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和諧。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個別教師對其理解的不準確、不到位,就難免出現(xiàn)“走極端”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為此苦不堪言,甚至不知所措。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這一新型師生關系的內(nèi)涵,把握新型師生關系的尺度,真正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尊而不屈,和諧共處
新課程指出: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如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筆者認為平等應該是人格上的平等。切忌追求一切都要絕對平等。
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的角色變換操之過急,定位把握不準,猛然把學生的地位抬得很高,就像對待上帝一樣,明明學生已經(jīng)偏離軌道了,也不去牽引其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是聽之任之,使學生越走越遠;甚至學生錯了,因為怕傷害學生的自信心,也不去批評、指責,仍對學生一味地縱容,最終難以駕馭,把自己推向困境的邊緣。作為第一線的教師,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做一個性情中人,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把握好師生平等的尺度,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尊而不屈,賞罰分明,寬嚴結合,和諧相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親而不密,距而不離
在深入貫徹、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建立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是每個教師應有的追求。就師生之間的情感而言,教師愛生如子,對學生全面關心,與學生親密無間,值得推崇。在教師還未能準確把握“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時候,為了重新定位和學生的關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學生內(nèi)部和學生打成一片,蹲下身子和他們聊天,和他們游戲??瓷先?,其樂融融,師生關系融洽,但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如果師生之間親密無間、毫無顧忌,就必然會導致教育工作的失衡。
如一次風箏比賽中,一位班主任與學生打成一片,壓成一堆,教師不是教師,學生不是學生,教師形象喪失殆盡,今后對學生又如何管理?所以,師生相處過分親密,必然會造成相反的教育效果。作為一名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應掌握尺度,做到“親而不密,距而不離”,讓學生在心目中信服你,在課堂上尊重你,做一個真正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贊而不廉,賞責分明
新課程改革提倡多給學生表揚和鼓勵。雖然實踐證明,總是一味地批評學生,從不肯定、表揚學生,的確不是教育的好方法。然而,一味地夸獎、表揚,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說:“好、好、好,你真棒!”這恐怕也不是教育學生的“靈丹妙藥”。
留心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學生回答得如何,都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浮躁、無知,失去了對事物正確與否的判斷,老師的表揚還能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嗎?而且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使學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對學生的錯誤結論不加以糾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這難道不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欠缺嗎?
因此,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給學生以廉價的表揚。而是要賞識學生,不斷地喚醒、鼓勵、激勵學生。面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應該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該否定批評的,就應該擲地有聲地否定,然后指明改進的方面;該肯定表揚的,也應該毫不吝嗇地大加贊賞,過后還得啟發(fā)他如何繼續(xù)發(fā)揚。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洪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