養(yǎng)
語音、文字、詞語、語法、修辭等語言知識,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珠子,要將這些珠子串起來,成為優(yōu)美的句子,華麗的文章,就必須有一條很好的鏈子。筆者認為,這鏈子就是對知識的整合和運用?!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因此,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已學的知識融匯整合,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已整合知識的拓展運用的能力。
江西卷有5小題35分就屬于考查這方面的。如第6小題,根據(jù)文意,判斷對中國傳統(tǒng)“書齋”的表述不正確的項,就是要對原文所表述的中國傳統(tǒng)“書齋”進行整合拓展運用,第11小題對全部說明“催科”危害一組的判斷,就是對原文“催科”內容的整合。而第13小題的文言翻譯也是如此,就是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重點實詞虛詞的理解與整合,從而拓展運用,第20小題按要求用詞組句,第21小題按要求寫一段話,都可以理解為是對知識的整合與拓展運用。第21小題是考查學生的寫作表達,但根據(jù)題目的要求“表意相對完整,語言連貫得體,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其中一種必須是排比”我們也不難看出出題者考查學生的知識整合與拓展能力的意圖。
三、知識的鑒賞與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
教育部頒布的新課標中有這樣一段表述:“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現(xiàn)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惫P者認為,這實際包含的就是兩層意思,即對文本知識的感受鑒賞和對文本內容等的領悟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學生閱讀指導方面,必須始終抓住知識感受鑒賞和領悟能力培養(yǎng)這兩方面不放松。
2007年江西卷有8小題36分是考查這方面的,其中第7小題對“書齋永遠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的理解,第17小題“結合原文,分析作者為什么說‘泰山是一面鏡子’”考查的是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第8小題“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第12小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第16小題的“從全文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泰山很大’的?請加以歸納”及第19小題的“下列對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這4小題考查的是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等方面的知識感受鑒賞和領悟能力,第14小題考查的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感情,對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的能力,第17小題的“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考查的是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
四、知識的創(chuàng)新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的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追求思維的創(chuàng)新,表達的創(chuàng)新”是新課標對表達的要求。表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除對語句、問題、文本的分析之外,最突出的是體現(xiàn)在學生的寫作上,而在所有的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都是一個重頭戲,因為它可以考查學生的語文的綜合能力,尤為突出的是可以考查學生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好這一考查目標,平日的積累、訓練與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重要。所謂“臺下十年功,臺上幾分鐘”,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學生作文,由于受知識、閱歷等限制,不能像作家那樣創(chuàng)作,更多的只是將已有的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的素材,結合自己的認識、感受、經(jīng)歷進行知識的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007年江西卷的作文,是給材料的命題作文,在“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二者中選其一,命題作文相對材料作文來說,可拓展的空間相對就小,而這兩個命題雖如材料所說“每天,我們都和語文打交道,無論課內還是課外”看似熟悉,是應該能寫好的。但是,沒有平日的觀察體驗,沒有平日知識的積累,沒有獨到的感受,沒有深度的思考,沒有知識、思維的創(chuàng)新,沒有表達的創(chuàng)新就只能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
歐陽華欽,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居江西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