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態(tài)勢穩(wěn)步地向前推進,欲扎實而科學的做好課改工作,必須以更新教育觀念,確立先進的教育觀念為首要的任務。美術欣賞課的教育教學在課改的浪潮中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改革是為了發(fā)展教育,或者說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是,改革首先向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在新課改中,美術教師如何既適應新形勢,及時轉變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又能科學創(chuàng)新是我們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美術欣賞課;課程改革;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3.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2-0077-02
美術欣賞課與其它學科相比,其中的美育因素是得天獨厚。無疑,美育諸手段中的美術教育在完成全面教育中的美育任務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美術欣賞課的學科優(yōu)勢
1.美術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興趣的重要途徑。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學習興趣,根本談不上接受審美教育,更不可能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要進行審美教育,其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美術欣賞教學。
2.美術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美術欣賞是學生的視覺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美術審美實踐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這種藝術活動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出來的。
3.美術欣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美術欣賞是以學生的看為主要手段,具有直觀性。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通常會憑色彩,藝術形象等第一印象對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而對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構圖,節(jié)奏韻律,比例尺度等形式美的法則和形體、空間、材質肌理等藝術語言的觀賞能力卻不能具備,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感受,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4.美術欣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評判能力。 既然,美術欣賞在美育中有如此優(yōu)勢,我們應如何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在美術欣賞教育這塊陣地上,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美的形象,美的人格,美的行為的青春花朵。
新課改精神已明確指出:“課改是從課堂教學突破,深入全面的推出素質教育的根本性措施。”因此,美術欣賞課應該從課堂教學突破,讓課堂成為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二、當前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提倡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的關系,遵循平等交流的原則。但是,在當今的美術課教學中,師生關系仍存在著問題,問題傾向有兩種:
1.師生關系仍帶有濃厚的傳統(tǒng)色彩。部分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仍然是一言堂。在課堂上將美術作品講解給學生聽,雖然知識點都傳授到位,課堂語言也頗講究藝術性,一堂課如講評書般熱熱鬧鬧,但課后調查學生對美術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卻茫然搖頭。因此,這種課堂表面看似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實際學生只把這種課堂當作了消遣,根本沒有激發(fā)起學生對美術欣賞知識探究的興趣,更談不上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2.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偏廢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曾聽過這樣一堂美術課,課題內容為《中西方美術之優(yōu)劣》。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中方代表”和“西方代表”。兩組學生就中國繪畫好還是西方繪畫好,展開了激烈的爭辯,課堂氣氛異?;钴S。然而我們的美術教師一堂課只是在重復類似的話:“中方同學有什么觀點?”,“西方同學有什么想法?”轉眼間,45分鐘過去了,教師突然做出結論性總結:中西方美術雖然各有優(yōu)勢,但都好,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結論,不要說正為已方觀點據理力爭的學生會一頭霧水,就連聽課教師也聽的一塌糊涂,整堂課教師導什么了?怎么在異常尖銳的矛盾中突然統(tǒng)一了結論了呢?
后來又有教師做類似內容的公開課,課題為《中西方美術辨誤》,課前布置學生進行資料查詢,整理。上課時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闡述自己進行認為中國畫好還是西方好,并找出論據,論證。然后教師讓各方選一個代表,把己方突出論據紀錄下來。并且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1)中西方繪畫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2)中西方繪畫在表達人類情感方面有無形式相似。等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中西方美術是各放異彩的人類精神文明的瑰寶。這堂課既活躍,又不乏條理性。
由此可見,美術新課程雖然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但美術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調整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美術課程能否真正有效實施。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1.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互動形式的。一方面,美術課堂應該成為學生思維的理想王國,學生的心靈應當自由自在地飛翔,老師要讓學生學的主動,學的愉快。如拉伯雷所說:“與其說是一個學生在學習,毋寧說是一個國王在消遣?!绷硪环矫?,教師的主導地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難設想,教師主導地位的弱化或失落,將會給教學帶來怎樣嚴重的后果。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主動體現其主導性行為:要引導學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帶著教材走向學生: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在美術欣賞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辨析問題、解決問題。要輔導學生,而不是任學生不分正悖地“創(chuàng)新”。
2.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應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明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在備課時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擬定每堂課的之使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并在課堂上始終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2)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環(huán)境。面對美術作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進入主動欣賞狀態(tài)。(3)優(yōu)化教學方法,采用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性 、靈活性的教學方法,科學的運用教具,合理引入多媒體教學,避免對媒體教具濫用或不用。(4)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拓展知識的光度和深度,透徹的理解教材,充分體現教材的特色和教師的創(chuàng)造精神。
四、樹立牢固的學生觀,使學生學會欣賞
如何有效的掌握欣賞知識,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并形成獨立的欣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終極目標。所以,美術欣賞課教學也要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觀念。而在學生走向這條獨立學習,獨立欣賞的道路的過程中,則需要教師給予方法上的指導。
1.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學生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學生怎樣問,都表明他們對知識的追求。比如,在《美術作品的形式美》一課中,在欣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時就有學生提出質疑,認為:她不夠美,沒有體現出女性的纖細嬌美。顯然這個同學是站在個人的單一審美角度去評價的。針對他的問題,我沒有正面解答,而是給其留了一道課后作業(yè),查找有關古希臘歷史人文的資料,自己找答案,并在下次課把答案講給同學聽。由此可見,只有鼓勵學生大膽置疑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2.要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不能就主題論主題,就顏色談顏色;看現代繪畫,不想古代繪畫;不建立聯(lián)系,不進行比較。要引導學生主動運用聯(lián)系的方法,對比的方法,由表及里的去分析、欣賞美術作品,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美術欣賞知識,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指導自身的行為美,而不是把美術欣賞知識的應用停留在對圖片的觀賞上。
課改伊始,美術欣賞課教學尚在探索中,美術教師只有積極探索,互相學習,才能共同促進學科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