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一文中,通篇不見一個“愛”字,卻寫出了一首圣愛之歌。文中四次寫到背影,四次寫自己流淚,寫了父親說的六句話,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真摯地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恩與懷念。
1917年冬天,朱自清71歲的祖母在揚州病逝,接到噩耗的朱自清與父親回到揚州奔喪,滿目的凄涼使他禁不住潸然淚下:往日家中氣派的巨大古鐘、朱紅膽瓶、碧玉如意、板橋手跡早已不見了蹤影;花廳墻上零落的掛著幾幅清人字畫,一張竹簾;滿院的枯枝敗葉,一片狼藉,一派凄慘之景。喪事完畢后,朱自清和父親一起坐火車北上,在南京車站父子別離,于是便有了《背影》中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四個背影
四次寫背影,實質(zhì)是以背影作為自己敘事、抒情的線索,彩線串珠,貫穿全文。
文章開篇就提到難忘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經(jīng)兩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边@段話采用倒敘手法,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給自己的印象之深,為后文頌揚與懷念父愛蘊積了情感。
第二次寫背影是“買橘送別”這件事??吹礁赣H為自己買橘子的艱難背影,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整篇文章中刻畫父親形象最細(xì)致的地方。這部分內(nèi)容中,作者細(xì)致描繪了父親的動作、體態(tài)、衣著打扮。買橘子本來不是大事,只因為此時家境凄慘,經(jīng)濟拮據(jù)(為了省錢與腳夫討價還價),家人心情沉重,特別是看到父親蹣跚而緩慢的體態(tài),一股感動油然而生,背影便在心中永遠(yuǎn)定格。
第三次寫背影,是在與父親分別之后從人群中艱難尋找的過程。“再也找不到了”一個“再”字,寫出了依依惜別之情,父子情深躍然紙上。
文中結(jié)尾的浮現(xiàn)背影,則是兒子對父愛的感情的升華,也是整篇文章感情的升華,與開頭首尾呼應(yīng),令人帶著淡淡的憂傷掩卷回味。
四次流淚
“我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因為年輕,感情脆弱,面對家庭不幸,情不能自已,留下了哀親人之逝,傷家庭之悲的淚。
“我的淚很快地來了?!薄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奔彝サ牟恍遥钪熳郧逍那楸瘺?,失意落魄,而父親對自己的愛,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讓自己倍感溫暖,感動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淚又來了?!蹦晔乱迅撸袆硬槐愕母赣H為自己買橘子令他感動,而此時是與父親的分別。“自古多情傷離別”,一頭是到外地求學(xué)的兒子,一頭是肩負(fù)家庭重?fù)?dān)的父親,想到以后家庭的重?fù)?dān)又要由父親一人挑起,懂事而又無能為力的兒子怎能不流淚?
“晶瑩的淚光中”則表明思念之深,熱淚滿腮竟不知覺的樣子。
六句話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好一個堅強的父親!面對家庭的不幸,他強忍內(nèi)心的痛苦,還安慰兒子,不讓兒子過于悲傷。語言雖不華美,卻飽含了父愛深情。
“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茫 备缸油侥暇?,父親為了找工作,兒子為了乘車到北京。本來可以托別人送兒子,兒子也可自己走,可做父親的不放心,放下所有的事情親自過來,這是舐犢深情。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p>
把兒子送上車,已經(jīng)照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還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看在眼里,便甘愿自己費點事讓兒子受用一些。他還怕兒子跟著出來丟失行李,所以一再叮囑,關(guān)懷真是細(xì)膩備至。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送兒子且罷,又惦念旅途平安。等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了平安,才徹底放心。
“進去吧,里邊沒人?!?/p>
父親走幾步就回頭,對兒子的惦念之情可見一斑。想到兒子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夠疏忽,再次叮囑兒子。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yuǎn)矣?!?/p>
隨時向兒子報平安,可畢竟年齡不饒人,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作父親的,多么盼望兒子“?;丶铱纯础保駝t父親死不瞑目??!讀到此處,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戴著老花鏡,眼珠昏黃,雙手顫抖著讀兒子的《背影》的老人。