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既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再好的思想,沒有豐富的語言,就像“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學生語言儲備太少,既影響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的提高,也影響認識能力的提高,制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語言的獲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他的名著《勸學》里曾說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笔茄?,沒有平時語言之積累,何有言語表達之精彩?注重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那么如何積累語言呢?其中背誦名句名篇、課外大量閱讀等已被語文同仁廣泛運用,在此不再贅述。筆者想闡述的是在課堂45分鐘內(nèi)積累語言的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痛痛快快讀一把
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通過熟讀背誦,書面語的各個言語要素會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深刻、系統(tǒng)的印象,一旦遇到外在的語言刺激,就能憑借大腦皮層中留下的痕跡進行篩選,從而分辨出詞語的好壞、句子的正誤等,而其他任何一種學語文的方法都不能達到這種效果。
有一位著名作家在回憶他讀中學時語文老師上林覺民的《與妻書》時寫道:“她在簡要地介紹了作者和解釋了‘絕命書’一詞后,對課文內(nèi)容未作任何分析講解,就開始用她沉靜的語調(diào)動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們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寂無人聲的教室響起一片唏噓’,竟至‘放聲哭泣’”。說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具有巨大的言語感染力,能讓學生通過感官和心靈在感受課文言語的同時,發(fā)揮出對語言的直覺的感知判斷——即語感能力,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共鳴,使得“他們不用等待老師講解,就理解了它的意思,甚至連文章的主題都能明確地表達出來”。因此,讓學生通過朗讀直接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聽讀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正如所說,“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復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lǐng)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jié)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币虼?,好的文章應該盡量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和領(lǐng)會,從而豐富自己的言語。
二、嘰嘰喳喳評一把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沒有脫離了語言的思維,也沒有脫離了思維的語言。因而語文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設(shè)計時,應該充分重視這一點,應該關(guān)注和尊重語言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應該精心創(chuàng)設(shè)對話的情境。在體會一些好詞好句教學中不妨用“換一換”,“刪一刪”,“評一評”的方法來啟迪學生動腦、動口,感悟語言的美點所在。如《天上的街市》一文中,“那是一朵美麗的流星”,為什么要用“朵”而不用“顆”?再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抓住“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句,把它還原成“小草長”這一自然現(xiàn)象,你讀去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在上《安塞腰鼓》時,可讓同學們?nèi)フ易约合矚g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學生在評評議議中自然會明白詞語活用、修辭手法運用的一些妙處,長句或短句在不同語境中的作用等。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獲得的語言是最持久的。
三、明明白白仿一把
有些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精華語言,有效地指導學生含英咀華,只是以簡單、機械的抄寫代替積累,不免會影響語言學習的趣味和效率。俄羅斯有一句諺語:“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焙玫恼Z言自有一種攝人心魂的魅力。作為語文課堂主導的教師要特別注意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要特別關(guān)注學生在語言學習和實踐中的興味。由于初中學生的直觀感和模仿能力特別強,仿寫也應是一種不錯的操練形式。如《觀舞記》中描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tài)極妍!此句語意精練、結(jié)構(gòu)整齊、音韻諧美,有類似詩歌的語言特色。讓學生去仿寫,使學生的思維通過了兩個層次的跨越,一是鑒賞,二是創(chuàng)造。品嘗經(jīng)典語句的趣味、意味、妙味和真味,這是一種鑒賞過程;用自己的力量去對話和生成,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
四、徹徹底底改一把
仿寫的創(chuàng)造是有章可循的(以例句為依托),想要真正讓學生將那些入眼入耳的文字積累于心,就要組織學生將大腦中那些積淀物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出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對文章進行一次再創(chuàng)造。
《山中訪友》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它那詩化的精粹的語言,靈動飛揚的想象,營造了童話般的純真境界。為了積累文中的佳句,我便采用了此法。首先我作了個示范:
古橋——
你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和月影/你在澗水上站立/你在歲月中堅持/波光明滅/泡沫聚散/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tài)/讓我看到了一個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經(jīng)我這一點撥,學生的文思涌動,于是他們便創(chuàng)造出了:
我愿是一棵大樹/腳長出根須/能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頭發(fā)長成樹冠/去潑撒綠的心緒/手變成樹枝/去擁抱山中的每個朋友/思想變成樹/在年輪里流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著游山玩水的佳篇。
當然,這種改寫還可用在不同的文體之間:把詩改成散文,把散文凝成詩等。
如果說仿寫是對語言的淺層次的模仿創(chuàng)造,改寫則是對語言深層面的內(nèi)化生成。只有會用了,才是積累的終極目標。
人們常說,善讀書者善涵泳。讀、品,仿,寫既為讀書四法,又可稱為語言積累四境界。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學會品味語言,養(yǎng)成咀嚼語言的習慣,從而習得語言的敏感,進而寫出能夠吸引別人的語言,鍛煉語言的智慧,提高語言的素養(yǎng)。
王敏,女,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浙江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