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語文老師,又是班主任,我在管理我的班級時,我將我的學科特點融入到其中,對學生進行習慣性的培養(yǎng),讓我的這些剛升入初中的孩子們養(yǎng)成一些好的習慣,這將受用于他們一生。
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美的習慣
剛一入學,我就培養(yǎng)我的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我告訴他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平凡中見到不平凡的東西。如:看到涓涓細流,是否會想到它倔強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想到它勇往直前的執(zhí)著精神——小潭挽留不了它,小石塊阻擋不了它,小花吸引不了它,因其志在大海;面對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是否會想到人生的方方面面——缺點會因你的大意,隨時間而蔓延,最終害你一生。所以,我告訴學生: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眼睛需與心靈相通,與聯(lián)想、想象搭橋。這樣的日記才會因大自然的奇妙瑰麗而妙趣橫生,因生活的豐富多彩而異彩紛呈,因社會的日新月異而氣象萬千。于是,我便舉很多平凡的事物和事例,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其內在的不平凡的美,結果學生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如一個學生說蒼蠅不荒廢短暫的生命,是天生的冒險家,經(jīng)常冒著被打死的危險在人前人后不停地“哼”著歌。又有學生將蒼蠅與蚊子相比,說蚊子接近人是因為要吸人的血來生存,是可以理解的。而蒼蠅呢?什么便宜也討不了,可總愿在人身上爬來爬去,最終慘遭殺身之禍,自得惡果。由此想到生活中有些人與蒼蠅一樣,做事?lián)p人也不利己,惹人討厭。這種發(fā)現(xiàn)雖讓人忍俊不禁,但你又能說其不可愛,沒道理嗎?
從此,學生們像一下子開竅了一般,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更明亮了,更聰慧了,因為善于發(fā)現(xiàn)。
培養(yǎng)圈點勾畫好詞句的習慣
也許是出于對文字的喜愛,從小我就養(yǎng)成了勾畫好詞句的習慣,摘抄筆記就有十幾本。我把這些都拿給我的學生看,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這種好的習慣。我要求他們在閱讀時養(yǎng)成筆不離手圈點批注的習慣,還要求他們在日記中將自己認為運用得準確、有表現(xiàn)力的、優(yōu)美的詞句用紅筆圈點標畫出來,以此促使他們重視好詞句,有意識積累好詞句,領會好詞句,然后還要有意識地運用。
有些學生做得很認真,他們將精彩的詞句用另一種不同顏色的筆寫出來。我形容它們就像星星一樣閃著令人著迷的靈光,使整篇文章奕奕生輝。這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豐富學生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培養(yǎng)結合單元學習重點專項練筆的習慣
在七年級上冊學習第一單元《社戲》《安塞腰鼓》《竹影》《觀舞記》《看戲》《口技》這些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時,我就鼓勵學生在日記中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多寫寫文化藝術為題材的文章。結果不少學生以“超級女聲”“非常6+1”“舞林大會”及“千手觀音”等熱門節(jié)目為題材,大寫流行前沿的中華風,真可謂是百家爭鳴,各有千秋。同樣學習第二單元中對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杰出人物時,也讓學生大動干戈,盡寫心中的偶像人物。第三單元的體育運動,更是在日記中掀起一股強筋骨、強意志,以弘揚體育精神,迎接北京2008奧運為主題的強勁不衰的熱浪。第四單元的自然篇,同樣也讓學生不失時機地親近自然,抒發(fā)憂慮與憧憬之情。學習新聞體裁,學生則以敘寫各類新聞,點評時事要聞為趣,不少學生便由此熱心起電視新聞,關心起天下事了。
學生若是在老師科學有序的方法指導下,長期不懈地努力,養(yǎng)成以上好的習慣,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也會受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