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口號愈喊愈響,但很多老師只是將其作為時尚的話題掛在嘴上,“穿新鞋走老路”現(xiàn)象依然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對學生不信任。針對這一情況,我校狠下決心,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講或不講。無奈之下,我只得戀戀不舍、忐忑不安地“退下”講臺。沒想到,這一“退出”,卻使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課堂。
這天,我的教學內容是平面圖形中“解決問題”一節(jié)的例3:用一個長方形紙板剪三角形教具,長方形紙板的長是24厘米,寬是10厘米,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5厘米,最多可以剪多少個這樣的三角形教具?為了少講話,針對學習內容,我安排了以下學習環(huán)節(jié):(1)試做例題,(2)讀書反思,(3)匯報講解,(4)疑難解惑,(5)交流收獲。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做、讀、思中有序地進行。后面幾個環(huán)節(jié),我主動退到幕后,充當起“調度”的角色,把講臺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同學們像久關在籠里的小鳥突然看到籠門打開,立刻活躍起來。下面請隨我一同聆聽他們稚嫩的聲音:
生1: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解決的(邊講邊板書):24里面有4個6[24÷6=4(個)],10里面有2個4.5還余1cm[10÷4.5=2(個)……1cm],再用4×2=8(個),說明共能剪8個長方形,用8×2=16(個),可以剪6個三角形。
生2:他的做法是正確的,但道理沒講清。應該這樣想: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個長6cm、寬4.5cm的小長方形,用24÷6=4(個),說明每排可剪4個;10÷4.5=2(個)……1cm,說明可剪2排。這樣說會比較清楚。
生3:我想說明的是,余下這1厘米寬的紙板不夠剪一個完整的三角形,所以就不起作用了。
人們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次我算領略到了。
看到大家的表現(xiàn),我不由得想起以前的課堂:我在臺上又是畫圖又是舉例,滔滔不絕,自認為思路嚴謹、層次分明。再看臺下,有的交頭接耳,有的表情木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每道題都要講三四遍才能灌進他們的耳朵,讓人越講越生氣,課堂效率極低。再看今天的課堂,也許是學生的講解更具親和力,也許是他們?yōu)榱藸幦〉奖憩F(xiàn)機會,就要“雞蛋里挑骨頭”,個個聽得專心,想得深刻,講得更是頭頭是道。在大家的相互補充下,這個問題已分析得透徹明了,還用得著我說嗎?
師:下面是質疑解惑的環(huán)節(jié),誰有問題就提出來,讓大家?guī)椭鉀Q。
說這句話我心中是有數的。剛才大家在試做時,已有同學向我提問,我“懶得”解答,讓他呆會兒向大家請教。
果然這個同學站了起來:“我剛才在計算時用的方法與書上不同,先分別求出長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再用長方形的面積除以三角形的面積。我覺得兩種方法都有道理,可為什么結果不一樣?”
“是呀!”很多同學附和著。很顯然,這個問題也是他們想不通的。
生4:這個問題我知道。你們這種方法是看大面積中包含幾個這樣的小面積,把紙板用盡了,而在實際操作中,余下1厘米的部分是不能用的,所以這種方法的結果比正確結果大了。
“噢!”大家恍然大悟。
師:現(xiàn)在是交流收獲環(huán)節(jié),請大家談談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談收獲,大家更有話說,他們一個個神采飛揚、爭先發(fā)言??吹贸龃蠹业氖斋@都是沉甸甸的。我繼續(xù)充當觀眾角色,靜觀事態(tài)的發(fā)展。
生1:這節(jié)課,我不僅能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還幫助了別人,心里很高興。
生2:剛開始試做題時我還不會,通過看書我才明白??磥硪院笤趯W習中再遇到困難,要多看書。
剛才提問的那位同學深有感觸地說:我發(fā)現(xiàn),要想知道一個大圖形中能剪幾個小圖形,用大面積除以小面積有時是不行的,必須結合具體剪法來確定。
這可是個大收獲,但我覺得僅體會到這里是不夠的,想聽大家繼續(xù)說,卻沒人發(fā)言了。我意識到自己該出場了。
師:請問,你說用大面積除以小面積這種方法有時是不行的,能說說什么時候可以用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把大家的思維又推進了一步。
生:當剪出來沒有剩余時,可以用這種方法,有剩余時,就要根據具體剪法來定。
多精彩的感悟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得出這么完整的結論。
就這樣,整節(jié)課同學們都在自我展示中快樂著,在相互交流中收獲著。而我只說了一句話,還真有點“不過癮”,但同時又使我感受頗深。人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感謝這次“退出”,讓我有機會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內在潛能,欣賞到課堂的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河南靈寶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