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賣于12月18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落下帷幕。包括由中國扇畫、中國書畫(近現(xiàn)代)、中國書畫(古代)、中國書畫(當(dāng)代)、中國書畫(四屏)、油畫雕塑、古籍善本、中國玉器、懷德堂珍藏清代玉雕、古董珍玩等12個專場,2100余件拍品,在國內(nèi)藝術(shù)品市場整體走勢下滑的情況下,總成交額超出總估價1億元,最終以4.03億元的成績給秋季拍賣畫上了圓滿句號。
油畫 寫實繪畫掃陰霾 當(dāng)代先鋒浪潮涌動
翰海油畫雕塑專場(一)上拍作品119件,成交92件,成交比率77.3%,總成交價人民幣9,290.4萬元,單件作品平均成交價位為101萬元。專場(二)上拍作品81件,成交68件,成交比率83.95%,總成交價人民幣2,143.8萬元,單件作品平均成交價位為31.5萬
《長江萬里圖》 油畫長卷——創(chuàng)吳冠中作品世界性成交紀(jì)錄
繼06春徐悲鴻油畫《愚公移山》創(chuàng)下3300萬歷史性拍賣紀(jì)錄,北京翰海06秋再次擊出重槌,推出吳冠中《長江萬里圖》油畫長卷,堪稱本季中國油畫拍賣市場超級拍品,并于開拍前夕收悉多位海外重量級藏家的咨詢與委托競標(biāo)。競拍當(dāng)日,沸騰的氣氛中,《長江萬里圖》最終由現(xiàn)場海外買家以3450萬競標(biāo)成功,3795萬的含傭成交價格,不但創(chuàng)下吳冠中作品世界性最高成交記錄,也創(chuàng)下中國當(dāng)代在世油畫家作品的最高紀(jì)錄。
油畫雕塑專場(一)/當(dāng)代經(jīng)典——寫實繪畫一掃陰霾創(chuàng)佳績
自11月下旬北京翰海拍賣公司赴港巡展推廣活動后,北京翰海油畫部持續(xù)在拍前收到許多來自海外的拍品征詢事件,與前期其他拍賣專場針對寫實繪畫的不確定氛圍大相徑庭。開拍當(dāng)日,王沂東《我心中的遠方》280萬起拍后,終場在兩位海外買家競逐中以671萬人民幣高價成交,創(chuàng)王沂東創(chuàng)作生涯最高作品紀(jì)錄,也是中國寫實畫派成員中的市場最高價位者。艾軒《融雪的三月》352萬成交,楊飛云《鑲金邊的云》242萬成交,接續(xù)寫實畫派三位干將的前導(dǎo)氣勢,陳逸飛《鞠親》、《似水年華》、《鏡影》、龍力游的十屆美展優(yōu)秀獎作品《母女》等隨后紛紛以242萬、220萬、242萬、220萬落槌于高點,7件拍品總成交額高達人民幣2189萬。此外,領(lǐng)航拍品成交超過百萬人民幣的還有艾軒《風(fēng)掠過雪原》,104.5萬成交,何多苓《坐在山旁的女人》121萬成交,陳衍寧《夜深沉》165萬成交,夏星《熬鷹的人》132萬成交,昕東旺《帶婚戒的女子》121萬成交,李貴君《早夏榕樹前》101.2萬成交,新加坡畫家程亞杰《童話里的天使》159.5萬、《蝴蝶夢》110萬等,風(fēng)采盡呈,一掃入秋以來寫實繪畫在北京拍賣市場遭逢的陰霾,大放異彩。
油畫雕塑專場(二)/當(dāng)代先鋒——浪潮持續(xù)涌動
相對市場熟悉的后八九波普形式主義特性,本場拍品的前期規(guī)劃更注重探索當(dāng)代主義中深層的人文與繪畫性。方力鈞2004年作品《時光》,是方力鈞將走動的人群由地面逐步挪到云端的最成熟代表作品,拍前的預(yù)展會場中就引起眾多買家高度關(guān)注,估價150-180萬元人民幣,418萬成交,創(chuàng)方力鈞海內(nèi)外拍賣市場最高成交紀(jì)錄,也是本專場的最大亮點。此外,劉小東畫于1990年的《脆弱小繩》236.5萬,周春芽《紅人》143萬,劉偉的作品等均是本場拍賣會的閃亮明星拍品。
中國書畫整體平穩(wěn),珍品仍備受追捧
本次翰海中國書畫部分分六個專場向藏家呈現(xiàn)。
繼翰海公司春季中國《扇畫》專場表現(xiàn)不俗以后,本屆秋季再度以推出159件扇畫精品組成的《扇畫》專場拍賣,共成交146件,成交比率達到92Z,共計成交額476萬元。真可謂碩果累累。其中封面作品齊白石《雙壽圖》以24.2萬元成交;潘天壽、吳湖帆等十二家合作的《書畫合璧》以20.35萬元成交,看來市場的影響也未能抑制經(jīng)典之作強勁的勢頭。
