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課堂是語文老師值得用一生的心血去換???“只有不斷把學生帶進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掌握表達這樣新的感受和體驗的語言和語言的形式?!?(王富仁)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課堂。老師在尊重學生個人見解的同時,通過對文本的解讀,使教師本人成為一個對課文有著更豐富體驗和更細致感受的讀者。教學是教學雙方知識、態(tài)度、情感在碰撞中不斷的生長過程,具有對話的性質(zhì),“對話的過程應(yīng)是讓各種不同意義的主體參與者之間自由流動,每個人的自我保護心態(tài)漸趨消失?!保ā墩搶υ挕罚┱嬲龑崿F(xiàn)師生間最自由、最徹底、最無拘無束的交流和溝通?!而欓T宴》的教學設(shè)計正基于上述論述。
背景描述:
在歐洲,作為古代經(jīng)典最醒目的標志是一尊尊名揚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國歷史上毀滅性的戰(zhàn)亂太多,只有一種難以燒毀的經(jīng)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詩文經(jīng)典。(余秋雨)《鴻門宴》是一篇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老篇目,它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課文注解詳細,字詞疏通困難不大,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老師一手包辦,逐字逐句分析翻譯,不怕學生消化不良。就怕學生接受不了,什么特殊句式,虛詞用法,詞類活用一古腦兒全拋下,落得個月朦朧、鳥朦朧的混沌世界,讓學生徹底失去了對文言文的興趣。
尋找突破口:
每每打開電視,鋪天蓋地的是晚會、頒獎。獎項可謂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何不給《鴻門宴》的人物來個現(xiàn)代包裝。
片段1
師:今天我們邀請兩位大家都熟悉的小學畢業(yè)生,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劉邦和項羽。讓我先出示他們的畢業(yè)詩歌《垓下歌》和《大風歌》。
(學生大聲朗讀)《垓下歌》是典型的一曲英雄末路,壯士悲嘆的心聲。烏騅馬暗示著過去的榮耀,現(xiàn)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走投無路的英雄啊,只有對紅顏知己流淚:虞姬虞姬我可怎么安排你啊?另一邊傳來了洋洋自得的吟誦聲:“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回故鄉(xiāng)。”是劉邦,一個出生低微的小小的亭長。為何一個流淌著高貴血液的貴族會敗給無賴性的小人物。曾經(jīng)有一次機會放在我的面前。(學生馬上接下去,我沒有好好珍惜……)這次絕佳的機會就是鴻門宴,讓我們和鴻門宴來個親密接觸,感受其中劍拔弩張、刀光劍影的氣氛。
教學感想:此篇導(dǎo)入借鑒電視中的談話類節(jié)目,用輕松詼諧和煽情化的語氣力圖消除學生對文言的恐懼感,讓古文化散發(fā)出現(xiàn)代氣息。從而進一步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
片段2
師:按照好萊塢的標準,《鴻門宴》是一部緊張刺激、場面火暴的動作大片,具有極高的票房號召力。這里有哪些人物登臺亮相,請按陣營分類。(馬上有學生分出兩大陣營并用了VS表示:劉邦VS項羽,張良VS范增,樊噲VS項莊,無傷VS項伯。)
師:鴻門宴是個大舞臺,誰是演技最高超的演員?誰是演技最不過關(guān)的演員?誰是操作難度最大的演員?幕后導(dǎo)演又是誰?(當四個問題一拋出,教室中立即彌漫著驚奇興奮的情緒,作為教師明顯感受到參與的熱情。)
教學感想:教師通過有沖擊力設(shè)計,激起學生心中的涌動的波濤,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自己去品讀,研讀,體會到閱讀的快樂。20分鐘過后,教師提醒學生四人一組討論,談心得,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討論頗有戰(zhàn)國說客之風,有手舞足蹈,有據(jù)理力爭,有面紅耳赤,更有侃侃而談。
片段3
師:出示研討成果,須言之有據(jù),自圓其說。
生:我們認為最會演戲的是劉邦這無賴流氓。(教師預(yù)料學生會用這種詞匯評介并“惡毒”攻擊劉邦。)
師:請問無賴劉邦是怎樣煉成的?
學生經(jīng)過討論,達成以下共識:
生:劉邦在危難前,放下主子的架子,稱張良這部下為“君”,和《勾踐滅吳》中勾踐執(zhí)文種之手一樣肉麻。不,惡心。
生:他稱項伯為兄,自作多情敬酒攀親,假戲真唱,唱功迷人。(其中有兩生居然扮劉項二人擁抱敬酒故做親熱狀。)
生:這無賴在項羽面前裝成了弱勢群體,兩次稱自己是“臣”,四次稱項為“將軍”。
師:打住,項羽在“將軍”和“大王”兩個稱呼中更在乎哪一個?
