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很多考生會留下遺憾,甚至是終生的遺憾,因為高考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是本不該發(fā)生或可以避免的問題。那么,都會暴露出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從哪里入手呢?筆者采訪了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翟英利老師。翟老師是該校物理組組長、省模范教師、高考評卷顧問、國家級競賽功勛教師、200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課程教材選用委員會成員。采訪中,翟老師說得最多的不是如何才能學好物理的方法,而是如何從情感上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他覺得這才是改變學生學習狀況的根本。
高考失分現(xiàn)象分析總結
翟老師說,今年的高考物理試題突出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在考查學生嚴謹?shù)膽B(tài)度方面更細膩了一些。從整體看,考題難度不大,但得高分的學生并不多。非常準確、快速、規(guī)范地將試題答好的學生很少。不少學生在不該失分的地方失分。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在高一、高二的學習過程中太功利,目的性太強,為了做題而做題,為了考試而考試,甚至成為解題的工具。而不注重學習過程,不注重各種學習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怎樣學習基本概念、規(guī)律,尤其是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而新教材更突出對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按照新教材的要求,高一、高二的學生必須要學會怎樣學習,怎樣嚴密地學習。這就要求學生越是在高速答題的情況下越要做到嚴密規(guī)范。培養(yǎng)起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創(chuàng)新、科學表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剛上大學的學生打電話跟翟老師說,在大學課堂能聽明白但記不明白;或者記不明白也聽不明白。為什么?大學課程的進度、容量都比中學快很多、大很多,有些學生雖然考上了好大學,但學習的能力、學習的素養(yǎng)還不夠,有這樣的困惑是必然的。所以,學會終身學習是學生在中學時就必須明確的。
翟老師認為,導致學生高考中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原因還有學生思維長度不夠,思維有遺漏點。這就像下棋,有人能看到四步之外,有人只能看到一兩步,結果就是后者將全盤皆輸。從學生的培養(yǎng)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思維的長度,思維的合理性,思維的點是不是夠多,這些點怎么樣能邏輯地組合,面對復雜的事情怎樣從簡單人手,讓思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網(wǎng)絡融會貫通。我在平常講課的時候會多設一些問題,在平時的學習中鼓勵學生相互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讓學生去探討、解決。學問簡單地說,學的時候不能提出問題就構不成學問。課程改革后更要求學生能夠自我學習。
還有一點是,動手、動筆能力要加強。現(xiàn)在很多學生在科學課上根本不做實驗,或者做得不認真。一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都要通過大腦思維和手來共同完成。所以,學生動手能力一定要在高一階段養(yǎng)成。手腦并用是學理科很重要的一點。老不動手,真正書寫的時候就慢,下筆的時候常出現(xiàn)丟三落四、想明白了落筆表達卻不準確的問題。這一點必須從高一開始加強,高一時就要做好受力分析,畫好受力圖,做好運動分析,畫好運動圖。從高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怎么樣確定研究對象,怎樣選定狀態(tài),怎樣觀察自然界現(xiàn)象的能力,要學會在腦子里多儲存、多收集這些與物理相關的內容,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另外,今年高考的一道計算題,實際上是原子物理的內容,考的是力學的彈性碰撞。這道題中,方程、運動規(guī)律學生都知道,但解題時數(shù)學工具運用不熟導致失分的學生很多。原因在于他們學習時沒注意運用數(shù)學工具能力的訓練。
素養(yǎng)教育是教學的根本
翟老師說,素養(yǎng)教育很重要。通過科學的訓練,養(yǎng)成學生們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品質。做事要嚴謹,規(guī)范、細致,這是一個人終生受益的能力,這也是老師最應該教的。我覺得對學生進行思維長度的訓練比教會他們解多少道題要有用得多。不能讓學生的思維總停留在感覺式的、結果式的層面。尤其是學習理科,一定不能追求暫時的感覺,像看電視劇那樣憑感覺推測結局。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科學素養(yǎng),必須貫穿于每一堂課當中,經(jīng)過3年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才可能達到效果。我一直強調系統(tǒng)工程的重要性,我覺得學生是管理出來的不是管教出來的。不能只在考試成績出來后,家長、老師大發(fā)雷霆,孩子哭哭啼啼,這樣做沒有意義。高中老師要想到3年中該怎樣和學生一起走好每一步。在高一第一學期,尤其是力學部分,是為以后其他物理學習打基礎的,哪些地方是基礎?有多少個臺階學生需要上?怎么能上好?又有多少個環(huán)節(jié)?怎樣能把這些環(huán)節(jié)連起來?尤其是在交接點上找到接點很重要,老師必須要設計好。所以,我一直認為,一定要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我不贊成高一安排一套老師,高二安排一套老師,高三再安排把關教師的做法。