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校的擴招,近幾年新生入學時的文化基礎水平差距較大,在其他高校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尤為突出。以材料與化工學院近幾年的新生入學成績?yōu)槔?004年新生入學最高分660分,最低分433分,2005年新生入學最高分635分,最低分416分。以“基礎化學”幾門課程近幾次的考試成績?yōu)槔?,?3級“有機化學”考試卷面不及格率為77%(2/93)(括號中為卷面最低分和最高分,下同);化03級“物理化學”考試卷面不及格率為36.5%(12/99);高04級“基礎化學”考試卷面不及格率為47.3%(22.5/89)。入學成績的巨大差距和入學后學習成績的懸殊使教師處于“考題難掌握”、“進度難掌握”的尷尬局面。在國家招生政策不發(fā)生大變動的前提下,筆者認為,在各專業(yè)、各層面實施切合實際的分級教學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
一、分級教學的內涵與實施
分級教學即分層次教學。根據現有水平對學生進行層次或等級劃分,促使學生主體層次化,教學目標層次化,依據所學狀況,對學生實行“升降級”制度是分級教學最為顯著的特點。其宗旨是在不降低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對學生因材施教,讓優(yōu)秀的學生脫穎而出,提高所有教學班的教學質量。可以說,分級教學可實現從一個模式訓練學生向多個模式適應學生的轉變。
我校材料與化工學院基礎化學教學與實驗中心從2005新學年開始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3個專業(yè)的“基礎化學”和“有機化學”課程中實施了分級教學試點。我們根據一年級學生入學初摸底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結果,確定具體的分數線,把基礎好的、基礎一般的學生分為A、B兩個層次進行組合,A班人數控制在60人左右,B班按原專業(yè)、原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與管理。二年級時,我們根據學生個人意愿,結合學生一年級“基礎化學”課程成績將學生分為A、B兩個層次進行組合,A班人數控制在90人左右,B班按原專業(yè)、原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與管理。對B班,我們加強了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傳授,增加了習題課次數以及課后、課上的練習量和課后答疑次數。我們采取了多種考試、考核方法,增加了平時成績在期末總成績中的權重,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決不能降低教學質量。A班在完成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了難度,并加大了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yè)量,并對知識的深度、廣度都進行了重新安排,強調了知識的應用背景和基礎理論的滲透。經過全體師生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A、B班學生各有所獲。A班學生學習更加努力,相互競爭,因“吃不飽”而抱怨教學內容太簡單的學生少了;B班學生經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幫助和答疑,多數學生學習成績明顯進步,一部分學生的成績與A班中學習好的學生的成績相差無幾,因“吃不了”而抱怨教學內容太難的學生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二、分級教學的基本經驗
1.分級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分級教學最大的特點和意義就在于因材施教。把基礎水平相當的學生組織在一起,有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材和取舍。在分級教學中,只要教師講解詳略得當,安排適中的進度,營造課堂內外平等輕松的學習氣氛,學生就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能避免出現一部分學生“吃不飽”和一部分學生“消化不了”的現象。實踐證明,通過分級教學模式的實施,A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有學生反映,以前對四年的大學生活沒有規(guī)劃,學習也沒有明確目標,但通過在A班的學習,不僅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立志成才,有了考研、進一步深造的動力和愿望。在原先的自然班級中,成績中等的學生在B班成了學習的尖子,通過比、趕、超等心理影響和實際行動,鞏固了基礎,樹立了信心。很多B班學生說,只要肯下功夫,B班學生同樣能學好,同樣能成才。應該說,分級教學為因材施教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空間。
2.分級教學可有效解決“進度難掌握”問題,保證基礎課的教學質量。“有機化學”是我校材料與化工學院各專業(yè)和機械工程學院環(huán)境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實施分級教學新模式以來,我們針對不同層次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以中間水平為基準”、“向中間看齊”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的起點與終點水平比較明確,教學是在教師比較了解受教育者的實際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教學的難易程度和教學進度,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從而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基礎不同、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實際需求,激發(fā)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分級教學實踐的教師普遍認為,實施分級教學后,課程進度難掌握的矛盾基本得到了解決,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提高所授課班級的教學質量上。學生也對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質量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評價,普遍認為分級教學班教師比非分級教學班教師更具有責任心和質量意識。
3.分級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為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了條件。由于我國各地教育發(fā)展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地域師資力量水平懸殊較大,致使我校新入學學生基礎水平相去甚遠。如果實行“一刀切”的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就可能抑制一部分尖子生的發(fā)展,挫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級教學在培養(yǎng)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多樣化、適應力強、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方面進行有效嘗試的同時,加強了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提供了一條合理、高效的途徑。
