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全國中考滿分作文評析的系列書刊,閱讀一篇篇充盈著考生才情的文字,欣賞著一段段妙筆生花的點評。在感慨作文教學欣欣向榮的同時,卻又無端的生出一點憂慮,一絲困惑,甚至幾許寒意。
中考作文的賞評是不是出問題了?層層疊疊的美詞佳句,哀怨凄婉的深情厚意,磅礴大氣的歷史演繹。強勁的視覺沖擊力砸得考生暈頭轉(zhuǎn)向,繼而紛紛效仿。我不由得問自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寫作的本質(zhì)是什么?“味道清淡”的考場作文是不是就該壽終正寢,永遠退出作文的歷史舞臺?
試看一下2006年浙江省以“樂在其中”為話題的一篇優(yōu)秀考場作文及點評。
心弦上癡情的景致
富陽考生
我無意從你身邊流過,你無意從我身邊走過,將你彩霞般的影兒投入河水的柔波。過眼的煙云兮,永恒的夢。
——題記
拋不完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幽幽……
人去樓空空寂寂
你走了,帶走了那千絲萬縷的情意綿綿,含著那辛酸、苦楚的淚,你沒有回頭。我知道,你不忍回首,“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我的心,是秋日里的一道風景——凄涼也。到今夕,惟有那空空的舊跡撩人心思。
舊日思情情切切
是因為曾經(jīng)的“一起傷心同流淚”,面對著冷月才會余恨悠悠;是因為曾經(jīng)的“你若煩惱我擔憂”,聽著宿雨卻還添悲淚一痕;是曾經(jīng)的“盈盈燭淚因誰泣”,你去后我才會“離未動身問歸期”。我的情,是冬日里的一道風景——眷戀。
多情伴我詠黃昏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寂寞,惆悵,在雨的哀曲里,我結識了,丁香一樣的你,歌兮,舞兮,別兮,悲兮。共有的多愁,共嘆歲月的滄桑,卻已是“不語婷婷日又昏”。我憔悴,你道是“憔悴花遮憔悴人”,啊,懷念,我的詩情,是春日里一道風景——嬌艷。
兩行熱淚肝腸裂
我喜歡你的“醒時幽怨同誰訴”,我贊嘆你的“衰草寒煙無限情”。不一定離別就在風雨中,不一定落淚是悲痛??傄小帮L抽芭蕉”的凄苦,總要有“雨打窗欞”的悲涼。你是船,只屬于遠方。
共進考場,你我共惜,聽到了嗎?友。
你我的友誼,是夏日里的一道風景——出泥的蓮花不染塵。
眼空蓄淚淚空垂
暗灑閑拋永恒為你。
[名師點評]抒情主人公抒寫的或是一段戀情或是一段友情,這本是抽象的,但作者能將這抽象的“情”轉(zhuǎn)換成一幅幅“美景”:凄涼秋日淚;眷戀冬日雨;嬌艷春日黃昏;悲凄夏日風雨。如此“景”“情”的高度融合,“風景”則自然顯現(xiàn)。本文語言含蓄柔婉,這與“纏綿嫵媚”的意境相一致,也為文章增色不少。
看完作文及點評,我們在贊嘆作者的閱讀記憶能力之余,是不是也該批評一下他的廢話式的美麗,指出他的病癥——語言積累炫耀癥?
面對只求快意宣泄,想象缺乏節(jié)制,自戀近乎病態(tài)的作文,我們的點評者只顧一點,不及其余,大肆贊美,如此跟風,實在讓人惶惑不安。
仔細追究,作文教學的缺鈣病流行風,都離不開評卷者的大力推崇。他們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作為掌握考生命運的裁判員,在批閱考場作文時,由于時間的限制,無暇也無閑心閑情去品味那些不起眼文章的意蘊,而那些能一瞬間抓人眼球的考場作文就成為佼佼者,脫穎而出。
其次閱卷者水平參差。他們的閱讀趣味決定著考生的寫作方向,閱讀趣味來自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不定性因素,很難統(tǒng)一,也不可能統(tǒng)一。但作為一個品評者,努力加深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積淀一定的文化底蘊,不狹隘,不淺薄,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再其次,在“做大做強”的社會心理的趨同下,人們的審美旨趣變得簡單而缺乏意蘊,遷移到作文評價,只看表面,不及其余。閱卷者品評者失去自身的獨立性和判斷力,盲目跟風,人云亦云,無法對考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當一群人失去正確的立場,呈現(xiàn)精神的軟弱,跟風于某一種思潮和流行,這種點評者的集體無意識就會導致考場作文空洞無物盛行的可怕風氣。
這種風氣,令我想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曾盛行一時的駢文。該文體重形式、輕內(nèi)容,完全的脫離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到后來成為桎梏作家思想的枷鎖。
好在到了唐代,韓、柳掀起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向日益追求典麗的駢文開戰(zhàn),掀起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自然質(zhì)樸文風的高潮。
這一段文學史的舊
蔡燕燕,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浙江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