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總體不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貨幣信貸供應與經濟增長需求三個方面不平衡,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環(huán)保、資源消耗、社會保障等問題較為突出。這些問題已經引起國家高度重視,我國政府有能力逐步加以解決。今后的宏觀調控應注意多管齊下,遠近綜合,標本兼治,積極推進改革開放。
[關鍵詞]經濟形勢 問題 前景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07)05-0037-03
[作者簡介]鄭京平(1957—),江西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fā)言人、綜合司司長,高級統計師,中國人民大學、湖南大學兼職教授,專業(yè)領域: 宏觀經濟分析、計量經濟學、數理統計、購買力平價、國際經濟。
關于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社會各界看法不一,爭論比較激烈。這很正常。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形勢的復雜性,要想讓大家取得共識很難。另一方面,是大家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可能不盡一致。當然,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之外,當前各方面的爭論及對一些問題看法分歧的程度也說明我國的經濟形勢確實處在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對存在的問題如果應對得當,處理得好,經濟可能會繼續(xù)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如果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影響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連續(xù)性。以下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于當前全國的經濟形勢和下一步走勢我將其概括為:總體形勢不錯;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警覺,認真應對;如不遭遇過于強烈的外部沖擊(目前看這種沖擊的可能性極小),我國經濟還可以較好地向前發(fā)展。
一、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不錯
一是經濟增長比較快,也比較平穩(wěn)。從GDP的增長情況看,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經濟增長速度都在10%以上,且波動不大。2003年是10%,2004年、2005年、2006年依次是10.1%、10.4%、11.1%,今年上半年是11.5%。
二是盡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明顯加快,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大,但整體上說仍屬于周期性波動上漲,尚未形成長期趨勢性上漲,價格上漲仍處于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
三是經濟效益繼續(xù)提高。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在2003~2006年年均增長34.2%的高基礎上,今年頭五個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長42.1%,增長幅度比去年同期加快6.6個百分點。
四是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加較多。2007年上半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支配收入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4.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3%,比去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
此外,就業(yè)狀況繼續(xù)改善,經濟結構有所調整,社會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等等,都說明當前總體經濟形勢還是不錯的。
二、 存在的問題確需引起高度警覺
并認真應對
看清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對于我們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尤其是分析今后的走勢十分重要。當前我國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三個大的方面,一是“三個不平衡”(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貨幣信貸供給與經濟增長需求等不平衡)矛盾突出。二是通貨膨脹壓力繼續(xù)增大,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明顯加快。三是環(huán)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過大、社會保障體系薄弱等社會問題突出。
(一)“三個不平衡”矛盾突出
1.投資與消費不平衡,突出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幅度仍然處在高位,且大大高于消費。今年以來盡管投資和消費的不平衡關系有所改善:消費增長速度加快,投資增長速度減緩。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幅度是15.7%,比去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是26.7%,比去年同期降低2.4個百分點,不平衡的矛盾有所緩解。但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26.6%的增幅依然很高。而且,由于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是先高后低的,這使得今年后幾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基數相對比較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進一步下降的難度加大。例如, 8月份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3%,增長幅度與去年同期比,已由前7個月的下降3.9個百分點,轉變?yōu)樯仙?.9個百分點。此外,還應注意的是,如果將其納入一個發(fā)展時期來看,這個問題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它是在前些年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以我國固定資本形成占支出法GDP的比重為例,上世紀90年代(1991~2000年)是33%,“十五”期間(2001~2005年)提高到38.8%,2006年則達到了40.9%。與此相應,消費率(消費占支出法GDP的比重)則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60%,降低到“十五”期間的56.1%,2006年的50%。
