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一本語文書只是杯水車薪,作為我們這些從事兒童教育引領(lǐng)的人就像“點燈人”,應該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尋味的書帶到孩子面前,讓他們興致勃勃地閱讀。因為大量的課外閱讀會讓學生從狹隘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體味語文的豐富性、生動性、知識性、趣味性;大量的課外閱讀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識世界,體驗人生,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
于是,我決定與學生攜手語林,共品書香。
一、形成氛圍——讓教室散發(fā)淡雅書香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從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課外閱瀆的動力之源應是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老師的命令,更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的誘惑。為了能讓學生流連于《哈里·波特》的魔法世界,徜徉于《西游記》的神話天地,在曹文軒筆下體會質(zhì)樸的童真,在黃蓓佳的書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我極力創(chuàng)設(shè)濃郁的書香氛圍,將教室裝點得書韻濃濃。作為引領(lǐng)者,我從家中搬來五十多本藏書,學生們紛紛效仿,從自己的小書櫥中取來心愛的讀物。“圖書驛站”中近三百本圖書整整齊齊擺放著,供學生們閱讀。黑板報上“詩聲琴韻”“書海揚帆”“散文之路”等欄目令人目不暇接。教室的墻壁也開了口,“讀書之星”“手抄報展”“讀書一得”吸引了不少目光。每張課桌的右上方貼著同學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讀書感言:
以書香增智慧,以書香育人格。
——楊天笑
閱盡人間書,知曉天下事?!都褖m
用眼睛收藏世界,用大腦收藏書籍。
——陳乃青
愛書如愛自己,品書如品人生。
——陳玉
……
盡一切可能讓教室的每一塊板報壁說話,讓每一個空間出彩,使整個教室在書文化的浸潤中日益散發(fā)出淡雅的清香,使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氛圍中開始了書海的徜徉。
二、加強指導——讓學生得漁開卷獲益
為了更好地規(guī)范課外閱讀,克服課外閱讀中存在的隨意性、盲目性,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意閱讀指導。
(一)立足教材求拓展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確,教材只是一種學習材料,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好,課堂內(nèi),應依托教材進行嚴格而有規(guī)律的閱讀訓練,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方法。
在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時,我先引導學生扣題生疑:金字塔的具體位置在哪?外形、結(jié)構(gòu)如何?如此龐大的工程是怎樣完成的?再讓學生通過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仔細讀、認真思、反復品,學生嘗試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懂文章,并爭相匯報研究成果。有幾位同學拿出相關(guān)的文章與課文相比,體會說明文的寫作特點。課后,同學中產(chǎn)生了一股金字塔熱,紛紛閱讀報刊書籍,有條件的上網(wǎng)查找關(guān)于金字塔的資料。
蘇教版教材不乏經(jīng)典之作,在精讀過某一作家的一篇文章后,親近大師,走進經(jīng)典,指導學生閱讀該作家的系列作品是我經(jīng)常做的工作。學了《“生命橋”》就引導學生閱瀆沈百溪的《狼王夢》《鳥奴》;學了《伊索寓言(三則)》,便向?qū)W生推薦了《伊索寓言》的其他篇目及《克雷洛夫寓言集》……
對于文人墨客從不同角度反復書寫不斷吟誦的對象,則注重讓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學了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的堅貞傲雪,再品陸游的同題詩,啟發(fā)學生深思,同是詠梅,為何表達的情感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學了《送孟浩然之廣陵》則讓學生搜集古代送別詩,開展送別詩故事會,學生們依據(jù)掌握的資料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這樣一來,鼓勵了學生根據(jù)閱讀理解探究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二)師生共讀齊發(fā)展
從三年級開始,我確立了一個課外閱讀方案:每學期帶領(lǐng)全班同學共讀一本書,一路堅持下來,收益頗多。
四年級下學期,師生共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首先我要求全班同學人手一本。大家興奮地捧著買來的新書,認真地聽我一句一句講讀。孩子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排排草房子,草房子里有調(diào)皮的但富有正義感的桑桑,有可愛而純潔的紙月,有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杜小康……這充滿溫情的小說深深打動了每個孩子,他們自發(fā)辦起了小報《走進草房子》,編輯完成了《<草房子>閱讀手冊》,有的甚至將整本書抄錄了下來。我乘勝前進,讓同學們一口氣自主閱讀了曹文軒的其他作品《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等。
五年級時則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帶領(lǐng)孩子們閱讀了半白話版的《水滸傳》。隔三差五地給孩子們讀,學生們堅持每天讀一回《水滸傳》故事,寫一篇讀書筆記。家長會上,家長們欣賞著一篇篇質(zhì)量頗高的讀書筆記,竟不敢相信是自己孩子的作品。
(三)自主閱讀得提升
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這都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我把課余時間完完全全地交給學生,減少作業(yè)量,大量的時間供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要求朗讀與默讀相結(jié)合,精讀與泛讀相結(jié)合,努力使閱讀成為自己的習慣,成為自己的需要,達到“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的境界。
目的不明,不求甚解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問題。為此,我要求學生堅持寫好讀書筆記,做讀書的研究報告,背誦經(jīng)典詩歌、美文……近兩年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對閱讀文本的理解更深入,寫起文章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三、注重實踐——在活動中檢驗質(zhì)量
在與學生攜手語林、共品書香的過程中,我設(shè)計了一系列極具特色和挑戰(zhàn)的活動,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認識,培養(yǎng)能力,獲得發(fā)展,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如:
擴詩演詩——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詩篇,擴充意境,補充感受,續(xù)編情節(jié),將濃濃的詩情變成生動可感的想象。在此基礎(chǔ)上組織課本劇表演,讓精彩的一幕幕不斷重現(xiàn)。這樣的活動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文學審美能力。
主題征文——為了檢驗學生讀書效果,舉行了“長征精神薪火相傳”、“我最喜愛的一首古詩”、“給《草房子》里的人物寫封信”等主題征文活動。學生循著作者的足跡,寫出了自己的認識,從而鍛煉了寫作能力。
擂臺大賽——成語故事擂臺、水滸故事王、詩王爭霸等一系列擂臺大賽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臺。當學生們聲情并茂地演繹著一個個故事、誦讀著一篇篇詩文時,我不禁為孩子們得到如此大的收益而欣慰。
幾年來,濃濃書香中,我與學生且歌且思,且吟且行,受益良多。書籍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陪伴著我們,閱讀提升了師生的精神境界,使生活充滿勃勃生機。然而,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人生伴侶,讓閱讀與學生個體生命運動融為一體,提升生命意義,是一條漫漫的長路,但我堅信有了師生的攜手與堅持,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白蒲小學)
責任編輯 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