相繼亮相的近現(xiàn)代書畫兩個專場,共推出374件拍品,總體成交率為65%,成交總量為4000余萬元。本場拍賣的亮點仍集中在幾個畫壇巨匠的精品之作上,成交不俗。
最令藏家關(guān)注的徐悲鴻水彩絹本《群馬圖》,是徐悲鴻先生青年時代最珍貴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精品之一。拍賣前,徐悲鴻紀(jì)念館館長廖靜文女士見到此畫,并給予鑒定:“是悲鴻真跡,作于1917年。像這樣早期的作品,群馬有十九匹,還沒有見過,很重要。望藏家妥善保存,我館已拍照片存檔。”據(jù)徐悲鴻紀(jì)念館研究所知,在這段時間里,徐悲鴻曾創(chuàng)作了三幅不同構(gòu)圖,而創(chuàng)作方法近似的畫馬作品。一件作于1918年冬,是徐悲鴻贈送蔡元培的?,F(xiàn)在由蔡元培的后人珍藏。題款為“子民先生雅教,戊午年重九,悲鴻?!绷硪患R圖創(chuàng)作于己未新春,即1919年春所作,題款為:“寫奉覺彌先生永念”,是1919年徐悲鴻出國前夕,送給姬覺彌的,現(xiàn)存徐悲鴻紀(jì)念館。而現(xiàn)在這幅《群馬圖》則是徐悲鴻23歲時在東京所作,是三幅作品中最早畫的一幅。題款為:“群馬、悲鴻在東京寫,歲丁巳吾生二十三年也,徐悲鴻?!贝思钠纷罱K以超出估價倍的價格561萬元成交。
張大千設(shè)色紙本《紅葉白鳩》也成為藏家們角逐的熱點。本幅畫作有張大干兩題。左側(cè)題云:“仿宋人法,寫似冠五道兄法教?!惫谖逭?,即廣東著名書畫收藏家何冠五,其父何荔甫也是清末民初廣東知名的收藏家。1933年張大干與何冠五經(jīng)黃君璧介紹相識,此后兩人切磋論畫,交往甚密。第二則題跋在右下,又云:“此十年前舊作,祖萊七兄從香島得之,攜過寓齋。今目力漸失,不復(fù)能為之矣?!弊嫒R者,為上海名士李祖萊,張大干紅粉知己李秋君的胞弟。李氏與張氏為世交,因此李氏子弟中的李祖韓、李祖模、李秋君、李祖萊皆與張大干交好,情感彌深,是民國時期張大千在上?;顒拥淖钪匾闹С帧@钭嫒R1948年后定居香港,張大干1949年出國后,不僅與李祖萊交往更為緊密,而在港的畫展事務(wù)也依仗李祖萊的打理。從兩則題跋中我們還可以得到這樣的作品流傳訊息:“紅葉白鳩》圖軸創(chuàng)作于1951年,是張大干為其廣東的摯友何冠五所繪。此后這幅作品流落于香港場肆之中,為其海上摯友李祖菜所得,1961年張大干為之再次題記?!都t葉白鳩》傳承有緒,彌足珍貴,此作品成交價超出估價三倍以上,以176萬元成交,在市場趨冷之時達此高位,實屬罕事。
另外齊白石的作品《松鷹》以308萬元成交;傅抱石設(shè)色紙本《山瀑清會圖》以440萬元成交,稱得上是精彩之作。
古代書畫
在本季有249件作品投拍,149件成交,成交率約為60%,總體成交2200萬元。
其中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大家王鐸的《草書》立軸,成為拍賣會上的搶手貨。王鐸書法宗法魏、晉,力追羲、獻,一生浸淫閣帖,功力深湛。他自稱:“予從事此道都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學(xué)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多也?!薄皶粠煿牛懵湟八滓宦??!睆牧魝飨聛淼哪E看,王鐸確實是這樣做的。他習(xí)慣于“一日臨帖,一日應(yīng)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傳為美談。馬宗霍稱“明人草,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擬而能斂,故不極勢如不盡,非力有馀者未易語此。”林散之稱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后第人”并不為過。此作品以超過估價3.5倍的91.3萬元成交。
