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力求幫助他們從粗淺模糊的主要直觀感知,進入到有理、有據(jù)、有序的理性思考,以獲取對文本主要內容、立意、行文思路的準確、全面的理解和判斷。下面介紹幾種閱讀方法。
一、揣測文題法
也就是對文題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理解,分析,聯(lián)系,聯(lián)想,推理等思維活動,以獲知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例如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嚴春友,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1課),從文題可獲得以下信息:寫作對象是羅布泊;消逝,說明這仙湖已經干涸了;仙湖,說明這曾經是一座美麗的湖。所以文章要描寫羅布泊干涸和曾經湖光秀麗的景象。這時就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僅僅是把筆觸停留在寫景這樣的層面上嗎?比較“消逝”和“仙”自然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仙湖”怎么會“消逝”呢?所以文章應該交待的是羅布泊消逝的原因。這樣我們的分析就進入到第二個層面,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僅僅告訴大家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嗎?結合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己體驗,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而人類應該如何去保護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這是作者的真正的寫作目的。我們的閱讀又進入到了第三個層面。
然后把這一系列對文題的揣測分析、推理與文本材料進行對比,以驗證上述思維過程的合理性。
接著進行總結和反思:1.文章內容及作者行文思路是:對比描寫羅布泊現(xiàn)在干涸的和過去湖光秀麗的景象,緊接著揭示其消逝的原因,至此提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2.文章內容之間聯(lián)系緊密,三個層面層層深入。
二、鏈接法
主要采用以核心事件為軸,前后鏈接從而獲得對整體內容感知的方法。例如學習魯迅的小說《社戲》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鏈接。
1.捕捉核心事件:看社戲。
2.前后鏈接。向前鏈接的內容:①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和感受;②看社戲前的波折;③我在平橋村受到的優(yōu)待。向后鏈接:①月下歸航;②偷豆和船上燒豆;③六一公公送豆;④“我”回顧看戲吃豆的感受。
3.排列內容并理清行文思路
首先用關鍵詞概括文章的內容:受到優(yōu)待——平息波折——月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偷豆燒豆——公公送豆——難忘感受。然后分析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是:我在平橋村受到的優(yōu)待,才促使我產生更大的盼望——到趙莊去看戲,可母親不放心,又沒有船,是聰明的雙喜等幾個少年解決了沒船的因難和消除了母親的顧慮,接著寫我在月下行船途中見到美麗的景色和急切喜悅的心情,再寫到趙莊看社戲的過程,之后寫出歸航途中的所見所感及伙伴們偷豆燒豆吃的歡樂,由于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豆,又是為了招待我這位合村的客人,于是又寫出慷慨大方、不甘落后的六一公公熱情送豆給我,最后寫平橋村這段看戲、吃豆生活給我難忘的感受,篇末點題。
三、品析中心句法
學習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1課)可以抓住這篇文章的中心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中的“奇”和“異”兩個字來品析。水之異是因為水清,急;山奇是從山勢,山樹,山音,山意這四方面來寫的。通過對這個中心句的理解,自然可以把握文章整體的內容。從而達到準確深刻感知文本的目的。
何風波,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內蒙古通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