老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才可能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教育包括兩方面,一個是養(yǎng)成教育,一個是改變教育。哪些地方該養(yǎng)成?哪些地方該改變?養(yǎng)成什么?改變什么?都應該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和一個系統(tǒng)的計劃。就像蓋高樓大廈一樣,基礎怎樣打,每層怎樣建,結構應該是什么樣,應該在哪些地方加大強度,哪些地方可以強度小一些,都要提前想到。孩子在成長當中,有很多個環(huán)節(jié),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問題,出了問題這個孩子今后的生存、發(fā)展和成就都要受到影響。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把孩子當做國家棟梁之材來培養(yǎng)。在他們還是小樹時就一點點去修剪,哪個該剪掉,哪個該保留需要我們去把握。
都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情感教育就應該擺在首位。培養(yǎng)學生具有什么樣的世界觀、方法論,都是教育的范疇。所以,高一、高二就知識講知識,就方法講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我教的第11輪學生中有一個女生,小學、初中成績都很不錯。到了高中成績排在后面,她心里也著急,而家長又不理解她,總譴責她不學習。其實小學、初中的學習內容還是簡單的。省重點高中是人外有人的地方,任何一個學生都可能落在后面。但女孩心理承受不了,高二時,一向很乖的她終于將心里積壓的委屈迸發(fā)出來,和父母對抗,而她父親也采取了過激的行為。結果,最嚴重的時候她在教室號啕大哭,光著腳滿操場跑……醫(yī)院診斷是神經(jīng)分裂前兆。后來她配合心理醫(yī)生的治療,加之老師在課堂上給她溫暖,給她成就感,幫她解決每天未學懂的問題,不讓她有積壓的問題,在老師和家長的關愛下,今年高考她考了646分,考進了東北財經(jīng)大學。這個女孩的經(jīng)歷說明的還是那個老道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被放棄的學生?;蛘邲]放棄,但對他關愛得不夠,管理得太少,才導致孩子的落后。孩子的成長每一天都需要被關注。
中等生的成長空間最大
翟老師說,從態(tài)度上把人分為4種:積極型、隨從型、消極型、對抗型。一般來說,中等生不能把多數(shù)時間用在學習上,或者不能全神貫注地學習。中等生當中隨從型的更多一些,家長說的話他聽,老師說的也聽,卻不是自主地、發(fā)自內心地學習。還有些中等生是消極型的。在上高中前,早早地就確定了我要學文科。所以,在物理學習上他就不主動了,會考通過就可以了。這部分學生學習的功利心比較強,而心態(tài)決定做事的態(tài)度。當學習的態(tài)度明確了,他就會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真正投放到學習上去。如果基本方法正確了,就是高效的學習了。另外,我覺得有的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問題還是在道德修養(yǎng)上存在問題,所以有時只抓成績而不注意道德修養(yǎng)不行,像進取心的培養(yǎng)對學生就非常重要。孩子成長是一種文化的培養(yǎng),是道德、品質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種精神的養(yǎng)成。
我覺得一個孩子真想成材的話,小時候就要給他樹立遠大的志向。前段時間,我們學校的老師開選修課“科學家也是人”,老師在講課時問:你們在小學和初中想當科學家的請舉手,一班56個學生能有一多半舉手,都想過當科學家;老師又問:現(xiàn)在想當科學家的請舉手,結果沒有一個舉手的。老師再問:真是這樣嗎?你們就沒有想當科學家的嗎?結果一個同學看了看別的同學之后才把手舉起來。很多孩子小時候都說過將來上北大、清華,但為什么上了高中說的就少了呢?因為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清華、北大每年就招100多人,全省文科理科加在一起有21萬多人報考,很多同學一看在這茫茫人海當中,在這么多的競爭對手當中自己不是這個梯隊的了,所以就放棄了,這實際上還是一種意志品質和道德水準培養(yǎng)的缺失。而這一點,學校和老師肯定有責任。科學家也有兒時朦朦朧朧的想法,有后來真實的想法,最后他們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但是現(xiàn)在,我們老師和教育工作者并不特別重視對學生這方面的引導和保護。如果孩子連想都不敢想,還如何講去做?翟老師說,培養(yǎng)高規(guī)格的、高品位的學生,一定要他們學會先做人后做事,教會他們要有自主精神、團隊精神、拼搏精神,學會在逆境當中怎么生存。
依賴,可怕的思想障礙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和學生把對自我學習的要求轉嫁給了補課班。翟老師說,有很多學生太依賴補課班了,這等于將學生的腦袋長到了老師的腦袋上,自己的腦袋不注意去訓練。補課班是很多孩子的拐杖。試想,別人學一遍,你學兩遍或者三遍,結果是沒比別人高出多少分,這樣的學生將來上大學怎么辦?還能接著補嗎?工作的時候不行了還繼續(xù)補?總是靠別人幫著你思考,靠別人幫你解決問題,這絕不是學習的方法。最佳的學習方法是:遇到問題了,靠自己去解決。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F(xiàn)在很多學生只會傾聽,而不會親手做。在學習中,依賴思想是很可怕的。學習必須勤奮,該動手的動手,該動腦的動腦。但現(xiàn)在很多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對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是有障礙的。比如,很多學生在家里從來不做家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除了學習其他事情都由家長完成……這些障礙不排除,孩子不可能有成就。一定要讓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從小靠自己做事,不能依賴家長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