古代書畫封面作品明代官宦李士達的《高堂稱慶圖》設(shè)色絹本立軸,此件作品有乾隆帝御題,并鈐有“古希天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等多方印章。還分別有當(dāng)今兩位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劉九庵(已故)的題跋,給此畫以高度贊賞,此件作品以它著錄清晰、流傳有緒深得買家重視,最終以308萬元入藏新買家。
當(dāng)代書畫中,翰海這一專場由158件作品組成,從名家精品到新秀力作,總體成交2500余萬元,成交率為82%。當(dāng)代書畫《四屏》專場推出75件拍品,成交額為550萬元。
永樂佛像,繼掀佛像收藏?zé)岢?/p>
翰海本次推出的“永樂氣象——明初宮廷鎏金銅佛像和法器”的專題拍賣匯集了10件永樂宮廷造像及法器,包括鎏金銅彌勒佛像、鎏金銅羊銜荷花像、鎏金銅金剛鈴杵等,都是永樂宮廷所制的上乘佛像和法器,總成交額達到了1475萬元。
其中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像》,高27厘米,“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經(jīng)過幾番叫價后以511.5萬元成交,為“永樂氣象——明初宮廷鎏金銅佛像和法器”的專題拍賣的最高價。明永樂《鎏金銅文殊菩薩像》,高22厘米,“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是明御用監(jiān)匠人的不二杰作,以385萬元成交。明永樂《銅鎏金彌勒佛像》,高21cm,“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以242萬元成交。
除佛像外,永樂法器也成為了此次專拍藏家關(guān)注的焦點。
明永樂《銅鎏金金剛撅》,高24.3厘米,成交價198萬元。金剛橛,藏文名普巴,原指用以固定帳篷的樁子,其演變?yōu)榉ㄆ鳎醋杂《确屯訒r期的傳統(tǒng),用之摧毀一切魔障。金剛橛的握柄頂端為普巴神格化之后形成的明王形象。三面頭像共有一個紅色如火焰式的蛇形發(fā)結(jié),每面各有圓睜的三目,象征通達了義、不了義和不二義三大法門。握柄由對稱的一組圖案構(gòu)成,即上部為“漢式凸結(jié)”,下部有一圈蓮瓣。在其中一蓮瓣中陰線刻“大明永樂年施”六字款?!皾h式凸結(jié)”,借用漢式的編織物圖案,象征一切邪魔被束縛,無法逃逸。握柄之下的摩羯魚形象,簡化成一個夸張的大嘴,上唇很長,如大象長鼻,兩側(cè)各有一只目光溫和的眼睛和尖銳的牙齒。密教法器的刃部都是從摩羯魚嘴里伸出,暗示具有強大能量,無堅不摧。這件法器上部為銅鎏金,三棱杵的刃部用“天鐵”鍛造,滑動的卷蛇鎏金,由于工藝復(fù)雜,制造及存世數(shù)量很少,即使在明代宮廷,亦被供為珍貴法物。
玉器收藏市場活躍凸現(xiàn)
玉器專拍此次推出的200余件精美玉器分設(shè)在《懷德堂珍藏清代玉雕》和《中國玉器》兩個專場內(nèi)。前者雖只有66件拍品,但不乏珍罕之物,可謂件件精美,總成交價高達2200余萬元。其中,屬清宮舊藏的清乾隆《黑白玉十六御制羅漢贊插屏》以其高超的玉雕工藝、栩栩如生的畫面博得藏家喜愛,最終以385萬元成交。
另一件以385萬元收入藏家囊中的是一方清代《碧玉雙龍鈕御璽》,璽印為碧玉質(zhì),玉色墨綠,通體帶有淺墨點,為碧玉之特有現(xiàn)象。璽體為正方體型,交龍型鈕。璽印面刻漢文、滿文篆書,右側(cè)為漢,左側(cè)為滿,漢文、滿文篆刻各二十一字,總凡四十有二字。漢文、滿文篆刻內(nèi)容相同,為:“孝穆溫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浮天裕圣成皇后之寶”。根據(jù)《清史稿校注》第十冊有關(guān)后妃之記載,肯定孝穆成皇后於光緒年間加謚為“孝穆溫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浮天裕圣成皇后”,兩者比對之下,謚號完全相同,而璽印之上多了“之寶”二字,“之寶”乃指皇后升祔廟號謚號之寶。由以上可知,此璽印應(yīng)為清光緒年間加謚孝穆成皇后時,由清廷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所刻造。
