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復方丹參注射液合胞二磷膽堿輔助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確切療效。方法 將114例住院治療的結核性腦膜炎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病人均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治療組加用復方丹參及胞二磷膽堿兩個月,觀察兩組病人1年后的轉歸。結論結核性腦膜炎病人早期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合胞二磷膽堿治療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減少復發(fā)。
關鍵詞:復方丹參注射液;胞二磷膽堿注射液;結核性腦膜炎
中圖分類號:R529.3 R25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4—0361—02
近年來,結核性腦膜炎的發(fā)病率雖然有下降,但其病死率和致殘率仍很高。從2002年—2006年,我院用抗結核及椎管給藥.脫水及激素治療的同時,加用復方丹參及胞二磷膽堿注射液靜脈輸注治療結核性腦膜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2年1月—2006年6月確診并住院治療的結核性腦膜炎病人11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2例,臺并血行播散型肺結核27例,浸潤型肺結核14例,結核胸膜炎3例,腹膜炎l例,腸結核1例,脊柱結核2例,關節(jié)結核l例;按病型分6型,其中單純型21例,腦膜腦炎型16例,結腦并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病11例,漿液性結核性腦膜炎9例,脊髓型3例,結核性慢性蛛網膜炎2例;其中淺昏迷10例,中度昏迷5例,深昏迷3例;臨床表現(xiàn):腰穿腦壓不高而神經癥狀嚴重,長期發(fā)熱4例,噴射性嘔吐,瞳孔改變17例,偏癱9例,失語5例,高顱壓23例,驚厥6例,抽搐10例。對照組52例,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結核25例,浸潤型肺結核13例,結核胸膜炎2例,腹膜炎2例,脊柱結核l例;盆腔結核1例,關節(jié)結核1例,按病型分6型,其中單純型20例,腦膜腦炎型12例,結腦并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病9例,漿液性結核性腦膜炎6例,脊髓型3例,結核性慢性蛛網膜炎2例;其中淺昏迷8例,中度昏迷3例,深昏迷2例;臨床表現(xiàn):腰穿腦壓不高而神經癥狀嚴重,長期發(fā)熱3例,噴射性嘔吐,瞳孔改變15例,偏癱7例,失語3例,高顱壓20例,驚厥5例,抽搐8例。
1.2 診斷標準 ①臨床癥狀起病慢,表現(xiàn)以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視神經及精神異常為主;②有顱外結核證據;③腦脊液符合結核性質改變,排除其他腦膜炎;④顱CT示符合結核改變;⑤抗結核治療有效。
1.3 治療方法 兩組基本治療相同,異煙肼(0.6~0.9)g,每日1次靜脈輸注,復合利福平0.45 g,利福霉素0.5 g,每日1次靜脈輸注,吡嗪酰胺1.5 g,每日1次口服,兒童治療3個月,改為口服,腰穿每周2次或3次,據腦壓高低放腦脊液后,注入異煙肼0.1 g、地塞米松2 mg,待病情好轉逐漸減量,總療程6個月~8個月,最長可達兩年。治療組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三九南方制藥廠每毫升含丹參降香各0.5 mg)30 mL及胞二磷膽堿注射液O.5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每日1次靜脈輸注,療程兩個月。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頭痛、嘔吐等癥狀消失,意識好轉,腦壓明顯降低或正常,腦脊液中蛋白、氯化物、細胞數(shù)明顯好轉,腦室擴張明顯減小或正常,腦實質低密度區(qū)消失或減??;有效:頭痛、嘔吐等癥狀減輕,腦壓明顯降低或正常,蛋白、氯化物、細胞數(shù)好轉,腦室擴張明顯減小,腦實質低密度區(qū)減??;無效:頭痛、嘔吐不減輕,仍昏迷,腦壓升高或不變,蛋白、氯化物、細胞數(shù)無改變或加重,腦室擴張明顯增大或無改變,腦實質低密度區(qū)不變或增大。
2 結 果
治療組:顯效50例,有效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4%;對照組:顯效21例,有效2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8.5%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診(1~2)年治療組有效60例,復發(fā)2例,對照組有效45例,復發(fā)后死亡2例。
3 討 論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菌侵入蛛網膜下腔引起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病變除累及軟腦膜外,蛛網膜、腦實質和腦血管常常同時累及。腦膜表現(xiàn)為充血、水腫、紅、混濁、粗糙和散在的粟粒樣結節(jié),腦實質表現(xiàn)為充血,水腫還可形成結核結節(jié)、干酪病灶和結核球。腦血管受累表現(xiàn)為急性動脈炎、急性靜脈炎、血管周圍炎、血管內膜炎,可致血栓形成,血運中斷,引起腦軟化。脈絡叢、室管膜常受波及,初期表現(xiàn)為充血、水腫、炎性滲出,晚期表現(xiàn)為粘連、阻塞,可造成腦積水和腦室擴張。脊髓膜受累后也出現(xiàn)類似上述改變,晚期脊髓膜,蛛網膜增厚粘連,可致椎管梗阻及脊髓,神經根的損害[1]。
復方丹參注射液含降香和丹參,降香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辟穢化濁、和中止嘔的功效。丹參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的功效。故復方丹參注射液對結核性腦膜炎的頭痛、嘔吐、煩躁等癥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2]證明,復方丹參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形成,還能抑制紅細胞凝集,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達到活血化瘀,通脈養(yǎng)神的目的改善局部缺血。復方丹參還可促進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有助于腦積水的吸收,腦梗死的預防及治療,有助于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丹參中的丹參酮I、丹參酮Ⅱ-A及隱丹參酮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感染性腫脹及炎性腫脹有一定抗炎作用,對體液及細胞免疫功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等。胞二磷膽堿能促進卵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腦血流量與氧耗量,改善腦循環(huán)與代謝,改善腦的機能[3],兩藥合用既可減輕腦膜及腦實質的充血水腫等炎癥改變,防止血管內血栓形成致腦梗死及蛛網膜增厚粘連,又可增加腦血流量而增加藥物濃度加強療效。總之,兩藥合用,相得益彰,可取得較好療效,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德理.實用結核病防治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05.
[2] 王筠默,姜名瑛.中藥藥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78.
[3] 賈博琦,魯云蘭.現(xiàn)代臨床實用藥物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95.
作者簡介:張慧清(1971—),女,畢業(yè)于山西中醫(yī)學院,主治醫(yī)師,現(xiàn)工作于山西省太,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郵編:030053);劉風香,工作于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