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下,教學中教師是否善于設疑、指導學生設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探索,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做人;作為學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辯,自覺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不斷培養(yǎng)積極的思維品質、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主要體現。因此,教師在新課標下如何設疑、指導學生會設疑、并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善思、善疑、善辯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不可、也不能忽視的研究課題。特別對于初涉新課標教學和研究的教師來說,更值得關注、學習和研究。下面,筆者就課堂教學怎樣設疑、怎樣指導學生設疑,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談以下幾點:
學則須疑,教學貴在設疑
程頤說:“學者先要會疑?!闭軐W家張載云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币墒菍W生學會求知、養(yǎng)成習慣、掌握技能、開拓思維、形成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才能和智慧的關鍵,也是學會做人的量度。沒有疑,就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就沒有進步,也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常說的“學問”,就是有學必問,學和問是辯證統(tǒng)一的;而思,是通過疑來實現的,思本身就是學習。我不認同前人的“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學也”的觀點,不能說思考不是學習。因此,教學貴在“疑”。
教學過程,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按照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的要求和學科的特點,采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教書育人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設疑”和“釋疑”的過程.不管教師如何教,教得怎么樣;學生怎樣學,學得效果如何,都是通過“設疑”和“釋疑”來實現的?!霸O疑”和“釋疑”要通過啟發(fā)式的教育教學形式來進行。然而無“疑”,何釋之有?如何啟發(fā)?教學貴在“設疑”。
“設疑”分教師的設疑和學生的設疑。
教師的設疑
教師的設疑,具體講就是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規(guī)范和要求,要實現某個教學目標而采取某種策略和方法手段,在備好和上好每一節(jié)課前后,伴隨于教師相應的操作和語言表達過程之中的一系列連續(xù)的心理反應和思維活動。
教師從上好一節(jié)課的“疑”開始,繼而從備課,制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難點,針對學情選擇教學方法,教具和課件準備,教學程序安排,組織教學,時間劃分,分層教學設計板書,課堂小結的方式,作業(yè)布置的梯度,作業(yè)量的控制,安排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思想教育的滲透、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等等;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數學能力及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思維品質等;教學時,教師的儀容儀表,教態(tài)和心態(tài)的調適,語言和態(tài)勢語準確的表達,貼切地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突破重點,分散難點,組織教學,雙邊活動的把握,新舊知識的鏈接,知識的自我強化和構建,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智力潛能的挖掘,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思想教育的滲透,時間的合理分配,概念分析的通俗易懂,定理、公式推理思路的簡單明了,例題的精辟而透徹的分析;教學之后,及時收集教學反饋的信息,進行課后的回顧小結,自我評價和整理課后感受,以及對于失敗或失誤的地方采取的補救;學生作業(yè)時,培養(yǎng)獨立作業(yè)的習慣,提出作業(yè)的要求和規(guī)范,限定作業(yè)的量和完成的時間,不同程度學生作業(yè)的自主選擇;課堂小結時,方式的選擇,解題步驟的歸納,注意事項的點化,學生知識體系的自我強化和構建,識記、辨析、概括、歸納、綜合等能力的形成,成就感、感恩意識的形成和表達,設疑和釋疑過程中的交流和合作及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和形成等;課外活動時,組織寓教于樂的形式,老師的積極參與,所學的知識滲透,并聯系實際生活,學會進行數學建模,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知識面的拓寬,興趣的提高,全面育人和育人全面等;也考慮到周末的校園文化,學校和家庭的合作教育,網絡教育的引導和指導等。這一系列的“疑”的產生,又一個一個地解決,實現了教師的教的活動過程。
學生的設疑
學生的設疑,具體地講就是學生在課堂內外的求知和成長過程中伴隨于學生的動腦動手、觀察思考和語言表達等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和思維活動。
學生的設疑,是從是否喜歡學習數學開始的,繼而對數學地位和作用重要性的認識,制定自己的學期或者學年的學習計劃,制定了考試的成績目標和可行的措施。上課前,舊知識復習,新課的預習,預習中還有疑問的地方;上課時,積極配合老師,對數學問題探究的耐心和信心,是否有新的疑問;自主解決問題,積極參與探究,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動請教老師,善思善問,專心聽講并記好筆記;作業(yè)之前,先復習梳理知識,檢查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構建并形成知識體系;作業(yè)或練習的時間,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點、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書寫的格式,運算結果的準確性,檢查其純粹性和完備性;復習時,對所學的概念和公式的再現,獨立解題,歸納解題的類型,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考試時,心態(tài)的調整,統(tǒng)覽試題,書寫卷首要求填寫的內容,易題做對,會題做全,時間緊湊,安排有序,做完試卷的檢查,估計準確率和得分;課外活動的安排,各科的復習或者寫作業(yè)的時間分配,雙休日計劃;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發(fā)揮和發(fā)展,成就感的積累,感恩之心的形成等等。學生的設疑的過程也充分體現了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求知的欲望,明確學習目的的程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程度,也表現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思維活動的復雜性。這一系列的“疑”的產生,又一個一個地解決,實現了學生的學的活動過程和思維過程。
固然,設疑和釋疑是彼此聯系、辯證統(tǒng)一的,釋疑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設疑則是前提,不設疑就談不上釋疑,而釋疑又是設置新“疑”的基礎;設疑和釋疑,不完全是提出問題,再回答問題,或者我們常說的解答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解答證明題,很多的時候則是連續(xù)的心理反應過程和大腦的復雜思維過程。設疑和釋疑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
怎樣釋疑
教師善于設疑,巧妙設疑,并積極指導學生設疑;同時,要重視釋疑,完美釋疑。一個點頭,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可以釋疑。有時候,僅僅是個思維的過程,不必表達,不露聲色;當然,平常的數學課上的解題也是釋疑。釋疑也有“以疑釋疑”的,就是說,一個復雜的疑,可以通過一系列連續(xù)而又有關聯的簡單的“疑”而得以解決。當然,以疑釋疑,不是固定不變的,在設疑的環(huán)節(jié)上,可同時設置一個或幾個,也有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一個釋一個的。這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還要根據設疑者的素質和思維的能力及思維的不同途徑而定,也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定。可見,疑,在教學過程中,在師生的腦海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在新課標下,廣大教師都在積極地學習、嘗試、探究新的教法和學法,探究全面教育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探究課堂上如何有效地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設置疑問則是從另外一個視角闡述了在教育教學的整個育人過程中的一個“啟”字和一個“發(fā)”字?!皢ⅰ辈缓茫巍鞍l(fā)”之有?啟不得當,則啟而不發(fā)。作者的初衷就是著重指導在新課標下的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觀點,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擺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真正明確設疑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學會設疑,積極主動地設疑,善于設疑,從而達到最終教育目的。我的思想觀點和方法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