《中國玉器》專場共推出142件拍品,成交率達82.39%,總成交額2635.3萬元。其中重量級拍品——清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韻玉冊頁》在拍前吸引了眾多藏家的關(guān)注。據(jù)專家分析,此冊頁其珍貴之處首先在于: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御制后藏四十韻》以五字韻文的體例,把元、明、清三朝對于西藏地區(qū)與中央王朝的關(guān)系做了概括性總結(jié)。重點記敘康、雍、乾治理西藏的豐功偉績。其次,玉冊身價顯赫。鑒賞玉器是乾隆皇帝一生的嗜好,在欣賞玉器的同時也時時想到為政之事,所做詩文,皆關(guān)政教,無不歸于紀(jì)實。每遇國家慶典或重大活動,擇其要者才制成玉冊。供本人及皇族御玩珍賞。此《御制后藏四十韻》是乾隆皇帝武功中重大事件的總結(jié)。此外,玉冊材質(zhì)珍稀。其選用上等和闃墨玉。墨玉是墨色軟玉,一般與青玉相余,顏色不純,色純?nèi)缙岬暮谏袷蛛y得。人們把難得一見的全黑的玉叫“烏云片”或“美人鬢”。該玉冊精選12片墨玉,片片純黑如漆,尺幅之大,數(shù)量之多,足見乾隆皇帝選材之精,規(guī)格之高的皇家御用標(biāo)準(zhǔn)。最終以525.8萬元的成交價再次證明了它的珍貴。
古董珍玩勢頭依然強勁
翰海的古董珍玩專場370件藝術(shù)精品,70%的成交率,1.43億元的總成交額,延續(xù)了春拍瓷雜市場強勁的勢頭。
最值得一提的要數(shù)一件來源于香港佳土得拍賣會,曾出現(xiàn)于2002年10月29日,當(dāng)時編號Lot781的元代《青花荷蓮魚藻紋罐》,吸引眾多藏家、買家的視線。此器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漸收至圈足。通體青花紋飾,發(fā)色明艷,繪制筆意酣暢,點染皴擦,兼有丹青之妙,頸部繪纏枝菊花紋,腹部通景繪蓮池游魚圖,蓮池之中,蓮花盛開,水藻飄動,游魚四尾,兩兩相對,即鯖、鰱、鯉、鱖魚,寓有“清白廉潔”之意。外底為露胎砂底,為元代典型器物。不僅展現(xiàn)出魚水情深,而且借物喻意的表現(xiàn)手法,藝術(shù)風(fēng)格清新明快,為元代青花瓷的精品,十分罕見,最終以935萬元成交。
近年來,各式筆筒也是市場的熱點品種,成了市場上表現(xiàn)最強勁的藏品之一。此次翰海推出的清代瓷制筆筒專題,吸引了眾多藏家駐足。在此次拍賣中,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圣主得賢臣頌銘筆筒》,成交價達到了72.6萬元,此器直壁,口足相若,玉璧底?!妒ブ鞯觅t臣頌》為漢代蜀人王褒應(yīng)漢宣帝劉洵之詔所作。以長篇辭賦作為瓷器裝飾,在康熙朝御窯筆筒中極為常見。此器字體工整娟秀,保存完好,胎釉細膩,青花釉里紅發(fā)色純正,為康熙青花釉里紅的代表作。
雜項作為翰?!豆哦渫妗穼鲋胁豢苫蛉钡囊徊糠?,總是能給藏家?guī)聿簧俚捏@喜。
如:清乾隆《剔紅八仙祝壽掛屏》“乾隆丙辰夏月”御題,掛屏通體髹紅漆,屏心正面雕天、地、水為地,上壓雕《八仙慶壽圖》,長空彩云如帶,波濤浩瀚,八仙高立平臺,拱於迎接騎鶴而來的壽星,寓“八仙祝壽”之意。屏邊框雕西番蓮紋,屏上雕“乾隆丙辰夏月”御題楷書,此插屏雕工精致,漆層肥厚,色彩鮮艷,人物生動,以253萬元成交。
源于紐約佳士得1996年9月19日拍賣會(第343號拍品)的一件清早期《犀角雕古木紋杯》,在拍賣會前就倍受藏家的關(guān)注,器身以古樹干為主體,滿布淺浮雕螺旋狀細如發(fā)絲的木紋,古老蒼勁,纏繞的樹枝猶如兩條螭龍從其底攀援至器里,巧妙地形成器柄。作品體積大,色澤紅褐,選材不易,制作精巧,工藝難度頗高,是犀角杯之經(jīng)典作品,最終以242萬元成交。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亮點拍品是清康熙《竹雕松下高仕香筒》,高25cm,“宗玉”款,此器從42萬元起拍,經(jīng)過幾番爭奪后,最終以173.8萬元成交,可謂掀起了拍賣現(xiàn)場的一個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