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jié)扭傷為常見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多因失足跌到引起,造成其周圍韌帶的牽拉傷。嚴重時可造成跗骨的錯縫。
1 病因病理
多因直接暴力或失足跌到引起。造成踝關節(jié)內外側副韌帶或脛腓聯(lián)合韌帶的損傷、出血。嚴重時可造成撕裂傷或合并關節(jié)錯位。病久失治誤治,血腫機化、粘連,可引起踝關節(jié)功能受限及局部骨膜反應心房感增厚。
內翻損傷時,多傷及腓跟韌帶,內翻合并跖屈扭傷時,多傷及腓距前韌帶,外翻損傷時多傷及下脛腓韌帶(因三角韌帶極堅韌,一般外翻時不易損傷)。
2 臨床表現(xiàn)
2.1 有明顯的外傷史
2.2 疼痛與壓痛傷后立即出現(xiàn)疼痛,程度多較重,部位因損傷機制不同可位于外側或內側,局部可觸及到明顯的壓痛點。
2.3 腫脹傷后兩小時左右出現(xiàn)腫脹。2-3小時達到高峰,可伴有皮下瘀血,青紫等。
2.4 功能受限屈伸功能尚可。內、外翻時可引起疼痛加劇,傷肢不敢用力著地,否則疼痛加劇,因此出現(xiàn)走路跛行。如伴有錯位,則可能內、外翻嚴重受限或不敢活動。
2.5 X片,可除撕脫骨折、脫位等。
3 治療
幾年來,本人用推拿方法治療本病例18例,療效滿意??偨Y如下:
3.1 一般資料本組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20歲以下7例,21歲以上11例;發(fā)病12小時內就診5例,13至24小時內就診9例,215至48小時內就診4例。
3.2 治療方法
3.2.1 手法治療:①急性腫脹期不宜過多采用手法,以整復錯位,恢復韌帶正常位置為主要目標,多采用踝關節(jié)被動運動法。
外側副韌帶損傷:患者側坐床邊,傷肢在外,外踝向上。一助手固定患者脛腓骨下端,醫(yī)者雙手分別握住足跟及跖骨,拇指扣按痛點,醫(yī)助相對用力。在保持足夠牽引力下。先作踝關節(jié)搖法6-7次,然后使之盡量外翻,再迅速內翻,按痛點之拇指同時行捋順法。
下脛腓韌帶損傷:患者正坐床上,患肢平伸,一助手固定脛腓骨下端。醫(yī)者一手手握住足跟,拇指扣按痛點,另一手握跖骨,在保持足夠牽引力下,先用踝關節(jié)搖法6-7次,再使其盡量跖屈,再迅速背屈。按痛點之拇指同時施以捋順法。
②慢性期則根據(jù)痛點及功能活動受限的的方向及陽性反應物的位置而采取對癥處理,手法以指揉、彈撥、挫散及被動運動法為主。
3.2.2 藥物治療:急性腫脹期,尤其是扭傷12小時以內,可外噴好得快。24小時以后可外涂扶他林乳劑,正紅藥油等,也可以采用中藥薰洗,方以消積液湯為主(見創(chuàng)傷性滑膜炎),內服藥以七厘膠囊,云南白藥為首選,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疼痛嚴重時,可加服芬必得、曲馬多等。
3.2.3 治療結果:療效標準:痊愈為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功能活動正常。顯效為臨床癥狀及體征部分消失.功能活動改善。無效為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治療結果:本組患者經上法治療1療程痊愈12例,占66.7%;顯效5例占27.8%;無效1例占5.5%;總有效率為94.5%。
4 病案舉例
林某,男,34歲,干部。以左側踝關節(jié)疼痛活動不利1天為主訴就診。緣于1天前打籃球扭傷致左側踝關節(jié)疼痛。來本中心就診治療5天行走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