2.內需與外需不平衡,突出表現為經濟發(fā)展過于依賴于外需。今年1~8月份,我國進出口貿易順差是16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擴大71%。與此同時,資本項下也是凈流入。1~8月份,外商實際直接投資419億美元,增長12.8%,其中8月份當月增長11.9%。我國外匯儲備繼續(xù)大幅度增加,6月末已經達到1.33萬億美元,比年初增加2663億美元,比去年全年新增加的外匯儲備還多了189億美元。
3.貨幣信貸供給與經濟發(fā)展需求不平衡,突出表現在貨幣信貸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依然過快。今年8月末,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是18.1%,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增長22.8%,提高7.2個百分點, M0增長速度是15.0%,比去年同期加快1.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7.0%。
(二)通貨膨脹壓力繼續(xù)增大,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明顯加快
由于近些年信貸貨幣供應量過大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通脹壓力逐年累積,不斷增大,風險進一步積聚。加上今年以來,糧食、肉類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等因素,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明顯加快,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已經達到6.5%。1~8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達到3.9%。盡管整體上說,居民消費價格仍屬于周期性波動上漲,尚未形成長期性上漲,仍處于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但由于漲勢較猛,且有近兩年貨幣流動性過剩為基礎,這種漲勢較容易演變成長期趨勢性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對此必須引起高度警覺,應采取果斷措施,防止這種演變情況的發(fā)生。
(三)環(huán)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過大,社會保障體系薄弱等社會問題突出
環(huán)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過大,社會保障體系薄弱等社會問題由來已久,盡管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遠遠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在有的地方、有的方面這些問題甚至還在惡化。這些問題是長期的,但它們與當前經濟增長中的許多問題直接相關,對經濟增長的快慢、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影響極大。其中的一些問題,尤其是環(huán)境問題,處理不當極易造成社會群體性事件,引發(fā)社會動蕩,進而影響當前的經濟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一些問題,尤其是三大不平衡問題,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加上體制和機制等其他因素,有形成惡性循環(huán)的苗頭:外匯儲備增加過多,迫使央行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加上商業(yè)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搶占市場份額、追求盈利的企業(yè)內在需求,導致貨幣信貸供應量增長速度過快,超出經濟發(fā)展需求;而過多的貨幣信貸供給,加上企業(yè)擴大規(guī)模、增加盈利和財政稅收體制的導向性作用,以及地方政府在現有財權事權政績考核體制下,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動力,必然導致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而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又會帶來商品生產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加上財富分配向政府、企業(yè)傾斜,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相對滯后,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處于改革之中,前景不甚明朗,自然會導致居民消費跟不上經濟增長的需要,商品生產能力則會出現相對過剩,形成商品出口的壓力;與此同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相對滯后,環(huán)境保護成本、資源開采成本分攤不充分,又使得商品的價格被無形中壓低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大量中國商品出口,形成貿易順差就成為必然,加上許多國際資本為了分享中國經濟增長這一過程中的紅利,帶著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又使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如此循環(huán),如不及時加以遏制,后果將十分嚴重。
三、 今明兩年我國經濟仍可保持
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盡管面臨著一些比較嚴峻的問題,但是,由于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應對措施,只要繼續(xù)視形勢的發(fā)展進一步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我國經濟仍然可以保持較好的發(fā)展。這是因為:
第一,當前經濟運行的主基調是好的,這為下一個階段經濟較好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關于“當前經濟運行主基調是好的”這一論點,我們在第一部分已經作了較詳細的分析。
第二,鞏固和發(fā)展這一好的主基調的有利因素較多。從推動經濟增長的要素看,一是勞動力的供給仍很充裕。盡管我國已經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但由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嬰兒潮”,以及1970年代末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從全國的人口結構看,今后15~20年內,中國仍可享受步入老齡化社會前期的一段“人口紅利”,勞動力供給仍然比較充裕。據測算,我國的老齡撫養(yǎng)比(大于或等于65歲的人口除以14~64歲的人口),2006年是10.9%(實際數),2010年是11.5%,2025年是20.9%,2050年是44.8%。勞動力供給緊張可能出現在2025年前后。此外,還有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一有利因素加以彌補。二是資金的供給也很充裕。實際上是流動性過剩。三是生產資料的供給,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已不是主要的制約因素。四是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不會出現明顯的瓶頸制約。近年來大規(guī)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使中國的基礎設施供給有了很大的增強。2001~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額為40萬億元人民幣,是上個世紀90年代(1991~2000年)的兩倍。
