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王國》是屠格涅夫晚年散文詩中的名篇之一。怎樣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的主題呢?在學生熟讀課文知道了“蔚藍的王國”指的是蔚藍的大海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話題:如果本文的作者屠格涅夫想和你一起去文中這個“蔚藍的王國”的話,你愿意去嗎?此話題一公布,學生頓時來了興致,經(jīng)過一段時間興奮地思考討論后,話聲鵲起。
張琳琳同學說:我愿意與屠格涅夫去蔚藍的王國?!八麄兿裎乙粯幽贻p、快樂、幸福?!薄拔覀冇袝r發(fā)出爽朗、愉快的笑聲,仿佛天堂里神仙的笑聲。”“她的手就會拉著你的手——拉著你一起進入永不衰敗的天堂。”從文中的這些語句中可看出和我在一起的是一些年輕、快樂、幸福的人,和他們在一起,我也很快樂。從“晶瑩明澈的仙島,島上的璧玉寶石光艷奪目”“醉人的芳香”等處看出蔚藍的王國也很美。所以我愿意與屠格涅夫去蔚藍的王國。
許珊同學說:我十分愿意與屠格涅夫去那蔚藍的王國?!耙驗槲也恢牢业幕锇槭切┦裁慈?;然而我的整個身心感覺到,他們像我一樣年輕、快樂、幸?!?,還有“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海面上閃爍著金鱗似的細浪,頭頂上是同樣無邊無際的、同樣蔚藍的?!谀莾?,和煦的太陽愉悅地露著笑臉”。天藍、海藍,藍給人以靜謐、幽雅之感。你看海是平靜的、安詳?shù)?、美麗的,人是年輕的、幸福的、快樂的。這怎能不讓人心馳神往?
很好,學生沿著我所設(shè)計的思路說著,我微笑地鼓勵著,幽默地評價、點撥著?!耙馔狻背霈F(xiàn)了——汪凱同學站起來說:“如果屠格涅夫要拉我一起去,我不愿與他一起去。因為從文中‘我們心中稍一動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飄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完全聽從我們使喚’一句可以看出,萬一我要向東,屠格涅夫想往西去,船會不會破裂?那我們就會有危險,也可能會死掉。”
這樣的發(fā)言內(nèi)容,實在是我在備課時所沒料想到的。怎么辦?
在“預(yù)設(shè)”的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樣新的出乎意外的“生成”,正是學生積極思維和主動思維的真實表現(xiàn)。所以這種“意外”的出現(xiàn)不僅是正常的,而且說明課堂教學的設(shè)計是成功的,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
因而此時教師不必急躁,不必急于求成,而應(yīng)進行機智的分析:這種“意外”的根源是什么,怎樣進行有效的引導(dǎo)?像剛才汪凱同學之所以會產(chǎn)生因為不安全所以不愿意去“蔚藍的王國”的看法,是因為他對文中“我們心中稍一動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飄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完全聽從我們使喚”這句話的意思不理解的緣故。
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中疑難語句的教學契機??!我順勢引導(dǎo):“你是一位安全意識很強的同學,這一點沒錯。不過對這句話的理解,有沒有意見不同的同學?”學生張偉說:“我不同意汪凱的觀點,我認為這句話實際要表達的是當時人們在船上的心情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而不是說這是一條神奇的小船,它能聽從船上的每個人的指揮。汪凱這樣說是因為他沒有真正理解句意?!蔽椅⑿Φ匮a充:“我同意張偉同學對這句話的理解。實際上小船當然是由人駕駛的,而作者之所以這樣寫,是一種詩意的語言表達,以此突出那種坐在小船上在蔚藍的大海上航行時的想到哪兒就到哪兒的心靈深處自由的感覺——小船似乎是完全理解人的心靈的,隨著人的心意前進,人們的心靈在大海上自由馳騁,心靈和大海已經(jīng)完全融合在一起?!边@樣處理既讓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同時又達到了話題討論設(shè)計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當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意外”時,如果教師能運用機智進行有效地處理和引導(dǎo),它就可以變成課堂教學的新契機,成為課堂教學的高潮或亮點。難道你不覺得它很可愛嗎?
既然這種“意外”是可愛的,那我們教師為什么不去主動地期待和擁有它呢?可是課堂上這種可愛的“意外”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我仔細回想當時的情景和過程,覺得這里面有許多潛在的“軟環(huán)境”條件。
第一、教師應(yīng)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有利于學生情感體驗的話題情境,讓學生的交流、發(fā)言“活”起來。正是因為這個話題設(shè)置的情境是“屠格涅夫想和你一起去”,這就拉近了學生和作者的距離,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產(chǎn)生想說出自己情感體驗的欲望。
第二、教師的神態(tài)應(yīng)該是微笑的、輕松的,評價語言應(yīng)是幽默的,從而創(chuàng)設(shè)一種輕松的討論氛圍,便于學生自在地敞開心扉地說出自己哪怕是膚淺的甚至錯誤的感悟或體驗。當時課堂上的評價語言我仍有印象,如:“你長著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羅丹大師也會為你感到高興。”“你的發(fā)言讓我們耳目一新?!薄澳愕目捶ㄅc我產(chǎn)生共鳴?!?/p>
第三、教師的評價語言還應(yīng)是充滿鼓勵性的,及時地讓學生獲得一種心理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fā)其產(chǎn)生繼續(xù)進行積極思考的動力,從而使課堂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學生的發(fā)言自然會異彩紛呈,五彩斑斕。當然這種鼓勵還需要教師本人凝神細聽,點化要點,適時引導(dǎo),而不能“霧里看花”,盲目鼓勵。如:“聰明的你喜歡的是那種快樂、輕松的心情?!薄笆悄欠N無拘無束的自由吸引了你。”
我想這種“意外”是可愛的;我也想這種可愛的“意外”要是能夠發(fā)生在每個孩子身上該有多好;我又想,其實我們只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在課改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jié),還會有更多可愛的“意外”在等待著你!
陳海,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贛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