4.分級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師資配置,節(jié)約教育資源。實行分級教學,教師們節(jié)約了了解學生基礎水平、調整教學進度、選擇何種難易程度的授課內容的時間,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節(jié)約了教育資源,有利于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考慮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提高教學質量上,有助于教師科學地組織教學、專心致志地投入教學。實施分級教學,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最擔心的是在師資配備上學校會偏向高級班。對此,我們采取的措施是:規(guī)定不同層次教學班除教學內容、教學難度、教學方法不同外,師資、設備等方面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平等地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甚至將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和學生公認的好教師選派到B班上課。另外,由于打破了原有自然班的界限,分級后學生可以通過試聽選擇在同一級別中自己喜歡的任課教師。這樣,一是學生有了主動權,教師也比以往更有壓力;二是教師可按年度輪流給A班或B班授課,以便于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心態(tài)和教學計劃及教案,重新規(guī)劃教學內容,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
5.分級教學可有效解決“考題難掌握”問題。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不同的考試、考核方式,以及對目前單一的考試、考核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進是改變 “考題難掌握”現狀的有效方法。章節(jié)小測驗,課程小論文,自己動手制作ppt并在課堂上進行演講,讓學生們互相打分,建立學習興趣小組,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和課堂交流等措施,提高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解決了目前學生考試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從分級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切實的好處。
三、分級教學中需解決好的幾個關系
1.解決好不同層次學生間的關系。要想將分級教學作為一項基本的教學模式確立并實施,對不同層次學生實行“滾動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根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及綜合表現,第二學期對學生進行局部調整,將成績進步的B班學生升入A班,成績退步的A班學生則降至B班。只有這樣,分級教學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分級教學需解決好不同層次班級教師的關系。分級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各層次教學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與學生實施“滾動制”管理模式相匹配,教師也應實行“輪流制”。“輪流制”使每位教師都有機會接觸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與不同層次學生的接觸和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學實踐,教師可總結適合不同層次教學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合適的教學進度、難易程度、課后練習、答疑方式和考試、考核模式?!拜喠髦啤笔顾薪處熢诜旨壗虒W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面前保持平等,可最大程度地保護所有參與分級教學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師可通過教學研究、與同行交流和研討,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方法。筆者認為,行政主管部門在安排不同層次教學班教師時,應統(tǒng)籌兼顧,形成合理的輪流教學機制,避免在教師中形成自然等級劃分,以利于全體教師都能夠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分級教學實踐中。
3.分級教學需解決好教學與管理的關系。擴招后,學校的教學資源相對短缺,師資力量的配置、教學條件的分配、教學課程的安排、各班學生名額及學生分班名單的確定、考試考核制度的確立等都使教學管理工作面對一系列新問題。如分級教學必然導致同一專業(yè)學生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目標不同,培養(yǎng)方案也應不同,學生的學習強度、難度及個人志向也就不同;不同層次教學班教師的工作強度、工作量、目標任務及工作量核定也不同。另外,由于實行滾動制,班級成員不固定,必將帶來考勤、成績存檔等方面的新問題;A班的學習難度和強度要高于B班,如果A、B班用同樣的學分制完成學業(yè),同樣的成績衡量獎學金等必然帶來一系列新的不公平。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穩(wěn)妥地推進分級教學,使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發(fā)揮最大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管理工作是否與時俱進和科學合理。
分級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我們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作為群體性分層次的基本教學模式,它不能解決個體因材施教和多模式培養(yǎng)人才的所有問題。二是分級教學應貫穿教學全過程,但考慮到學生綜合成績評定和獎學金評定等因素,在實驗教學和考試、考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還尚未引入這一教學模式。隨著分級教學各項措施和規(guī)章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們將實行分級考試、考核,嘗試A、B、C三級分級教學模式和開設“中級化學實驗”課程,將分級教學模式向實踐類課程推廣。三是通過教師集體備課,加強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投入,使分級教學作為一項基本教學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和可操作。
(作者單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有機化學教研室)
[責任編輯: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