從經濟增長的需求角度看,一是消費需求仍會較快增長。因為這兩年居民收入、企業(yè)收入、財政收入等各方面的收入增長都比較快。二是投資需求也還會較快增長。本文前面的分析已經表明,我們不是擔心投資增長速度慢了,而是覺得增長速度快了。實際上,從固定資產投資的先行指標——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增長情況看,今年頭七個月增長14.6%,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指標的增長幅度僅僅為6.4%。出口需求仍會保持比較旺盛。這涉及國際經濟環(huán)境,下面將做專門分析。
從我國所處的發(fā)展階段看,現在仍處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各方面的需求比較旺盛,經濟增長也會比較快。
從國際因素看,盡管有美國次優(yōu)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但今明兩年總體上仍然是較快增長的年份。近來,美國次優(yōu)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較前一段有所升級,仍有一些不確定性,但國際組織、美國以及有關國家對于美國經濟和國際經濟的分析結果表明,世界經濟仍可較好運行。7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把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值,從4月份的4.9%,提高到5.2%(僅比2006年下降0.3個百分點)。而且,IMF還指出,全球通貨膨脹總體上仍然得到了有效控制。當然,我們對美國次優(yōu)級住房抵押貸款問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決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美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國金融市場對世界各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都不可小視,各國金融機構都或多或少地持有一些與次優(yōu)級住房抵押貸款有關的資產。但畢竟這一問題主要發(fā)生在美國,發(fā)生在美國的金融市場,對其他國家的影響,特別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更多的是間接影響。資本市場的問題和實體經濟問題也不能完全等同。而且次優(yōu)級住房抵押貸款的比重和規(guī)模在美國整體貸款中的比重和規(guī)模里還比較小。美國房地產業(yè)僅僅是其支柱產業(yè)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國際社會、各國央行和金融界就已經在高度關注美國次優(yōu)級住房抵押貸款問題,因此,由此引出大的問題,形成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大。
第三,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我國政府有能力逐步加以解決。一是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央早已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如上所說的那些問題,除了價格上漲幅度明顯擴大之外,都不是新問題。從2003年開始,就已經引起各方的關注。二是中央對問題的嚴峻性和復雜性洞若觀火。所謂嚴峻性是指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所謂復雜性是指問題產生的因素復雜多樣,解決起來很棘手。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長期因素;既有經濟因素,也有社會因素;既有體制因素,也有非體制因素。而且問題之間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比如,以貿易順差仍然過大問題為例,我國國內儲蓄率過高是國內因素;而國際因素則包括:世界經濟增長較快、需求較大;經濟全球化產業(yè)分工的結果,使中國貿易結構中有50%以上是加工貿易;國際上一些資金賭人民幣升值,則加速和放大了上述因素的作用和貿易順差的擴大。就短期和長期因素而言,國際需求比較旺盛,人民幣升值預期比較大等是短期因素,而加工貿易比重高,中國人勤儉持家、儲蓄意愿比較強等則是長期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改革開放提高了中國生產經營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裝備水平等,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是體制和機制變革帶來的積極作用,而一些地方政府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相互競爭,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微觀經濟競爭主體從企業(yè)和自然人轉變?yōu)檎?,則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均衡,導致社會保障積累相對滯后,環(huán)境保護成本、資源開采成本分攤不充分,人為降低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擴大了出口規(guī)模,這則是體制帶來的消極作用。三是中央已經采取,并將繼續(xù)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綜上所述,作者認為我國經濟在今明兩年還可以繼續(xù)保持較好的發(fā)展。當然,為了使上述預期在現實過程中能夠朝著更加有利的方向發(fā)展,能夠為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較快發(fā)展奠定基礎,宏觀調控應針對問題的嚴峻性和復雜性,注意多管齊下,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在短期調控方面,要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經濟手段和法律、行政等其他手段,以及一些見效比較快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手段。而從長遠看,為了達到治本的目的,則應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市場規(guī)則的建立,讓市場經濟的競爭的主體回歸到企業(yè)和自然人,政府則更多地管好競爭秩序,管好企業(yè)競爭時可能帶來的負外部性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資源破壞、社會保險費用的拖欠、勞動力過度使用等,管好其他社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消除經濟增長長期失衡的體制性誘因。
(收稿日期:2007-09-19 責任編輯: 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