生:我們認為項羽勇猛、尚武、豪爽,相信武力能解決一切“國際爭端”,過分的迷信武力,且自己也能舉鼎拔山,他可能比較喜歡“將軍”這個稱呼,劉邦無非是投其所好迎合項羽這種沽名釣譽的心態(tài),難怪毛澤東告誡說,“不可沽名學霸王?!?/p>
生:比如還要借口上廁所(生笑)自己逃命,留下張良入虎口,稱張良為“公”。是不是只要自己能活命,稱別人什么都無所謂,都不會臉紅。臉皮可謂真厚,“天下第一厚臉皮”非此公莫屬矣。還有心黑。是個最會演戲的家伙。
教學感想:盡管學生有些說法不盡妥當,但畢竟是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劉邦在史書上的記載并不光彩,貪財好色,行為有明顯的無賴色彩。但劉邦畢竟有過人之處,最大的特點是善于用人,不會計較出身地位,英雄莫問出處。連殺狗的樊噲這低級手工業(yè)者也可作為貼身保鏢,能網(wǎng)羅天下一切英豪,把一群無產(chǎn)者煉成無堅不摧的勇士。因此,教者對劉邦須有一個公正的引導(dǎo)。
學生在討論完劉邦后,一致認為演技最不過關(guān)的是項羽,找出了許多證據(jù),最有力的證據(jù)是主動供出曹無傷這位老兄的真實身份。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這是項羽的可愛之處,胸無城府,坦蕩蕩,有赤子之心。是一位情意綿綿的偉丈夫,豁達的偉男子,是自我精神王國的國王。操作難度最大的應(yīng)是樊噲,闖帳時動作表情語言很難把握,特別是頭發(fā)沖冠,眼眶差點脫裂,在霸王前橫加指責,吃生豬腿。但越粗魯項羽越喜歡,同是天地英雄漢,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出戲的總設(shè)計師非張良莫屬,誰上場,怎樣演,都離不開他的策劃。最后課文在屠洪剛鏗鏘有力蕩氣回腸的《霸王別姬》歌曲中結(jié)束??赡苓@些認識有很大成分的猜測,亦難免有幼稚之處。可喜的是有學生勇敢的發(fā)現(xiàn),大膽的猜測,思想的碰撞。
課后反思和感想:每個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經(jīng)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nèi)涵的開放性,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學生興味盎然地賞讀,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作出不同的“解讀”。讀得投入,心有所思,往往會產(chǎn)生與人交流的沖動,渴望自己的個性化感悟體驗得到大眾的認可,他們也想聽到別人的真知灼見。于是他們首先會自發(fā)地在臨時組合的學習伙伴間展開溝通與交流,也敢于在全班交流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真正理想化的課堂,應(yīng)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入景入境地朗讀,入情入理地解說,相互間的聆聽,相互間的爭辯、贊賞、接納、互助,他們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容納。通過這種合作與溝通,他們看到了文本的多側(cè)面,思考的多途徑,從而對知識與方法產(chǎn)生新的洞察與領(lǐng)悟。這種研討不是老師強加的“為賦新詞強說愁”,這是學生賞讀之后的自然需求。交流中讓思想變得深刻,這是對文本感悟體驗的釋放,這也是反思中情感智慧的升華!
真正的個性化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學畢生的努力追求:課堂是有序的,但又是無序的,一個教師,幾十個學生,大家彼此相融,心在共振。聲情并茂的朗讀,妙語聯(lián)珠的品說,獨辟蹊徑的發(fā)問,精辟機智的點拔,幽默詼諧的旁逸,開合自如的遷移,教室里時有笑聲,教室里更多思考。
這樣的課堂流溢著生命的光華,成為師生共同成熟成長的舞臺。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必須對學生有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愛心,首先要指點學生學會欣賞:讀通、讀熟、讀出“味兒”來;一邊讀一邊想,勾劃圈注,隨感隨錄(如詞語的妙用,蘊含的情感,句段的表達方式及其表達的效果)。其次要引導(dǎo)學生學會表現(xiàn),不僅敢于表現(xiàn),還要善于表現(xiàn):讀書,須咬牙切齒,融進心靈,以情感動自己;討論、爭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以理服人。這一切都圍繞語言而展開: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品悟與欣賞語言、積累并運用語言。這一切又不盡是為了學語言,它還和學做人結(jié)合在一起。語言在運用中活了,方法在實踐中掌握了,學生對于自己也更加自信了,語文學習過程于是成為一次遨游精神世界的心靈旅行。
(劉建松 浙江上虞豐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